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吃春菜,品“舌尖上的春天”(知食点)

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超市内,春菜被码放得整整齐齐。

春天的美不仅能看到,还能品尝到。近期,各类时令春菜纷纷上市:香椿芽香气独特、鲜嫩可口;水芹清香脆嫩、鲜香味美;春笋清炒脆嫩爽口、回味甘甜……种类繁多的春菜让人们的餐桌上也充满了春意。

春暖花开,百菜争“鲜”,哪些春菜适合食用?如何吃出春意、养出健康?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春食一口鲜,错过等一年

步入北京市朝阳区一家超市,浓浓的春日气息扑面而来——在“春菜节·抢摘头茬鲜”的醒目标语下,一捆捆色泽翠绿、鲜嫩水灵的时蔬码放得整整齐齐,吸引消费者驻足挑选。

“春天就要吃时令菜。”正在挑选春菜的赵阿姨笑得眉眼弯弯,“春菜新鲜、口感又好,香椿芽拌豆腐、葛花炒鸡蛋、荠菜饺子,鲜得不得了,我们全家都爱吃。”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秘书长、注册营养师吴佳介绍,春菜并不是指某一种蔬菜,而是泛指在春天里生长的各种新鲜蔬菜。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春菜也各具特色。江南地区的人最喜爱八种春菜,包括马兰头、香椿头、荠菜头、枸杞头、苜蓿头、豌豆头、小蒜头和菊花脑,统称为“七头一脑”;北方地区的人更偏爱香椿、荠菜、榆钱、槐花、苦菜等。目前,常见的春菜有香椿、荠菜、马兰头、春笋、蚕豆、韭菜、芦笋、豌豆尖、菠菜、茼蒿、油菜、芹菜等,它们大多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营养价值较高。

除了线下商超,多家线上买菜平台也同步开设了“春日尝鲜”“春菜专区”等板块,除了荠菜、香椿、春笋、榆钱等常见春菜,儿菜、芝麻菜、板蓝根青菜、金雀花、折耳根等也应有尽有。

“我是南方人,以前想尝鲜南方春菜,得托家人邮寄,现在手机一键下单,很快就送到了,省时又省力。”李先生是线上买菜平台的常客,他展示着刚收到的马兰头,“我喜欢清炒马兰头,一口咬下去,就是春天的味道。”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饮食也应顺应四时变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栗琼洋介绍,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饮食调理也要顺应自然,选择能促进人体阳气向上、向外生发舒畅的食材,此时蓬勃生长的春菜正好与之契合,适当食用有助于激发人体阳气,促进新陈代谢,汲取大自然赋予的生机与能量。

“我国自古就有吃春菜的传统。近年来,得益于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春菜又火热起来了。”吴佳表示,每到春回大地,来自全国各地的春菜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供人们尝鲜。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和健康生活的向往。

春菜受待见,营养是关键

“春菜是应季采摘,不仅口感更鲜,营养价值也很高。”吴佳介绍,春菜多以深绿色蔬菜为主,大多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钾元素。例如,荠菜钙含量很高,适合有补钙需求的人食用;香椿特有的挥发性香气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而且它的维生素C含量比橙子的维生素C含量还高;春笋低脂肪高膳食纤维,能帮助消化、改善肠道功能;马兰头含清香苦味,具抗氧化成分;马兰头富含胡萝卜素及β胡萝卜素,它们进入人体后会转变成维生素A,有利于缓解眼睛干涩、维持良好的视力。

今年春天,市场上出现的一款新型蔬菜——板蓝根青菜赢得不少消费者青睐,一跃成为春菜界的“顶流”。

吴佳介绍,这款蔬菜由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培育,由菘蓝(别名板蓝根)与甘蓝型油菜杂交培育而成。板蓝根青菜的口感类似菜薹,清甜鲜脆,比普通油菜口感更好,烹饪后色泽更翠绿。此外,板蓝根青菜对烹饪手法要求不高,无论是清炒、白灼、汤食还是涮火锅,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风味。

一些消费者选择板蓝根青菜,除了图个新鲜,还看中它的营养价值——根据农业农村部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此前出具的检测报告,板蓝根青菜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98.4毫克/100克,是苹果的30倍,接近成年人每日100毫克的维生素C推荐摄入量。

“板蓝根青菜本质上仍是蔬菜,不能当药来用。”吴佳提醒,极少数人可能会对板蓝根青菜过敏,一旦食用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就医。

