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九届常会在巴拉圭共和国亚松森召开。当地时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经过委员会评审并正式通过决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壮族、布依族、侗族、朝鲜族、仡佬族、瑶族、畲族、京族、达斡尔等民族的共同节日。行花街、佛山春节习俗、佛山木版年画、潮州大锣鼓等独具特色岭南年俗,也为本次春节申遗增光添彩。
作为人类非遗代表作项目的春节,蕴涵着哪些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跨越数千年的古老年俗,如何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春节成功申遗将为讲好中国故事带来哪些启示?南方+记者独家专访多位非遗民俗专家,解码“中国年”的文化魅力。
和平是春节首要文化价值
春节历史悠久,古代多以正月初一为新年、立春日为春节。辛亥革命之后改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从此成为传统新年的代名词。
从腊月初八的喝腊八粥到除夕夜的吃团圆饭,从正月初一的拜年到元宵节的游灯会,持续一个月的春节民俗活动可谓包罗万象,涵盖仪式、节日装饰、饮食和相关的娱乐活动等方方面面。
尽管大江南北形成了不同的年俗,春节却无疑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源远流长的春节,为何数千年来保持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萧放认为,春节在自然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历史伦理四个维度都具有独特价值。
“春节既是阖家团圆的时刻,又是辞旧迎新的节点,既促进了中国人的家庭价值观,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萧放观察到,除了吃团圆饭等家庭活动外,逛庙会、唱大戏、舞龙舞狮等社区活动的举行,也使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得到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祭祖活动所体现的历史意识,也为中国人所特别重视和强调。人们与祖先一起来庆祝新年,一年一度的历史对话,使我们在面向未来的时候找到坚定的依靠。”他说。
说到春节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还须落实到一个“和”字。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藉着春节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向世人传递,增进彼此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往来。
“可以说,和平是春节作为人类非遗的重要标识。”萧放说。“春节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勃补充道。
“新年俗”推动春节与时俱进
春节不仅“树大根深”,而且“枝繁叶茂”。自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以来,全国上下围绕春节开展了大量保护工作。目前,春节已有5个地方性扩展项目加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目前的节日体系中,春节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放假时间是最长的,可见我们从国家层面就给予春节充分的重视。”张勃说。不久前,国务院还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增加了农历除夕的假期。
近年来,随着“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不断深化,春节民俗活动的复兴让各地的“年味”越来越浓。时代的变迁也为节日增添新的内涵。从“春运”“春晚”到微信“抢红包”等各种新民俗活动,都为春节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除夕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情感联系的‘纽带’,有效地证明中华文化认同的巨大张力,也使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朱刚说。
广州有着过百年历史的“行花街”,也随着时代发展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在全国各地年俗之中,‘行花街’保存着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展现出强烈的冲击力与感染力,特别能体现城市里的年节氛围。”萧放说。
2021年,春节(行花街)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每年“行花街”人流有增无减。今年仅在越秀西湖花市,全域共接待市民游客218.2万人次,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游千年商都,行百年花街,2024年越秀西湖花市共设档位数163个,十分热闹。南方+记者 梁文祥 摄
“如今,花市已不再局限于花卉销售,成为集‘逛、演、食、游、娱’一体的文旅新场景。”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何愿飞介绍,越秀区还依托数字技术的赋能,打造“越秀西湖元宇宙花市”,通过线上沉浸式体验为线下花市持续引流。
年俗的创新发展也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紧密相关。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郭文钠介绍,佛山人正月十六“行通济”的年俗活动,渐渐从个人祈愿演变为与社会慈善相结合的活动,为全社会汇聚起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近年来,佛山行通济习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元宵期间整个大湾区的最为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戴嘉信 廖明璨 摄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期待,凭借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优势,这些“既传统,又现代”的广东年俗,为全国非遗保护提供更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探索。
让“春节故事”再掀出海热潮
春节不但为全体中华民族所共享,也在世界各地深入民心。全球约五分之一人口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约20个国家将春节列入该国整体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就在一年前,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升级“世界年”。今年春节,“火出圈”的普宁英歌首次登陆英国伦敦“欢乐春节”活动,吸引现场超过70万人、上百家媒体围观共赏。
2024年2月10日,来自广东普宁的英歌舞团在拥有两百年历史的伦敦伯灵顿拱廊街演出,庆祝中国农历新年。新华社发
“从东南亚到欧洲,不仅海外华人、越来越多当地民众也将春节视为自己的节日,他们也将本土文化融入到春节的节庆活动之中。”张勃对春节出海热潮的升温也有真切的体会。
春节所到之处广受欢迎,究其原因,来自其生活方式的强大吸引力。萧放认为,中国非遗保存着农业文明淳朴的生活方式,当地民众只要走进华人社区,就能从日常生活感受到“中国年”的魅力。
“本次申遗成功本身,也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春节所彰显的人类一致性和文化创造力的认可,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文化期待。”朱刚说。
中国功夫登上佛山花车在英伦巡游。
春节成功申遗还为讲好中国故事打开了新的思路。张勃认为,春节除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外,还流传着大量民间传说和诗歌谚语,每一个“春节故事”都可能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超级IP。
作为综合性的民俗文化,春节成功申遗也让更多民俗项目“借船出海”成为可能。“无论艺术审美或文化价值,我们的舞龙、舞狮、社火都达到国际水平。”萧放表示,未来将陆续推动相关项目申遗工作,让全世界有更多机会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采写:南方+记者 杨逸
摄像:南方+记者 仇敏业
剪辑:南方+记者 杨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让世界爱上“中国年”!专家详解春节申遗成功“密码” | 文化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