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培养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师说)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常常在思考:怎样把握人与科技的关系?如何既用好新技术,又不被技术所缚,始终保持人类特有的感悟力与创造力?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话题,也是高校在AI人才培养以及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关键课题。

在教育实践中,我体会到,培养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一个重要前提是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应锚定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向,合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甚至创造AI之“术”。同时,应聚焦科技前沿、社会热点和产业需求,带领学生在具体实践场景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甄别判断能力、知识建构能力、开放协同能力。如此,我们的学生才能成长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中坚力量。

培养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关键在于夯实高质量的育人要素。像搭建积木一样,从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到师资建设,一步步构建起AI与本校优势特色专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教育教学新生态。

比如,过去一年,我们学校根据不同阶段同学的成长需求,精心创设了覆盖本研全学段的“AI—BEST”课程体系,包含AI通识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科进阶课程、垂域应用课程等4个序列。学生们在课堂上学理论,在实践中用技术,在探索中求创新,慢慢就有了应对未来挑战的信心和底气,把控力和胜任力逐步增强。

与此同时,师生共创、交叉融通是培养AI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的“金钥匙”。从生物医学与AI算法的碰撞,到人文社科与智能技术的融合,在学科交叉的“试验田”里,学生们通过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团队协作,打破学科壁垒,锤炼复合型思维,成长为交叉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比如,立足综合性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交叉创新活跃的特点,我们推出了覆盖所有学科的“X+AI”双学位项目,为学生搭建起广阔的成长通路。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愈发意识到,AI时代,教育不应是被动适应的“追赶者”,而应善用AI之“术”,找到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促进的契合点,主动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助力学生行稳致远。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 林 伟,本报记者丁雅诵整理)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0日 第 16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培养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师说)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