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近年春节流行在网路上「抢红包」,社群软体也透过「发红包」提升人气。不过大陆公安部表示,各类藏着恶意连结病毒的假红包趁机潜入,有6种红包不能抢。
根据大陆公安部网站新闻稿,警方建议6种不能抢的红包如下:
一、需要个人资料的红包不要碰。领取红包时,要求输入收款人姓名、手机号码、银行卡号等资料,很可能是诈骗。正规的微信红包,一般点选就能领取,自动存入微信钱包中,不需要繁琐地填写个人资料。
二、分享连结抢红包是欺诈。看到朋友圈分享的红包,比如送通话费、送礼品、送优惠券等,点开连结要求先关注,还得分享给朋友的情况。这种红包涉嫌诱导分享和欺诈用户,点选右上角举报即可。
叁、与好友共抢的红包需谨慎。朋友圈有不少跟好友合体抢红包的活动,要求达到一定金额才能提现。玩这种游戏要格外注意,红包页面的开发者是否正规,很可能只是一种吸引粉丝的骗局。
四、高额红包不可信。单个微信红包的限额是人民币200元(约新台币1000元),如果收到666、888之类的大红包,基本上可以确定就是骗子。
五、警惕「AA红包」骗局。「AA红包」往往略微改动微信AA收款介面,加上「送钱」、「现金礼包」等字样,让用户误以為是在领红包。微信红包有专属橙红色介面,不需要进入AA收款介面;另外,用户收红包根本不需要输入密码,点选领取就能存入微信零钱包。
六、拆红包输密码恐有诈。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寄来微信红包,拆时要输密码,要警惕可能是假红包。真正的微信红包在收的时候绝对不需要输入密码。切勿轻易点选微信群中来歷不明的红包、优惠券等,以免个人隐私外洩。
大陆警方还举出一起微信抢红包一扫二维码(如QR码)就损失1万元(约新台币5万元)的案例。
家住南京的周姓女子几天前收到「好友」寄来的红包,包含「开抢500元代金券」的连结。她点开后发现自己竟抢到「500元代金券」的头等奖,立即喜滋滋地点开指定网址领奖,并输入身分证、手机号码、微信帐户等一大堆个人资料。
输完资料后,对方还要求她扫描一个二维码。扫完码才几分鐘,周女收到银行简讯,银行帐户被转走了1万元。
周女立即打电话给朋友查证情况,朋友告诉她微信号被盗了。周女这才发现受骗,立即报警。
经警方检测,周女扫描的二维码裡藏有木马程式。嫌犯利用木马程式窃取周女的个人资料,又透过木马转发周女的支付验证简讯,并盗刷她1万元。
警方说,不法分子会潜藏在人数较多的微信群或朋友圈中,透过发放嵌入钓鱼网站、木马程式下载连结的红包,盗取用户资料,甚至控制用户手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春节网路抢红包 大陆警方:6种不能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