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岛免税作为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图为俯瞰三亚国际免税城。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摄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封关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12月18日这一天启动封关运作,有着重要象征意义,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封关不是封岛,是进一步扩大开放
在7月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介绍,封关是指将海南岛全岛建成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具体看,“一线”放开,是将海南自贸港与中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作为“一线”,实施一系列自由便利进出举措;“二线”管住,是将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作为“二线”,针对“一线”放开的内容实施精准管理;岛内自由,是在海南自贸港内,各类要素可相对自由流通。
“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封关后,海南与国际的联系将更加便捷,这对于加快吸引全球优质要素集聚、促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开路,具有重要意义。”王昌林说。
几年来的准备工作,让海南开放发展不断加速。2020年至2024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超过建省后前32年总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30%,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海南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为实现封关运作、扩大开放打下了坚实基础。”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冯飞说。
进岛出岛便捷,无需办理额外证件
海南自贸港正式封关后,是否会对人员和货物进出带来不便?
“按照现阶段的封关制度设计,除部分货物从海南自贸港进入内地需要接受查验外,大多数货物以及所有的人员、物品、交通运输工具等进出海南岛,仍按现行规定管理,封关前后没有变化。大家到海南岛出差、旅行都和现在一样,不需要办理额外的证件。”王昌林说。
对于需要接受查验的货物,有关部门将采取多方面措施保障通关效率。比如,将原本在港口内实施的出岛农产品检测、通行附加费征收等管理事项,前推或者后移至“二线口岸”以外的区域开展,避免造成拥堵;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法,加强海关、海事、边检、口岸运营单位等智能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和监管互认。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说,海关总署研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监管办法》和系列配套管理制度,明确了全岛封关后,海南自贸港与境外之间进出、货物由海南自贸港进入内地,以及海南自贸港内的海关监管要求,为实施安全高效精准监管提供了制度保障。
“海关在海关监管通道对‘零关税’货物、享受加工增值政策的货物、放宽贸易管理措施的货物实行管理。其他国内流通货物经非海关监管通道通行,由海南省按现行国内流通规定管理,最大程度便利海南与内地贸易往来。”王令浚说。
深化税制改革,释放政策红利
全岛封关运作后,税收政策有哪些变化?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说,“零关税”是海南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原辅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还有自用生产设备等三项进口“零关税”政策。为稳步推进全岛封关,财政部牵头制定了货物进出“一线”“二线”及在岛内流通的税收政策,以及海南自贸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拟于全岛封关运作之日起施行。届时,现有进口“零关税”政策将纳入封关后的货物税收政策一并实施。
具体看,与封关运作前的政策相比,封关后有三方面明显变化:
“零关税”商品覆盖面显著提高。“零关税”商品范围将由目前的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约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比封关前提高近53个百分点。
享惠主体范围明显扩大。全岛封关运作后,享惠主体将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政策限制条件进一步放宽。封关运作后,进口“零关税”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不再局限于企业自用,可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通,免于补缴进口税收。
海南自贸港大步迈向新起点,不仅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贡献,而且也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我们将继续支持海南做强各类开放平台,更好释放政策制度红利,形成更多改革开放成果。”商务部部长助理袁晓明说。(本报记者 王俊岭)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24日 第 02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海南自贸港大步迈向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