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车辆行驶在湖北省武汉长江二桥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中共中央于10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在会上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外媒评价称,中国“十五五”规划向外界释放了坚定支持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的积极信号,受到国际社会和广大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透过五年计划,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密码”。沙特利雅得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说,中国发展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重视科学的战略规划,并保持政策连续性。从“一五”到“十五五”,中国的发展不是即兴的冲动,而是一条以数十年为时间尺度的道路。这种“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接续奋斗,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调。“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2021年至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为稳定世界经济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瞩目成就,《今日巴基斯坦》报盛赞道,中国以战略定力和前瞻性眼光,致力于深化现代化建设,并连续十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十五五”规划将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国际合作指明方向。
关注科技,外媒聚焦“十五五”规划。过去5年,中国为全球创新发展拓展广阔空间。从“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到“海斗一号”万米海试成功,再到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参加格斗比赛,中国已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探索科学边界的“第一线”。如今,中国不仅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还是全球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展望未来,中国将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中国还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日本《外交学者》杂志也撰文称,“新质生产力”一词在中国的官方讲话和报道中频频出现,体现了中国以创新、效率和全系统现代化为中心的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取代旧增长动力的雄心,也预示着“十五五”规划将代表中国经济转型的一次巨大飞跃。
惠及世界,中国发展为国际社会带来信心。从“十四五”看,中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7200多亿美元,新设外企24万多家,引资大国地位依然稳固。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超过1/3,汽车、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在华落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明显增多。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说,“中国的开放不仅为其自身发展提供动力,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可预期、稳定的合作前景,在全球互联互通中发挥‘稳定锚’作用。”从莱茵河畔的杜伊斯堡,到西安国际港站,货轮排队停靠,火车鸣笛驶入场站,已累计开行超11万列的中欧班列不仅加速商品流通,更在推动文化互鉴,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例证。蒙内铁路、雅万高铁、中老铁路、钱凯港等项目不断推进互联互通新格局。吉尔吉斯斯坦前驻华大使巴克特古洛娃说,中国推动降低合作国家的绿色技术成本,不断延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基础设施和过境运输走廊,一系列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借鉴。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未来,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开放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始终是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必将为人类繁荣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海外网评论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海外网评:外媒聚焦,“十五五”彰显规划远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