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王文涛自揭济南经济短板:去年实际到账外资还没青岛一个区多

作为中国经济第三大省山东的省会——济南,其经济实力近些年来与其政治地位出现了明显的不匹配,尤其是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上。

2015年,济南市进出口总值为616亿元,折合99.12亿美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二位。进出口总值仅为深圳的2.3%,为内陆城市南京的19%。

山东省17地市对比发现,济南市进出口总值排在第7位,进出口总值是青岛的15%左右。

4月29日,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上说,“我们去年实际到账外资15.8亿美元,还没有超过青岛的黄岛区一个区的数量,他们是16亿美金!所以我们感觉到我们够开放了吗?还不够开放,远远不够开放!这是我们全市经济的一个短板。”

而早在一百多年前的1904年,济南就曾自行开埠,与国外通商。

据《济南时报》资料记载,开埠前,济南是传统的政治中心,经济“大约比沿海城市的发展滞后40~50年”,“只能算一个三流的商业城市”;但在开埠后,当时的山东政府迅速制定了大量“通商惠工”的政策,外国商业资本纷纷涌入,济南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

另据统计,到1919年,在济南设立总行、分行或代理处的欧美洋行已达15家。许多银行、洋行、老字号及商场纷纷在商埠扎堆,济南工商业在国内城市中的地位扶摇直上。到1927年,济南城关及商埠两地区的商户已达6700多家,成为清末城市“自我发展”的一个典范。

“泉城主官”王文涛希望济南可以继续“秉承济南百年开埠精神”。

在王文涛看来,济南的“开放型经济”短板需从构建新体制、招商引资、国际化战略方面寻求突破。而济南市正举全市之力建设的中央商务区将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目标成为济南版的“华尔街”。

经济大省的“省会”尴尬

根据山东省统计局数据,2015年山东省实现生产总值63002.3亿元,首次跻身“6万亿俱乐部”,在全国排名第三,广东、江苏、山东的GDP排序自2009年维持至今。

作为全国经济第三大省,山东拥有济南、青岛两大副省级城市,这两座城市的对比向来备受关注。

在明确为副省级城市之初,济南、青岛的经济实力呈现各有千秋的态势,青岛经济总量凭借口岸优势略优于济南,而济南则依托省会地位增势强劲。

根据两市1997年经济资料显示,青岛市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7亿元,增长16.7%,其中进出口总额贡献了将近一半,达383亿元。而济南市199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32亿元,增长18.6%。

而20年后的今天,济南作为省会,不仅没有反超青岛,而且在与青岛差距不断拉大的同时,还被山东另一下辖市烟台反超。

三地市2015年经济数据显示,2015年青岛市生产总值9300.07亿元,增长8.1%,总量稳居山东省17地市之首。而排在第二位的是烟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46.08亿元,增长8.4%。屈居第三位的济南2015年生产总值为6100.2亿元,同比增长8.1%,总量、增速均无优势。

王文涛对济南的经济现状也是“门儿清”,不惮当众自我揭短。

4月29日,济南召开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王文涛根据济南目前的外贸数据、招商引资、外国人数量、外资企业数量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济南市“开放型经济”短板。

5月2日,济南市投资促进局官方微信“投资济南”对王文涛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上的发言进行全文刊发。

王文涛在发言中说,“目前,持有济南市居留许可和具有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仅为2891人。而一线城市如北京的常住外国人一般在20万人左右,即使是省内,有研究估算,青烟威地区有10万以上韩国人常住。而且从人员结构看,来济南的外国人主要是留学生,在这里经商和做企业管理投资的很少。”

王文涛还提及,“我们说我们现在要对接德国,要面向德国工业4.0招商,山东跟德国关系很好,工业上有相似性,历史上也有渊源。但是在济的德资企业,只有区区26家,江苏太仓市一个县级市就有200多家德资企业。”

