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沿海滩涂建起鸟类“停机坪”(我的爱鸟故事)

江苏盐城东台市条子泥湿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下午时分,随着海水涨潮,成千上万的水鸟形成鸟阵“呼啦啦”从滩涂上飞回,聚集在“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休憩,场面蔚为壮观。

条子泥湿地位于东台市沿海,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关键枢纽。每年,全球数百万只迁徙候鸟在这里停歇、换羽和越冬。

海堤公路附近的观鸟平台上挤满了来自各地的游客。透过高倍望远镜放眼望去,琵琶状嘴巴的黑脸琵鹭、自带豹纹的灰斑鸻、辨识度极高的红嘴巨鸥等北归鸻鹬类水鸟,在浅滩上悠闲踱步。

湿地护鸟员张海龙透过监控中心的屏幕,查看湿地鸟类迁飞及繁衍状况。“我们安装了13台带有鸟类智能识别功能的全景探头,能将湿地中大到非法入侵、小到幼鸟孵化的高清画面实时传回。”张海龙告诉记者,近年来,湿地用上了信息化系统,链接电子围栏、无人机反制、潮位监测等模块,并与公安部门联网,发现疑点自动预警,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前往处理。

张海龙和同事们习惯把“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称作“720高地”。“黄海每日两次涨潮期间,滩涂变成海洋,原本在滩涂上觅食的鸟儿,就得在陆地上另找空地歇脚停留。”东台沿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常维介绍,为了给鸟类提供“停机坪”,2020年,东台在条子泥核心区辟出720亩鱼塘,打造固定高潮位栖息地,也就是“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2024年最高单日吸引18.8万只水鸟来投奔栖息。

现在,这一模式已复制推广到更大范围。在条子泥北部,岸线长约6公里、面积1.9万亩的川水湾,原本是开阔的海滩湿地,当地渔民将这里开发成一处养殖渔场。2022年,东台进行退渔还湿、生态修复,打造“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2.0版”。

2.0版有何不同?常维告诉记者,除了面积更大,川水湾还创新了湿地微地形修复技术,因地制宜塑造深水区、浅水区、季节性草滩,满足不同动植物的需求。目前,大批水鸟已抢先“入住”,还吸引了麋鹿、野兔、獐子等野生动物——鸟类的“朋友圈”扩大了。

越来越多社会力量加入爱鸟护鸟队伍。东台沿海经济区牵头发起“社区志愿者培训计划”,周边居民们积极投身科普、宣讲等志愿活动。条子泥湿地研究院成立,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常态化开展鸟类、植物、水体等专题研究,采集样本超20万个。科普研学、观鸟采风、摄影比赛推陈出新,寓教于乐中,保护湿地成为社会共识。

近年来,条子泥珍稀物种种群数量屡创新高:观测到的濒危物种小青脚鹬数量从1150只增至2440只,持续突破全球预估不足1000只的数量;东方白鹳在条子泥繁衍生息,已有121只被记录;卷羽鹈鹕已连续3年有小群体来此越冬……爱鸟护鸟的“版图”正不断扩大。(记者 姚雪青)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04日05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沿海滩涂建起鸟类“停机坪”(我的爱鸟故事)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