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世界说】英媒评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短视且不聪明的行径”

中国日报网10月10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及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8日发表评论文章称,事实表明,特朗普政府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未兑现其对选民所作的核心承诺——为美国创造大量制造业就业岗位,尤其是面向那些曾经依赖传统工业、如今却面临地区经济衰落困境的工人群体。他进一步指出,这一承诺本质上是空洞的,其政策实质是为政府自身及其背后的富豪阶层牟取利益。

报道截图

沃尔夫援引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罗伯特·劳伦斯(Robert Lawrence)今年6月的一项研究称,即便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政策成功消除了制造业贸易逆差,其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也极为有限。高关税政策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收效甚微。

此外,该研究结论仍偏乐观。沃尔夫认为,在现实层面,美国贸易逆差能否得以缩小,关键取决于美国国内产出与支出的平衡状况。财政赤字是支撑外部逆差的主要内因。在接近充分就业且移民政策日益收紧的大背景下,若要压缩外部赤字,就需收紧联邦预算。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关税政策对财政赤字的净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一旦外部赤字消失,美国国民支出将会下降,民众的实际获得感可能不增反降。

此外,关税本质上是一种累退税(随纳税人收入和财富的增加而实际税率逐步递减的税制),进一步加重了低收入群体的负担。关税与“大而美”法案叠加,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正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强调的那样,引发政府停摆的医疗保险补贴削减措施,将会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本应帮扶的那些人群造成沉重打击。

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理查德·鲍德温(Richard Baldwin)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全面进口替代战略,使得受保护的产业不仅难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反而在与全球市场脱节的过程中进一步落后。倘若美国执意重蹈覆辙,其结局不难预见——特别是在排斥科学、放弃清洁能源转型的大环境下,所谓的“保护主义”政策,不过是短视且不明智的举动。

现实数据也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佐证。美国哥伦比亚广播新闻网站(CBS News)报道称,8月份美国制造业岗位削减了1.2万个,4月份以来已累计减少4.2万个岗位。美国进步中心(CAP)直指原因就是特朗普政府大幅加征新关税、强硬的移民政策和“大而美”法案。

CBS News报道截图

此外,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5年美国制造业岗位已减少3.3万个,流失岗位多来自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耐用品生产企业。文章指出,政策的不确定性正使企业承压。特朗普政府4月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时,称此举将缩减美国与经济伙伴贸易逆差、推动制造业岗位回流以保护工人;但当前关税政策在规模与范围上的不确定性,导致制造商成本增加,并抑制了招聘意愿。

另据美国职业介绍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透露,汽车制造商在宣布7月将裁员近5000人时,部分归咎于关税,该公司还指出,由于经济不确定性,零售业也加大了裁员和关店力度。

(编译:马芮 审校:齐磊 韩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世界说】英媒评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短视且不聪明的行径”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