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链博会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市场漫步)

7月20日晚,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的灯光渐次熄灭,展馆里那条看不见的“链”却更加紧密。5天里,1200家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4.2万家上下游伙伴在这里对话、洽谈。在链博会,走过一个个展台,见证一场场签约,我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硬核创新。从“天鲲号”“昆仑号”等大国重器,到“哮天犬”“蜘蛛侠”“醒狮”等“赛博”机器人,再到创新融合展区的1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联袂上演低空飞行器“舞台秀”……链博会上参展企业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展出了一大批全球尖端新品、技术与解决方案,覆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健康医疗等多个领域。不少参展企业表示,在链博会看到了行业和产业的未来,也找到了更多创新灵感和合作机会。

硬核科技的背后,是协同创新的高效率。洛阳轴承与GE医疗并肩20多年,率先实现国产CT主轴承零的突破,相继完成每分钟80转、120转、180转等高转速高性能CT主轴承研发,实现批量生产。双方合作由最初的医疗CT轴承扩展到X光机轴承等研发。

看到了中国机遇。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认为,中国运营着全球数一数二的供应链体系,它的规模、复杂性、多样性,制造商的产品类型、技术含量,参与建设中国供应链的企业数量,都堪称世界级的奇迹。

不只是英伟达,苹果连续3年参加链博会,在全球主要200家供应商中有超过80%在中国设有工厂;麦当劳携手中国九大供应商启动“中国再生农业计划”,专门把全球供应商大会放在链博会期间举办。

跨国公司选择把实验室、产线、订单更深地扎在中国,因为这里“既有最大市场,也有最快迭代”。中国拥有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强大的生产创造能力,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最佳应用场景,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看到了共同未来。当世界经济被地缘政治、保护主义反复拉扯,链博会用一份《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北京倡议》给出中国的答案:“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当个别国家忙着筑墙,中国选择在产业链上搭桥;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用供应链服务把规则、标准、信任串成新的公共产品。

走出展馆,链博会虽然闭幕,但“链”上的故事从未结束:中国将始终与全球工商界携手并行,扩大产供链开放合作。(大山)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30日19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链博会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市场漫步)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