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侠客岛】从“差评”到“顶流”,隰县凭什么?

如果不是2024年那场“差评危机”,或许没多少人知道山西隰县的“隰”念“Xí”。

这个偏居山西临汾市北部山区的农业县,人口不足10万,2019年才脱贫摘帽。临汾有机场,可从临汾去隰县,还要开一两个小时的车“上山”。出于这个原因,当地人往往把去隰县,叫“上来”。亲戚朋友来了,会热情问上一句:“上来啦?”

如果您是来调研的经济学家,可能不会把隰县作为县域经济的典型样本,因为除了玉露香梨,这里没什么产业集群。如果您是古建筑学者,这里除了小西天,也没多少名胜古迹。

山西人自己可能也没想到,继淄博、天水、哈尔滨、怀化等“网红城市”后,山西第一个出圈的,竟然是隰县。

隰县小西天大雄宝殿内的悬塑(拍摄:螺蛳道长)

让我们回顾一下隰县的“破圈”之路——

2024年国庆假期,因《黑神话:悟空》取景地小西天爆火,隰县7天涌入9.1万名游客——几乎相当于全县人口。

小西天,原名千佛庵,明末始建,被誉为“中国悬塑艺术博物馆”。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同款“大雄宝殿”,现实中其实是个仅有169平方米、一次只能容纳约40人参观的“小”景点。

这样一个“小”西天,每天要接待上万名游客,历史上从未有过,也根本顶不住。

简单算笔账:一万名游客,就算大家挤挤,一批进50人,也要200批次。即便景点每天开足马力,迎客12小时,每批游客能分到的时间,也只有3.6分钟。

这种极限压力,景区排队、限流在所难免。游客高喊“差评”,实际上也情有可原。

但面对游客不满,隰县没有辩解推诿,没有“躺平”“弃疗”“就这么着吧”,而是快速响应、真诚改进——副县长现场唱歌安抚游客,公安局长疏导人流,文旅局长扮唐僧同游客互动,全县党政机关腾出停车场,玉露香梨免费品尝,志愿者全天候服务……

硬件不足软实力补,隰县人民的土办法、笨功夫,反而让游客感受到了小县城的真诚与温度。

去年国庆假期最后一天,隰县再发“诚意大礼包”,宣布自当日至年底,凡中秋、国庆假期游览过小西天的朋友,拿着购票凭证,可再次进入景区参观,免票。

这些举动不仅挽回了游客的心,也让小西天的口碑逆转。不少网友点赞:“真诚永远最能打动人。”

短短几天,隰县的“差评危机”,变成了口碑逆袭。

讲解员为游客讲解悬塑艺术。图源:新华社

从“差评”到“顶流”,隰县凭什么?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隰县的“天时”,是《黑神话:悟空》带来的流量东风,是“宝藏小众游”日益成为年轻人青睐的旅游方式,是“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的政策背景下,县域文旅经济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五一”假期,县域市场酒店订单同比增长68%,景区门票订单增长151%。蛇年春节,隰县所在的临汾市,旅游景区“二次消费”占比显著提升。

这是小西天带给隰县的经济效益:一次悬塑参观、一碗羊肉饸饹、一场非遗表演、一枚游戏联名徽章……都在重构县域经济的价值链条。

“地利”,是小西天、玉露香梨两大资源禀赋。

隰县不是纯靠互联网“造景”的网红县,本身就有文化底蕴的硬核支撑。有个说法是“小西天之前无满堂悬塑,小西天之后无悬塑满堂”,作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小西天的精妙工艺,与国产现象级3A游戏大作画面形成跨时空共鸣,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说是“独一份”,也不为过。

玉露香梨,是隰县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它号称“中国第一梨”,品牌价值高达87.43亿元,不仅铺开了隰县在国内的排面,还让其在国际市场上有了辨识度。小西天火了,隰县人用赠梨之举赢回口碑,也用“软性植入”助推了农文旅融合。梨子卖家说,现在很多订单,都是去年国庆那波回头客。

但最重要的,还是“人和”。隰县干部意识深处和实际作风上的“服务革命”,让隰县真正接住了这波流量。

我们看到,在差评危机中,隰县至少面临过三次抉择——

是把流量当成难得一遇的“泼天富贵”,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麻烦一堆”?

是板起脸来让游客“服从管理”,还是耐心沟通“马上解决”?

是立马退缩转向保守、一刀切限流确保安全,还是尝试用新办法、新改革来解决新问题?

隰县三次全都选对了。逆袭的金钥匙是观念:文旅是富民产业,游客住了店、吃了面、尝了梨,就能带动群众增收,这是“父母官”的分内事;县领导每天“钉”在景区,听取游客意见;公安局长说,给我们半小时,保证解决问题;分管文旅的副县长表态,要把“差评”当作良药。

“用户思维”,是隰县致胜的关键一步。

当地为游客免费送梨。图源:网络

隰县当然并非孤例。

从淄博烧烤到天水麻辣烫,从榕江村超到隰县小西天,县域文旅经济火热的背后,是“服务革命”,是县城“体验经济”的悄然转向——旅行,不只是观光,而是一种“日常之外”的情绪价值产品;文旅消费者也从游客变成“玩家”,要的不只是风景,更是被尊重的温度。

服务温度能转化为发展力度。今年春节前,岛叔来到小西天,当地客流量较同期成倍增长。停车场内,浙B、陕C、黑A,外地车牌比比皆是。还有不少山西籍大学生,趁寒假带着自己外地同学来此游玩。

小西天的热度还在延续。未来怎么办?

隰县文旅局长赵会兵说,让小西天出圈的心愿完成了,但“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山区小县,离旅游城市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也在暗暗发力,希望尽快把各项服务的软硬件都提升上来。”

他们正在计划打造“农文旅”融合小城:持续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在不破坏文物古迹的前提下增景留人;还有增斋留人、增住留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在旅游线路上,把自然风光、国宝观赏、红色景区搭配起来,在县内形成一日游、两日游,再依托旅游带动全县经济效益。

隰县的经验,其他“小县”能否复制?

这是个真问题。县域文旅其实极具“个性”,最重要的流量密码,是根植一方水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追逐热点、临渊羡鱼之外,各地不妨盘点下自家特色旅游资源,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让更多县域文旅IP破圈,也盘活闲置资源,带动创业就业,让高质量文旅与乡村振兴互动起来,让乡亲们的参与面越来越广。

岛叔相信,当“奔县热潮”遇上“服务革命”,还将有更多隰县们迎来“突围”。

再小的县城,也能书写属于自己的“天命”传奇。

文/螺蛳道长

编辑/点苍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侠客岛】从“差评”到“顶流”,隰县凭什么?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