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住在完整社区,幸福触手可及(城市更新这样推进⑤)

云鹭湾社区俯瞰。

胡学军摄

居民在民主村社区食堂用餐。

改造后的民主村。

曹鸣鸥摄

顾家片区尊老敬老文艺汇演。

改造升级后的五二市场。

受访者供图

居住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有研究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平均约75%的时间在居住社区中度过;到2035年,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居住社区。社区生活是否舒适便捷,设施是否齐全完备,服务是否细致周到,直接影响居民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

开展完整社区建设是城市更新的主要任务之一。社区如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地,如何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记者探访了一些地区的成功案例。

浙江省宁波市云鹭湾社区:

儿童友好、青年融入、老年宜居

最近,家住浙江省宁波市云鹭湾社区的不少青年学会了一项新技能——桨板。要问他们在哪里学习到这项潮流的水上运动,就在家门口的青年夜校。

聚焦青年夏日技能提升需求,云鹭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依托社区内“慈城水上休闲运动基地”天然优势,推出桨板技能培训特色夜校课程并邀请教练员进行专业指导,通过“岸上理论+模拟演示+下水实操”的系列教学,让青年在夏夜“点亮”新技能。

除了桨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针对青年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出网球课、咖啡冲调、吉他、爵士舞等多门暑期夜校特色课程。家门口的夜校,成了社区青年的“充电站”和“交友圈”。

云鹭湾社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由江枫雪月、林霞溪雨等13个小区组成,常住人口8000余人。近年来,云鹭湾社区以“人本化”为核心、“生态化”为特色、“数字化”为路径,建设“儿童友好、青年融入、老年宜居”的完整社区,2025年4月成功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第三批)》。

“我们立足居民实际需求,通过挖掘改造潜能、丰富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效能,打造多场景融合的高品质生活圈,将服务和资源延伸至居民家门口。”云鹭湾社区党委书记王柳娜介绍。

为了建设好完整社区,社区体检少不了。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座谈等方式,社区向居民收集社区改造诉求和建议,内容涵盖社区环境、服务功能、数字赋能、社区治理等,组织开展了专题访谈17场、专题会议21次,收集有效问卷1731份。根据体检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11个完善提升项目和6项重点工作。

许多居民提出希望建立食堂和托育园,云鹭湾社区改造社区服务用房2500平方米,打造集社区服务、居家养老服务、邻家托育、幸福学堂、社区食堂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邻里中心。2024年7月,社区食堂正式营业,居民花15元就能买到一份三菜一汤的餐食,尤其受到老年群体欢迎。为了解决辖区青年双职工家庭的带娃难题,云鹭湾社区引入“星邻家”社区托育园,接收本社区3岁以下小朋友。托育园内,乐学课堂、启蒙课堂、儿童培训教室等配套设施齐全。

背靠慈城古县城、面朝中心湖的云鹭湾社区,本就是天然氧吧。为提升居住幸福感,社区将中心湖及周边改造成“会呼吸的健身房”——打造了2.5公里长的环湖健身跑道以及灯光篮球场、网球场等,为居民健身提供便利。

“为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打造了两个社区书房,一个位于社区邻里中心,另一个位于中心湖的‘漫’生活邻里中心,都是免费开放。居民们可以去看看书,孩子放学后,也可以去那里做作业。”王柳娜说,未来,社区将不断迭代完善公共服务,营造更加舒适便捷的人居环境。

“从小区出发,步行不到15分钟,就能抵达健身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房、食堂……很方便。”居民吴丽华点赞道,“不出社区,街区即景区、生活即风景。”

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社区:

烟火气与商业活力并存

枝繁叶茂的黄桷树下,爷爷们正热烈地讨论着棋局,婆婆们在聊着家长里短;充满设计感的街巷里,不少游人慕名而来拍照打卡;装修一新的咖啡厅、火锅店等店铺里,人们欢聚一起……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既能感受生活的烟火气,也能体验商业的新活力。

对于社区居民来说,现今惬意的生活离不开城市更新的推进。

民主村社区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随着城市发展变迁,这里成为老旧小区,旧房破损、业态落后。2021年起,民主村成为城市更新试点,后又启动完整社区建设,在保留老工业社区独特文化韵味的基础上,创新优化社区功能布局。

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伍成莉告诉记者,民主村综合运用“留、改、拆、增”多种措施,解决大片区范围内房屋老旧、交通拥堵、停车位不够、配套缺失等痛点问题。“过程中,我们广泛征求居民的改造意见,充分运用多方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机制——四方议事会,起到了很好效果。”

