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扬州一所高校老师因为给学生发微信“红包”而走红。
出勤发红包,考试成绩进步发红包,过节也发红包……这个新潮的招数让这位老师的课堂座无虚席,同时也让他跟学生的关系更近了一步。
这名“意外走红”的老师正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焦世奇。在外人眼中,今年40岁的焦老师喜欢接触新事物,性格开朗,平易近人。
焦世奇对澎湃新闻说,他是最早接触微信红包、QQ红包的一批人。不过,给学生发红包却是从今年春节才开始。
据焦世奇介绍,一开始他只是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的QQ群发红包,“学生们反响挺好的,后来也在我任教专业课的两个班级发,金额不高,主要是鼓励为主,就像藤野先生给鲁迅先生的鼓励一样。”
焦世奇主要在经济管理学院执教,目前主要担任电子商务这门课程的老师。“我觉得学经济管理的学生,无需对金钱太过避讳。微信红包本来就是电子商务的领域,我们应该去研究它,也是一种实践操作。”
焦世奇说,他所教课的是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这种课“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非常重要,而且错过了课堂,以后去社会上就没有太多机会学习了”。所以,他会比较在意学生的出勤率,一旦超过两节课有学生没来听课,焦世奇就会找到这个学生,“我就跟他们说‘来上课吧,我给你发红包’,然后他们就来了。”
针对外界担心“是否有学生会因为微信红包才去上课”的问题,焦世奇对澎湃新闻说:“发红包也有利有弊,我不认为可以进行推广,应该说是跟每个老师的个人风格有关系吧。”
没想到会受关注,担心造成不好的影响
澎湃新闻: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发红包?
焦世奇:比较多的情况是在QQ群,过节的时候,一般是每个人都有的,比如54个学生我就发54个红包。有的学生考试进步了,也会单独发给他们。
澎湃新闻:学生们在收到红包后,反应如何?
焦世奇:很高兴啊,有的直接就说:“老师,我去写作业了。”(笑)因为平时我跟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好,有时候他们也在QQ群里面发红包,群里气氛比较好。
澎湃新闻:红包有多大呢?
焦世奇:一般就几十块钱,现在QQ群红包也有限制,不能超过200元。单发的话也就20、30块钱,主要是鼓励为主。
澎湃新闻:到现在,你一共发了多少钱了?
焦世奇:具体多少钱我也没计算过,大概2000-3000块。我不想学生把它作为一种金钱交易,所以金额有限。如果是学生为了钱去做一些事情,那就适得其反。
不过,也因为我们本身就是经济管理学院,我觉得学生对金钱不需要避讳,可能有一些人也会觉得不妥当,但是我想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澎湃新闻:也有一些顾虑?
焦世奇:对的,因为我也不确定这种行为一定是好的,也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不能完全保证一定是有利无弊的。之前我也没告诉过同事和家人,也会有一些担心,比如说我给我上的几个班级发红包,那其他班级的学生知道了会怎么想,我不想给别人造成负担。
澎湃新闻:那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他们有什么想法吗?
焦世奇:我老婆没什么想法,因为我也在外面做一些投资,金钱上不是很担心。同事可能也知道了,因为平时大家关系都很好,但我不想太过于炒作和宣传,比如公布本人的照片或者视频拍摄,我想就算了吧。
澎湃新闻:那之后还会继续发红包吗?
焦世奇:会发,我现在发的也不多,过节、考试或者批作业了会发一次,一般一个礼拜发一次还是有的。以后如果有好的方式,也会尝试。
爱好投资,乐于接受新事物
澎湃新闻:现在也有人借助微信红包进行赌博等一些乱象,对此你怎么看?
焦世奇:是的,有一些赌博、逃税、洗黑钱的行为。但作为新事物,我觉得是“有乱才治”,法律上的漏洞,需要不断去规范,这是有一个过程的。但是对于新事物,我们应该接受,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
澎湃新闻:您提到在教学之外也对投资有兴趣,主要是哪方面呢?
焦世奇:我做投资比较早,差不多从1996、1997年就开始了,现在也在做古董方面的投资。
澎湃新闻:你会鼓励学生去做一些投资吗?
焦世奇:一般不会,因为学生们的精力也有限。前几年开过投资理财的公选课,但是总体上感觉学生们炒股或者做投资的还比较少。
澎湃新闻:业余做投资,这也跟您经济管理专业有关系?
焦世奇:其实我早前是学习计算机的,后来因为做了投资才考研转到经济管理专业,不过现在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与市场营销的交集越来越多,现在我也承担一部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扬州一高校老师给学生发“红包”防逃课,曾担心造成不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