“春季食养需顺应三春时序,因时制宜调整膳食。”栗琼洋表示,早春(立春、雨水节气)阴寒渐退、乍暖还寒,饮食应注意驱寒扶阳,建议食用温性食材,如韭菜、洋葱、葱、姜、蒜等;仲春(惊蛰、春分节气)春寒渐消,阳气勃发,肝气旺而易伤脾,影响脾胃运化,此时要注意补脾疏肝,适当多吃白菜、胡萝卜、山药、大枣、蜂蜜、谷类等健脾食材;晚春(清明、谷雨节气)气温日渐升高,饮食宜清淡,可选用性质偏寒凉的食材,如茼蒿、荠菜、芹菜、菠菜,避免羊肉、胡椒、花椒这样的大辛大热食物。

食用需适量,搭配可多样

眼下春风送暖,百花争艳,正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最近,在社交平台上,年轻人流行起一种新的社交方式——相约到户外采挖野菜,品尝春季限定的美味。

“不要采摘和食用来路不明的野菜,如果采摘,也请记住——不认识的野菜不采、不确定的野菜不吃,以防中毒。”栗琼洋提醒,许多野菜与有毒植物外形相似,难以辨别,例如毒芹(剧毒)与水芹相似,误食可致呼吸衰竭;曼陀罗幼苗酷似秋葵,食用后可引发幻觉甚至昏迷。

“如今,大部分野菜已经实现人工种植,通过正规菜市场、超市或生鲜平台购买更安全便捷。”栗琼洋表示,有些野菜本身较为安全,但生长在道路旁、公路绿化带、化工厂、污水沟、垃圾填埋场等周边区域,容易受到污染,食用后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和其他蔬菜一样,春菜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尘土、农药残留等影响,因此,食用前需要仔细清洗。可以先浸泡一会儿,再用流动清水冲洗,确保春菜表面的尘土、农药残留被有效去除。”吴佳指出,春菜营养丰富,但有些蔬菜(如春笋、香椿)含有较高的草酸或亚硝酸盐,建议在食用前先用开水焯烫,草酸和亚硝酸盐能溶于水,焯水后再食用更安全。为减少营养流失并保持色泽,焯烫时可以在沸水中加入少量食用油或食盐;焯水时注意控制时间,绿叶菜一般不超过1分钟,待叶片变深绿、质地微软即快速捞出,避免久煮;焯水过后,建议立即放进冷水中降温、沥干,然后就可以做各种美食了。

“春菜虽好,但也不能偏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摄入不少于300克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春菜每日食用量应控制在200克以内。”吴佳表示,健康的饮食需要多样化的食物搭配,食用春菜时,不妨搭配适量的肉类、豆制品、谷物等,以获取更全面的营养。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春菜(如春笋)的纤维较粗,食用时可以切碎一些,消化功能较弱的幼儿、老年人应适量食用,避免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栗琼洋建议,烹饪春菜时,可以选择功效作用相近的食物搭配,例如荠菜搭配豆腐,荠菜可平肝明目,清热利湿,豆腐清热益气,两者搭配可清肝明目,滋阴润燥。此外,也可以荤素搭配,例如芹菜搭配瘦猪肉,芹菜清热平肝,芳香健胃,瘦猪肉补肝益血,两者搭配,可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口苦目赤等。

“中医认为,春菜中的韭菜、洋葱、竹笋为发物,不建议阴虚体质、孕期、感染性热病后期、过敏体质等人群食用。”栗琼洋提醒,茴香菜性味辛温,行气作用较强,前述人群也不建议食用。此外,包括荠菜、茼蒿、苋菜、芹菜、菠菜等在内的大部分春菜性偏寒凉,孕妇、儿童、阳虚体质、脾胃虚弱、消化功能较弱及易腹泻人群要慎吃或少吃。

链接

春季有哪些常见食药物质?

蒲公英:又称婆婆丁,性味归经为苦、甘、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等功效,主要用于痈疮肿毒,如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

鱼腥草:又叫折耳根,味辛,性味微寒,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通淋,用于湿热所致的肺痈、痰热、热淋、热痢等。

马齿苋:味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肠道湿热所致热毒泄痢、热淋、湿癣等。

菊苣:性味微苦、咸、凉,有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等。可辅助改善痛风,但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人群仍应坚持低嘌呤饮食。

栗琼洋介绍,食药物质是指传统上作为食品,并且已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物质。这些物质既具有食品的属性,可以日常食用,又具备药物的功能,能够对人体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食药物质概念源于中医学的“药食同源”理论,即许多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作为食材来食用,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双重功效。需注意,应用食药物质时应注意辨证辨体施膳,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药膳。(本报记者 王美华文/图)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4月18日 第 09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吃春菜,品“舌尖上的春天”(知食点)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