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团认为目前疫苗接种后异常反应的鉴定机制存有角色冲突。
数十名中国律师发表公开信,呼吁北京当局建立疫苗保险补偿制度,并允许山东问题疫苗案的受害家庭采取集体诉讼等手段维权。
这封公开信的受文对象包括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检察院、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国消费者协会,共有89名律师以“志愿律师团”名义参与联署。
律师团成员包括了一些去年7月以来曾被当局抓捕的维权律师。在名单中排名首位的 北京律师余文生对BBC中文网说,成员纷纷受到当局警告,但具体情况“没有什么”。
卫生部门3月公布,山东济南人庞某母女非法经营疫苗业务,下线遍布24个省市自治区,涉案金额高达5.7亿元人民币;中国媒体广泛报道称,涉案疫苗超过200万支。
中国国务院成立了专案组追查涉案人员; 世界卫生组织组织呼吁中国必须采取紧急行动,恢复公众对疫苗的信心,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律师团在公开信中说,律师们陆续接到“非常多”咨询疫苗相关案件的电话。余文生律师星期一(4月11日)对BBC中文网说,他本人已经接到50多人的咨询。
“案件太多,我们这律师太少,不可能个案维权,根本做不过来,所以我们希望集体维权。”
余文生在公开信上被标注为“正代理疫苗案件”,他向BBC中文网确认,该案实际上是衍生自疫苗问题,上访家长被抓捕的“寻衅滋事”案件。
“利益冲突”
律师团的公开信指出,由于诉讼程序耗时过长,无法及时支付医疗费,疫苗案件当事人往往选择先走“医疗事故鉴定”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程序。
但公开信批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规定的鉴定流程与争议处理机制,“忽略了大多数接种单位的公立性,忽略了疾控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的上下级和利益共同体关系,让可能是疫苗案件当事人利益冲突方的疾控机构组织鉴定,无法保证中立、客观、公正”。
公开信还指出,《民事诉讼法》下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只在确定原告具体人员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使得疫苗失效或变质下对疫苗生产者和销售者的集团诉讼变得非常艰难”,然而受害者个案诉讼“会耗费过多家庭收入和司法资源”。
中国目前没有任何证实与“庞氏疫苗”有关的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案件,但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今年2月的一篇专题报道曾引据广州《南方都市报》说,“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家庭,80%以上都被(疾控中心)判定生病和疫苗无关”。
公开信要求全国人大、最高检和国家卫计委等单位允许当事人个人委托鉴定机构,允许异地鉴定,并建立疫苗接种强制保险制度。
而针对信中所称,当前正在侦办的“庞氏疫苗”案,律师团呼吁最高检或中消协出面代表疫苗消费者,对庞某母女及上下游疫苗销售商和接种单位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由国家卫计委邀请世卫组织审查中国各地疫苗接种纠纷的鉴定结果。
中国媒体指出过去疫苗接种异常案例难以取得补偿。
在律师团的公开信发表之前,中国财新网也曾发表评论文章提出同类质疑:“一旦发生了此类争议,卫生部门既是受害者索偿的对象,又是责任认定和裁判方,是否能够做出公平判断?”
《北京晨报》则在上周报道说,北京市今年起全面实施在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中全程引入商业保险补偿机制,将观察政策释放效果;推动二类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引入。
“一类疫苗”即政府提供并强制接种之疫苗,“二类疫苗”则是自愿自费接种之疫苗。
报道引述北京市卫计委疾控处有关负责人说:“由财政拿出一笔钱为老百姓统一买保险,在全程事项、服务流程上则由保险公司专门负责,包括政策解答、补偿金测算等。”
余文生对BBC中文网说,他估计有关当局不会马上对公开信作出反馈,要是当局有所回应,由于志愿律师团“比较松散”,他们将要花时间商讨后续行动。
余文生称,有很多律师要求加入志愿律师团,但由于“信息不完全”而没有列出。对于会否有更多律师加入这次疫苗维权行动,余文生认为“总会有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国问题疫苗案:律师团呼吁允集体诉讼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