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
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作业。
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供图
广西北海铁山港公用码头,货物有序运输。
资料图片
视频报道请看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客户端,英文报道请看环球时报英文版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明确了方向。我们要深刻理解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总结实践经验,明确重点任务,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深刻理解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
营商环境是企业等经营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水和土壤,是让经营主体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
优化营商环境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之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同时着眼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确保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改革全过程,健全完善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涉企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我们要以优化营商环境的确定性应对外部各种不确定性。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公平的市场环境为经营主体提供广阔空间。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建立“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当前实施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比2018年首版清单事项缩减23%,一批妨碍经营主体公平准入的隐性壁垒得到清理破除。二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建立了一套涵盖经营主体生命全周期、经营全链条的审查标准体系。三是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出台多项措施推动普惠金融“量增、面扩、价降”。截至2024年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6%,覆盖约1/3经营主体。
持续的法治建设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营商环境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施行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制度依据。外商投资法等一批涉及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民商事法律相继制定或修订,为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二是依法行政贯穿监管执法全过程。各地区各部门建立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行政裁量权基准两项制度,运用多种手段全力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三是公正司法有力保护经营主体权益。以提高司法公开透明度促进审判质效提升,实施繁简分流,全国基层法院80%以上的民事纠纷均通过调解、速裁、快审方式解决,结案周期显著压缩。四是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有力有效。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截至2024年底,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五是涉外法治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建设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国际化法律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我国律师事务所持续加快“走出去”并覆盖了35个国家和地区。
包容的开放环境与全球企业共享发展机遇。一是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2017年初的93项缩减到2024年的29项,2024年,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增至5.9万家,同比增长9.9%。二是加快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规则,建立起与国际经贸投资规则相衔接的改革机制。三是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截至2025年2月,“单一窗口”功能拓展至25个大类和923项服务事项,通关效能和物流效率大幅提高。
把握好四个关系,持续推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前,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但在实践中,部分领域营商环境政策与经营主体感受间存在“温差”。新时代新征程,要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部署,把握好四个关系,更好聚焦经营主体诉求,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把握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突出主动作为。作为营商环境的主要提供者,政府要强化制度供给,优化涉企制度和法治保障,稳定企业预期、提振企业信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要着眼公平公正,加强重点领域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要着眼政务诚信,解决政府失信、新官不理旧账、拖欠企业账款等重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立足实际,统筹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
二是把握好政策供给与企业感知的关系,突出有感有得。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让企业在全生命周期享受到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做好服务保障,关键在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企业办事效率,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注重综合施策,对企业一视同仁。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关联事项集成办、政策服务免申办等,建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加快构建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高效政务服务体系。要更加关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难题,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回应企业诉求。
三是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突出系统联动。在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各地既对标国家总体部署,又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营商环境建设模式。要聚焦整体提升,坚持全国一盘棋,明确规范指引,完善长效机制,紧扣经营主体关切,推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要聚焦因地制宜,推动各地探索差异化营商环境建设路径,打通改革落地见效的“最后一米”,鼓励各地推出原创性改革举措,形成百舸争流的营商环境建设创新局面。
