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泰国吃自助餐疯狂铲虾”的视频中,游客桌上满是大虾。
最近两天一段“中国游客泰国吃自助餐疯狂铲虾”的短视频在网络上热传。从视频中“铲客”及出现的旁白所操中文看,这些游客来自中国应该无疑。昨天(3月20日)有媒体报道说,泰国王权免税店工作人员已向记者证实,上述视频所记录的中国游客以盘“铲虾”的情形就发生在该店,但应该是一两年之前的事。
甭管什么时候的事,从网上的反应看,被这些中国游客的吃相所伤害的绝对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而且,无论被列举出的任何为这种吃相开脱的原因——其他菜少、刚吃就有导游催、餐台人多夹子少、想快点吃完去免税店买东西等等,其实都与视频中的那种粗鲁的抢虾行为构不成因果关系,这也正如内急构不成在城市街道随地便溺的原因一样。
一个到国外旅游时举止失态、行为失常的人,其如此表现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她到了国外?当然不是。这样的人,实际上就是把自己在国内的表现延伸到了国外而已。只不过,有些类似的失态举止和失常行为在国内因为外在条件约束——无虾、或强制力硬束缚——专人值守,而尚没有表现的机会而已。事实上,中国游客在国内旅游,可能很少遭遇到可以敞开胃口吃虾、且“虾会一直续加”的场合。
把国内的表现延伸到国外,实际上是把国内多年养成的习惯随身带到了国外,而这种习惯又以多年形成的心理为基础。大凡在需要按照秩序取得机会或资源的场合,为数绝非一小部分的人大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对秩序的不信任感:既不相信按照秩序能够公平地取得机会和资源,也不相信这种秩序本身。这种不信任感,又建基于长期经验所形成的心理预期:既预期他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随机脱序,又自我预期只要有可能就先行脱序去争取更好的位势以优先取得机会和资源。
这种对秩序的机会主义心理,源自于产权“大锅饭”和机会取得不以公平为标准的获取方式。这种取得方式既不存在“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确定产权安排,也不存在“风可刮、雨可下,耽误的机会可重来”的“机虽可失、时可再来”的(rain check)制度设计。在此,财产和机会的稀缺只是加重机会主义的因素,而非造成机会主义的根本原因。
在“过了这村没这个店”的机会主义碰、赌运气过程中,机会和资源取得的标准是以“工作方便”等非致公平的因素为基础,是以有利于秩序的维持为基础。更危险者在于,正是在看似有序情况下造成的取得机会和资源的不公,使得任何对这种不公的不满,都带有对抗秩序的意味和表象,并最终由此形成维持秩序的重要性压倒取得机会和资源公平的重要性。
当然,即使在上述秩序下取得机会和资源,其结果也并非全部不公,但其确定而高比例的不公结果,对形成秩序机会主义已经足够。这种机会主义心理一旦形成且随机外化为行动,维持秩序的力量和强度就必须持续地不断加大和加强。外部强制力的硬约束,加之对守序行为给予部分机会和资源的奖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机会主义的随机冲动,甚至也可以创造出整齐划一的秩序奇迹。
但是,一旦外部强制力撤出,秩序机会主义就有了爆发的条件,对没有强制力约束的秩序的不信任感就会以脱序行为表现出来,而同怀这种心理的人因缘际会地集合在一起,就会形成集体失序现象,这就如上述泰国大虾遭遇到中国出境旅游者。根除这种现象和心理,还不是简单说教那么简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光明网:遇到泰国大虾的游客为何失态又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