此外,济南还面临“未富先堵、雾霾袭城”的问题,山东省长郭树清近期曾在公开场合演讲时调侃济南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雾霾半城堵”,在台下就座的王文涛“坐不住啊,站起来给会上的嘉宾们鞠躬”。

王文涛将环境、交通看作是经济发展的保障问题,“我看网上的网民对我还算客气,说我是勇于面对问题。这是我们招商的一个软肋。治霾治堵不是简单的环保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问题。”

如今问题重重的泉城不免让人想起一百年前那段自行开埠的辉煌历史。

曾经的开埠典范

1904年7月,清光绪三十年,随着德国人独自兴修的胶济铁路延至济南并全线通车,满载着德国洋火、洋线、洋油的火车开进济南。

为避免此前青岛、烟台等地被迫开埠导致的利权尽失,在胶济铁路通车2个月前,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决定变被动为主动,上奏拟请在济南城外自开商埠,以期“中外咸受益”,清廷迅速批准。

济南社科院副院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张华松曾告诉《济南时报》,在近代史上,这被称作一个神话。“自开”在于争自主之权,它在行政管理、市政建设、司法等方面的独立,捍卫了主权。如规定涉及邮政、电报、电话等中国主权利益方面的事,均由国人担任。

开埠后,当时的山东政府迅速制定了大量“通商惠工”的政策,免、减、缓了多种税费,还专门制定了奖励措施以鼓励国人投资工商业,与外商竞争。

1905年“开埠三章程”颁布:《开办章程》是开埠的总体规划,共计九条,分别为定界、租地、设官、建造、税捐、经费、禁令、邮电、分埠,原则上规定了商埠的性质、特征、开办步骤和发展方向;《济南商埠租建章程》计十五节二十三款,《济南商埠巡警章程》计十四节二十四款,是分别就商埠租建和治安问题所制定的详细章程。

《济南时报》资料显示,1904年,德国的洋行首先在济南落户。到1919年,在济南设立总行、分行或代理处的欧美洋行已达15家。许多银行、洋行、老字号及商场纷纷在商埠扎堆,济南工商业在国内城市中的地位扶摇直上。

1927年,济南城关及商埠两地区的商户已达6700多家。1933年,济南工业的资本和产值分别占到全省的20.5%和29.7%,成为全省的工业重心。

王文涛而今提出“秉承济南百年开埠精神”,并要求向一百年前的那段辉煌历史取经,“抓住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城市”的契机,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央商务区。

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央商务区

2015年3月,时任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的王文涛调往山东济南,接替已落马的王敏,出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

王文涛就任后马上进入角色,随即召开了推迟已久的济南市“两会”,并在履新后的一个月内密集调研了济南市下辖的11个区县,还召开了围绕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管理、投融资平台运营等方面的6次专题座谈会。

济南建设中央商务区的想法在2014年市“两会”上被首次提出,也是由王文涛一手促成的。王文涛主政上海市黄浦区期间,就曾借力上海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机遇,重塑“远东华尔街”,推进黄浦金融集聚带建设,打造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商务区。

王文涛给济南举全市之力建设的中央商务区的定位是“高大帅”:“高”即高层建筑密集,2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尽可能放在中央商务区;“大”即建设项目体量要大;“帅”即建筑的风格要更现代、更多元、更洋气。

随后,王文涛便迅速行动,亲自担任济南中央商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组长,推行中央商务区相关区域“阳光拆迁”,吸引中国银行山东分行等金融机构向济南聚集,成立市城市更新局和市投资促进局服务中央商务区建设,邀请国内外一流机构为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

4月29日,王文涛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上说,“金融和总部经济,毫无疑问要聚焦中央商务区。在项目方面,我们聚焦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等。在地区方面,招商团队要往传统和重点的地方走,欧美、日韩和港台是我们传统的招商地区。同时,要突出重点,尽管我们只有20多家德资企业,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德企、德国作为我们重点的招商对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王文涛自揭济南经济短板:去年实际到账外资还没青岛一个区多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