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行政令,决定恢复美国国防部历史旧称,将其更名为“战争部”。(图/新华社)
自当地时间9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以来,持续引发国际舆论关注。英国《卫报》9月8日评论称,“战争部颂扬美国是侵略者、肆无忌惮的国际违法者”。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倡导多边主义安全合作,美国国防部更名的做法明显与这一主流趋势背道而驰,不仅无法挽回美国国际信誉的持续下滑,反而会加剧世界各国对美式霸权主义的警惕与抵制。
“更名标志恢复了1947年以来停用的名称”,《华尔街日报》9月6日如此评价将国防部更名的做法。从18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军队被划分为两个机构:一个是负责陆军的战争部,另一个是负责海军部队和海军陆战队的海军部。二战结束后,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47年将各军种合并为一个军事机构,1949年将其正式命名为国防部。特朗普开始第二任期后曾多次提议将国防部更名,比如今年8月他曾在白宫表示,“战争部”这一名称听起来“更有力”“更合适”。但美国国内对此不乏争议,认为国防部更名将带来高昂的开支。美国“政治新闻网”9月5日称,如果将五角大楼机构的名称,以及国防部的信纸、徽章、铭牌和全球各地军事基地的标识全部更改,可能将耗资数十亿美元,而这笔费用可能严重冲击现届美国政府削减五角大楼开支的努力。《华盛顿邮报》5日引述分析人士的话称,用于制作新标识的巨额费用“不如用于确保我们的作战人员能获得执行任务所需的训练和武器,以使得他们能够与家人团聚”。
“更名暴露了美国政府和平承诺背后的虚伪”,《纽约时报》9月5日刊文如此评论。从历史角度看,美国二战后将战争部更名为国防部,旨在塑造“世界和平维护者”的形象,顺应二战后全球渴望和平的大势。而如今恢复旧称,是对这一历史转变的公然否定。白宫强调更名是为强化军事定位,向对手表明美国为维护利益不惜开战的决心。这一解释恰恰说明,美国正将军事力量作为解决国际问题的首要手段,而非以和平谈判、外交斡旋等方式。美联社9月6日评论称,更名暴露了历任美国总统关于和平的陈词滥调之间的矛盾,尽管美国建国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战场上。美国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9月6日刊文称,将国防部称为“战争部”表明现届美国政府有意采取更公开的侵略姿态,毫无顾忌地利用美国作为世界顶级军事强国的地位。虽然在现届美国政府之前,美国在维护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方面言行不一,但它至少在口头上支持过这一主张,而如今的美国政府似乎倾向于摧毁这种秩序框架。
“美国人想要避免战争,而不是宣扬战争”,美国民主党籍参议员安迪·金当地时间9月5日在其个人社交媒体上如此写道。战争和军事行动是美国维持军事霸权地位的最直接手段。美国在其240多年历史中,仅有不到20年没有打仗,堪称世界历史上最好战的国家。美国的军事霸权行为给世界各国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美国自身带来严重创伤。美国布朗大学“战争代价”项目数据显示,有超过7000名美军士兵以及约8000名美国防务承包人在“9·11”事件后美国发动的战争中身亡。另有超过3万名美军士兵自杀,这一数字是战斗中阵亡人数的4倍。《今日美国报》4日报道称,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在历史上把“战争部”更名为“国防部”,部分原因是旨在传递美国在世界进入核时代后将更专注于防止战争的信号。而如今,现届美国政府一边把自己塑造成多场国际冲突的“和平缔造者”,一边又在展示美国军力的强大并恢复“战争部”的旧称,这“颇具讽刺意味”。
现届美国政府将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是对其自身和平承诺的一记响亮耳光。当一个军事大国用“战争”替代“防御”来定义其军事机构时,整个世界都将不得不为其政策的冒险性买单。(海外网评论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海外网评:重启“战争”名称,凸显“好战”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