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龙泉社区,外卖女骑手展示妇联发放的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知识手册。张春雷摄(新华社发)
在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上,医生盛睿芳亲吻孟加拉国的9岁女孩沁。吴炜权摄(新华社发)
秋风拂过黑土地,黑龙江农科专家刘凤艳在田间奔走,用汗水和智慧守护粮仓;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藏北高原,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党支部书记其德走村入户,把“用一生造福这片土地”的誓言写进雪山;在改革热土广东深圳,计算机学院院长黄惠带领“巾帼团队”,用数字创新逐梦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从田野到太空,从工厂到高校,亿万中国女性以奋斗和创造参与国家发展,书写了中国妇女事业30年的不凡历程。
1995年,《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在北京通过,为全球性别平等描绘了蓝图。30年后,全球妇女峰会在京举行,各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会聚一堂,共商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大计。全球目光聚焦中国,期待从“中国实践”中获得推动世界妇女事业发展的新启示。
中国成就赢得国际称赞
“中国妇女事业实践不仅对本国发展至关重要,也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北京世妇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成为指导全球妇女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前副所长、研究员刘伯红时任大会中国组委会非政府论坛委员会论坛组织部副部长。她还清晰记得,在《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宣布通过时,全场掌声热烈,经久不息。
30年来,中国妇女事业走出了一条以法治保障平等、以发展推动平等的中国特色道路。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教授李亚妮谈道,中国在《行动纲领》12个关键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部分指标已提前达到或超过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例如,孕产妇死亡率从1995年的61.9/10万降至2024年的14.3/10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处于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中国女性平均预期寿命超过80.9岁。
教育平等成为另一项显著成就。2023年,高校女生比例达49.9%,女硕士、女博士比例分别为52.3%和41.5%。刘伯红说:“教育公平改变了社会结构,提升了女性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参与能力。”
“中国妇女事业实践不仅对本国发展至关重要,也为世界树立了榜样。”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主席海达尔高度评价中国妇女事业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指出,得益于国家将妇女儿童置于健康发展的核心地位,中国妇女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高等教育领域的成就同样引人注目,实现了男女比例基本均衡。
智利妇女与性别平等部副部长克劳迪娅·多奈雷表示,中国积极推动妇女事业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成功经验。中国在女性政治参与、改善农村地区妇女就业、减少针对女性暴力等方面有许多成功案例,值得拉美国家借鉴。
中国方案贡献非凡智慧
“将妇女发展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经验的核心。”
性别平等事业得以持续推进,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政治承诺。刘伯红谈道,1995年中国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2015年、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合重申“尊重和保障妇女权利是国家意志”,中国以政策连续性和执行力为世界树立了范例。
“将妇女发展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经验的核心。”李亚妮总结道。中国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妇儿工委协调、妇联组织联动、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使妇女事业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妇女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建立监测机制和资源保障体系,真正实现了‘把男女平等确立为国家意志’”。
此外,中国的制度创新注重实效,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女性杰青申请年龄放宽至48岁,各地为女性科研人员提供项目支持;农村妇女可获得免担保、贴息的小额贷款和职业培训,“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已帮助数百万农村女性创业就业。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方案的宝贵价值之一,在于将性别平等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巴西《论坛》杂志网站刊文称,中国把性别议题纳入国家发展整体框架,将性别平等与经济增长、社会福祉和政治稳定联系起来,这一模式引起全球南方国家的广泛共鸣。
法国公平和就业机会均等部前部长妮科尔·阿姆利纳评价说:“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在性别平等领域进一步发挥国际引领作用,尤其是在共建‘一带一路’等合作框架和一系列全球性倡议下,凝聚各方合力,通过加速行动、创新实践与战略性动员,推动世界妇女事业发展持续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行动联结全球力量
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未来在推动妇女事业上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中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围绕促进和保护妇女权益多次作共同发言,推动通过相关决议;持续组派高级别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会议,与联合国组织和相关机构合作,分享促进妇女发展的中国经验;与联合国多个专门机构开展妇女领域务实合作,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立女童和妇女教育奖……
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未来在推动妇女事业上发挥更大引领作用。
尼日利亚妇女事务部部长苏莱曼-易卜拉欣表示:“尼中两国在促进妇女赋权和性别平等方面拥有广阔合作前景。”她认为,多边主义平台将会持续发挥力量,为各国合作奠定稳定基础,持续造福女性、儿童及弱势群体。
面对气候危机、数字鸿沟和地区冲突等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期望中国发挥更重要作用。博科娃指出:“在经济不确定和气候危机交织的今天,重申对性别平等的承诺尤为关键。期待中国继续在团结协作和切实行动中引领全球。”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迪尔玛·罗塞芙认为,此次国际妇女峰会是“塑造未来的战略机遇”,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为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世界奠定基础”。
斯里兰卡总理阿马拉苏里亚表示,中国举办全球妇女峰会,以务实行动坚定维护妇女权利,持续推动性别平等,展现出鲜明的责任担当和全球领导力,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注入信心与动力。
“中国与拉美国家进行经验交流非常重要,可以探索建立妇女事业对话或合作机制,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对于国家间开展基于尊重国家独立和主权、造福人民的交流合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墨西哥妇女部长西特拉莉·埃尔南德斯·莫拉说。(本报记者 徐令缘)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0月15日 第 08 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国为世界妇女事业发展注入信心与动力(环球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