四是把握好合理借鉴与中国特色的关系,突出交流互鉴。当前,我国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健康方向发展,要顺应新形势,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加强国际合作。一方面,要合理借鉴其他经济体先进经验做法,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标准互认,促进规则对接;在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领域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在扩大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氛围,促进经验交流,建立营商环境对话交流机制,讲好营商环境“中国故事”。(本期主讲人: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主任 吴小雁)
案例一
浙江杭州市——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讲述人:杭州高新区(滨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 李子强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们秉承“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搭建“需求一窗受理、服务一站供给、发展一帮到底”的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体系,主动上门开展政策宣讲,一对一帮助经营主体申报指导。我们还聚焦人才“关键小事”,推出“产业园区嵌入式幼儿园”,海创基地、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园区配套幼儿园纷纷开园。
杭州是较早发展创业投资的城市之一,目前已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投体系。在创业初期,我们提供雪中送炭式帮扶;在企业成长期,提供腾飞式资助。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高层次人才项目1092个。“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我们将致力于为广大企业和人才提供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生态。
讲述人: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 初 阳
2016年,当我们踏入机器人研发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时,机器人技术刚起步,市场关注度很低。我们怀揣对人形机器人未来的憧憬,潜心钻研技术、打磨产品。
从四足机器人蹒跚行进,到如今人形机器人可以完成走、跑、跳甚至空翻等复杂动作,这背后是多年如一日的技术沉淀。
杭州非常重视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在创业过程中,相关部门帮助我们扩大厂房、引进人才、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提供了很多支持。这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投身研发,全力抢占机器人领域的技术高地。
未来,我们会在机器人研发道路上不断突破,创造更多可能。
(付龙、曲源、蒋萌、樊美琪整理)
案例二
上海普陀区——
“高质量”受到“严保护”
讲述人:上海华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朱 强
分接开关,是电力变压器里的关键部件,相当于人体的心脏。这也是华明电力的核心产业,我们在该领域已拥有超过300项专利。
不过,我们也时常面临仿制品的挑战。对此,我们坚持用法律武器捍卫权益,成功击退侵权行为,让创新成果获得法治保障。记得在2024年的一次沟通会上,我提出司法体系如何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当天下午,上海市普陀区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就来对接了相关事宜。
企业在面对不正当竞争时,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提供专业指导,这种实打实的服务让我们很安心。
当“真创新”受到“真保护”、“高质量”受到“严保护”,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创新、更无后顾之忧地发展壮大。
讲述人:上海市普陀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唐伟军
在集聚了很多民营中小企业的上海市普陀区,我们常常琢磨3件事:怎么让企业办事更省心、盈利更容易、发展更有劲?
在政务服务方面,我们通过“智能图谱”基座和“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实现了“一网通办”,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在法律服务方面,我们推出“法治服务直通车”,企业打来需求电话,专线、专人服务很快到位;推出数字化企业“健康体检”,为企业精准推送政策提醒;推进“首违免罚”和“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去年免罚金额达700余万元。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企业在发展道路上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付龙、孟哲整理)
案例三
广西南宁市——
从“通”到“畅”、由“捷”到“惠”的飞跃
讲述人: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国际商贸部总经理 陆建求
突然想吃马来西亚的猫山王榴莲,又馋了新加坡的肉骨茶,还想尝尝菲律宾的椰子水,或者再来一杯越南的咖啡……在位于广西南宁的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可以一次性购买这些美食。
依托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已建成的大型冷链、高标准仓储等设施,加上汇聚中心线上线下一站式交易平台,我们打造了中国—东盟(南宁)水果交易中心。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速推进,以及多式联运的发展,猫山王榴莲等更多东南亚水果运往广西,陆运最快当天可达,海运最快4天可达,实现了从“通”到“畅”、由“捷”到“惠”的飞跃。
目前,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已成功引入超3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物流100强企业,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汇聚中心通过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逐步形成。
讲述人:广西南宁五象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财政局副局长 钟自敏
为进一步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特别是解决企业跨境结算周期长、流程多等问题,中国—东盟跨境贸易金融互联互通平台不断努力。
以外贸企业关心的结算周期为例,平台瞄准“数据跑全程,企业零跑腿”目标,将传统模式下需要3—5个工作日完成的结算流程,提速至当日申请、当日办结。外贸企业跨境贸易结算全流程可实现自动化处理和全线上办理,有效提升了收付款效率。
自2024年9月正式运营以来,平台已成功联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等8家试点银行,结算总额突破7600万元,初步形成服务东盟贸易的金融枢纽效应。
(付龙、曲源、蒋萌、樊美琪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31日 第 10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营商环境 “优”无止境(高质量发展故事汇·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