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亿妇女同步迈入全面小康,妇女平均预期寿命提高至80.9岁,2024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占50.76%……
今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一组组数据,映射出广大妇女全面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推动妇女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广大妇女作为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在参与和贡献中赢得出彩人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和国家对妇女事业的重视支持前所未有
今年年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握着一个新买的小喇叭,完成了第十五次送考。
“燃灯校长”张桂梅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深知自己身后是一群“灯盏”,“大山的教育,离不开每一个‘灯盏’的光亮。”
小喇叭响了一年又一年,见证了2000多名华坪女高学生奔向远方。曾陪伴张桂梅多年的小喇叭,作为珍贵的见证被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妇女的成就地位标注着时代进步的刻度,妇女的权益保障彰显着国家文明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连续写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写入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
编纂民法典,修改刑法,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等,构建起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律体系;
“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均对促进妇女发展进行专章部署,“十四五”规划首次设立“加强家庭建设”专节;
国家层面和31个省(区、市)建立了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促进从法律政策源头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如今,我国已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协调、妇联组织联动、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妇女工作机制,制度优势持续转化为妇女事业发展的效能,努力让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精准过滤性别歧视内容,为女性消费者、创业者营造良好环境”“希望相关企业能多组织一些培训,提升女性在互联网时代的职业竞争力”……
在浙江杭州西湖区北山街道的全国妇联“巾帼建言法律意见征集点”,来自电商、快递、直播等行业的妇女代表齐聚一堂,热烈讨论《浙江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网络相关立法问题。各级妇联组织聚焦妇女所需,做好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广大妇女排忧解难。
更直接高效听取基层声音、征求专业意见,“巾帼建言法律意见征集点”让妇女意见“直达”立法,为妇女权益保障和民主法治建设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妇联组织把联系和服务妇女作为工作生命线,成为妇女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目前,700多万名妇联执委活跃在基层,43.1万多个妇女议事会、2400多万名注册巾帼志愿者、超90万个“妇女之家”“妇女微家”遍布城乡社区,把服务送到妇女群众心坎上。
广大妇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维吾尔语中,“玛依努尔”意为“明亮的月光”。
从医40余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专家玛依努尔·尼牙孜投身宫颈癌防治事业。她带领团队踏遍天山南北,累计筛查36万余人次,建立了新疆宫颈癌数据库,首次摸清了新疆宫颈癌发病率等基本情况,为国家有关筛查项目在新疆落地提供了数据支撑。
今年,玛依努尔·尼牙孜光荣入选“最美巾帼奋斗者”。作为一名医者,她孜孜不倦地守护着新疆妇女的健康。
我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改善妇女民生,广大妇女平等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奋斗的舞台更加广阔,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绝对贫困全面消除。6.9亿妇女同步迈入全面小康,昔日深度贫困地区的姐妹们住上了安居房、喝上了清洁水、用上了宽带网。河南省鹤壁市石林镇三家村95后党支部书记张桂芳,带领村民修路、铺水管、清理河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直播把小米、南瓜等特产卖到全国,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将昔日穷山村打造成“彩虹村”。
——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妇女平均预期寿命达80.9岁,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升至94.9%,孕产妇死亡率比2012年下降了41.6%,中国被世卫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
——社会保障不断夯实。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2024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妇女达6.51亿,占参保总人数的49.1%。
——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基础教育性别差距基本消除,2024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生占50.76%。截至2024年底,“春蕾计划”累计募集社会资金34.41亿元,为436万人次女童提供助学帮扶。
…………
一组组数据,彰显我国女性依法享有的权利更加广泛充分,自信追求人生出彩的底气越来越足。
西湖大学的实验室里,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全国三八红旗手万蕊雪正在实验台前忙碌。近年来,她主要围绕细胞重要大分子机器的工作机理展开研究,致力于解析生命密码,取得了多个“世界首次”的突破。
“成长过程中,许多优秀女科学家的坚持和勇气一直激励着我。”万蕊雪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攻关中坚持梦想。
当前,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总量约4000万人,占科技工作者总人数比例超过45%。勇于突破创新,成为女性的奋斗底色与价值追求。
“半边天”作用在各领域充分彰显
9月19日,在《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发布会上,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王亚平分享了一个追梦的故事。
进行水球实验,讲解陀螺旋转……2013年,神舟十号乘组进行首次太空授课。作为首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性,王亚平把“航天梦”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
“曾经有一名在高中听过我神十‘太空授课’的女孩王楠,10余年不懈追求科学梦,现在她已经如愿成为一名航天人,和我并肩作战。”王亚平说。逐梦苍穹的路上,见证越来越多的女性身影。
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千千万万中国女性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和努力,拼搏进取、担当奉献,“半边天”作用在各领域充分彰显——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妇女占就业人员比重保持在43%左右,国产大飞机、生物医药、远洋探潜、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都展现出女性的卓越贡献。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平等参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女性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居委会、村委会成员中女性分别占54.3%和26.1%,比2012年提高5.5个和4个百分点。
在文化繁荣发展中展现风采。国家文化英才项目入选人员中女性占45.2%,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女性占25%。越剧演员陈丽君推动百年越剧“破圈”,农民作家马慧娟用手机记录乡村变迁的故事,女性文化人才及精品力作层出不穷。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干奉献。三江源国家公园有1.7万余名生态管护员日夜坚守,其中妇女占33.3%,宁夏贺兰县“红马甲”巾帼志愿服务队常年开展护河护滩护鸟行动。广大妇女积极倡扬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参与1200余万户“美丽庭院”建设。
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勇立潮头。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训女农民224.1万人次;2022—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妇女1.2万人。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大显身手。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妇女超过一半;数字贸易、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就业者中妇女约占1/3。
湖南平江民宿老板娘张更新,用短视频带火自家民宿,带动周边村民卖特产创收。受益于“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6600多名乡村女性民宿服务从业者接受职业技能与数字素养培训。
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基石。妇女既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也是家庭美德的传承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丽丽夫妻扎根西北四十载,用科技力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漠河市北极村民宿经营者史瑞娟一家带动村民端起“雪饭碗”、吃上“旅游饭”,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2025年“最美家庭”的故事展现了昂扬奋进新征程的时代风采,广大妇女充分发挥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在家国责任的深度融合中彰显智慧和担当,以小家庭的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
时代召唤巾帼,奋斗成就梦想。
新征程上,亿万妇女昂首向前,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创造新的历史荣光。(本报记者 杨 昊)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2日 第 01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