围墙变栏杆、“蜘蛛网”下地、院坝添了新桌椅……一场场四方议事会聊下来,一项项更新改造落了地,民主村社区的诸多变化让居民感慨“巴适得很”。

中午时分,在社区食堂里,秦孃孃和几位邻居边吃饭边聊天。自从社区食堂开业,她就成了常客,“这里的饭菜干净卫生,价格实惠,品种也多,非常适合我们老年人。”

社区食堂不仅受到社区居民欢迎,也吸引不少周边工作的白领、游客等群体。伍成莉介绍,社区食堂日常定价18元/位,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来吃只需15元。自助餐每天提供20多道主食、菜品、水果等供大家自选,会定期向居民征集菜品建议,再根据反馈调整菜单。13时后,外卖小哥等来用餐也可享受优惠,还能乘凉、休息。

在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配套的同时,民主村社区还注重商业氛围营造,规划了两条烟火气息与市井活力并存的街区。新业态、新商业的涌入,既补齐了便民服务短板,也打造了消费新场景,提升了社区商业品质和整体服务便利性。

“让更多年轻人和新业态进入社区,增强了社区的活力,把我们这个老龄社区,变成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创业新天地和居民新家园。”今年77岁的冯文初已在民主村住了52年,是社区发展的见证人。她说,社区吸纳居民建议保留修鞋铺、配钥匙摊等传统营生,并将其纳入统一规划的“惠民巧匠坊”,不仅方便了居民生活,更承载起一份联系往日岁月的情感。

目前,民主村社区已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完整社区建设案例集(第一批)》、商务部办公厅发布的第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优秀实践案例等。

在伍成莉的工作规划里,要做的事情不少:新建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停车规范化管理、打造独特的文旅线路、举办常态化的村晚活动……她说:“民主村的完整社区建设,不仅是让居民安居,更是让生活美好。未来还要继续努力,探索社区智能管理模式,构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

湖北省十堰市顾家片区:

老工业社区焕发新光彩

顾家片区,这个有着温馨名字的社区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

作为东风公司的老工业社区,顾家片区始建于1969年,主要由武当路街道顾家村、路北社区、龚家湾社区等社区(村)组成,片区内17个小区的居民大多为东风公司退休职工及家属,是十堰“先有厂后有城”这一历史进程的缩影。

由于片区建筑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房屋老旧、配套缺失、环境脏乱等问题逐渐显现,影响居民生活品质。2023年2月,茅箭区启动“幸福顾家”共同缔造完整社区示范区项目,将流域治理与城市更新相结合,重塑城市空间,打造完整社区标杆。

如今,走进顾家片区的部件厂小区,一栋颇有年代感的红砖平房映入眼帘,这是由废弃锅炉房改造成的“顾家客厅”。整修一新的外立面上,几十年前汽车生产使用的工具、零件作为装饰品点缀其上。锅炉房内部,变成集看书、练字、托幼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综合体。不少居民家里来客了,都会带过来“顾家客厅”转转。

“从存量中找增量,让旧资源焕发新活力。”在茅箭区城区改造更新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龚睿看来,作为老工业社区,东风公司迁移后遗留下的闲置厂房、废弃锅炉房等都是宝贵的资产资源。通过改扩建一批、提档升级一批、招商引资一批,既能有效降低改造成本,又能变废为宝。

让居民眼前一亮的,还有改造升级后重新开放的五二市场。

占地近2300平方米的五二市场,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过去市场内光线昏暗、杂乱不堪。纳入“幸福顾家”片区改造范围后,当地在原址新建便民市场及观景平台约2000平方米,新建商业街630平方米。其中,新建便民市场总共两层,一层以农副产品销售为主,二层以餐饮和商业为主,涵盖修配店、理发店、缝纫店、早餐店、水果店等,构建起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改造后的五二市场,颜值和功能显著提升,成为充满烟火气息的集聚地。“环境变美了,生活便利了,心情舒畅了。”居民纷纷为这一民生工程点赞。

顾家片区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社区。为满足居民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街道引进海南一家专业养老机构,对占地3000平方米的原东风退休管理办公室进行盘活改造,打造成居家养老综合体,同时嵌入全托日托、幸福食堂、健康医堂等民生服务。现在,老年人不出小区就能享受便捷优质有温度的日间照料、健康管理、老年餐厅、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等服务。

“为了建设二汽,我从老家河南来到十堰,对我来说,这里就是我的家,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东风公司退休工人李秀军感慨,“经过城市更新,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公共设施和服务也跟上了,老年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武当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红表示,为盘活社区存量资源、增强长效运营自我造血能力,将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完整社区建设模式,促进片区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 叶 子)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20日 第 05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住在完整社区,幸福触手可及(城市更新这样推进⑤)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