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题字的党校石碑近日被移引发舆论沸腾,这样小的一个事情为何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与反应?中共团报对此发表文章称,“题名政治学”的确客观存在,很多时候,由谁题名、题什么名、在哪里题名,的确存在政治上的细节考虑。但由江泽民题名的石碑被移到校内,如此便揣测有没有相关的政治原因,就难免过度解读了。
8月31日,在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组织的记者会上,中央党校政法部常务副主任卓泽渊遇到了一个“无关”的问题:“中共中央党校”校名卧石,为何从南门外马路边移到校内?
尽管与记者会的主题不相关,卓泽渊依旧做出了解答:很多人到了中央党校大门口,都想和校名照相,照相的人常常影响交通,而且照相人的生命安全也会受到影响。
此前,由江泽民题写的中央党校校名卧石被移动,引发了舆论特别是外国媒体的各种猜测。中共团报《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账号“海运仓内参”8月31日发表文章称,作为培训中国共产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的政治地位自然非比寻常,但是,仅仅凭借一块校名卧石的移动,就揣测有没有相关的政治原因,就难免过度解读了。
然而,“题名政治学”的确客观存在,很多时候,由谁题名、题什么名、在哪里题名,的确存在政治上的细节考虑。
文章指出,在中国的党政机关,机关名称的题名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党的机关牌匾红底白字,政府机关、人大、政协等白底黑字,用宋体居多。除了机关名称的牌匾以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最早出自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演讲,演讲后,毛泽东在胡乔木整理的演讲稿上写了这五个字。
然而,现在通行的毛泽东所题写的“为人民服务”,并非来自1944年9月8日的演讲稿,而是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为《大公报》所做的题词。
文章说,尽管党政机关都采用统一制式,但是各类事业单位的题字,则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其中传播范围最广的莫过于报刊期刊的题目,因为它们不仅会出现在报社、杂志社办公地点的门口,也会出现在各类传播介质上。如毛泽东题写了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诞生于战争年代的机关报的名字,也题写了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等解放后创办的中央媒体的报名;一些带有改革开放烙印地区的机关报题名,则来自邓小平,比如海南日报、重庆日报甚至黄山日报——邓小平曾在黄山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一些地方党报还使用了鲁迅等文化名人的集字,如浙江日报、安徽日报等等。
文章指出,一百多所“211”工程高校的校名,八成以是领导人的“手迹”。然而,许多题字并非由领导人专门题写,而是高校“集字”而成。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名最早使用毛泽东的集字,1956年中共中央规定,不允许用国家领导人的字拼牌匾,老校长吴玉章就邀请郭沫若题字,文革结束后,华国锋拍板决定恢复人大的办学,校名又变成了华国锋的题字,而在华国锋离开政坛后,人大的校名又是其首任老校长吴玉章的集字。
像中央党校那样的党政干部培训机构,也多由领导人题名。除了中央党校,江泽民还为新世纪以来建成的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和延安干部学院题写了校名,而国家行政学院的校名至今还使用着电脑生成的宋体题名。
除此之外,许多公立医院的题名也有一番来历。建国初期,北京医院承担中央机关首长的医疗保健任务,1950年北京医院对门诊大楼进行大修,需要替换牌匾,毛泽东欣然应允题名,一连写了三幅“北京医院”,把认为好的两幅交给了北京医院。而著名的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的题名,则来自1993年建院30周年时江泽民的题字。江泽民曾在中南海勤政殿亲自主持主题为解放军总医院暖气改造的会议。当时住院就诊的一些老同志对暖气不太适应,江泽民在会议上说,解放军总医院温湿度问题不是小问题。
文章最后指出,重要文体设施的题名处,也能看到领导人的墨宝。比如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后组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其牌匾由江泽民书写。不过在天安门广场的西边,与国家博物馆对称的人民大会堂,其题名则并非来自领导人,而是时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桥梁专家茅以升。从人民大会堂再往西的国家大剧院,其题名也来自江泽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共党校“江泽民”题名为何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