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各类抄袭成风 中国创新路在何方

近日,一则洗衣液广告在中国国内和海外的社交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广告中,一名黑人男性被放到洗衣机中清洗,而走出洗衣机的却是一个白白净净的黄种人。许多网友认为,这则广告具有严重的种族歧视倾向。

然而在一片争议声中,也有网友发现,这则广告与一个数年前意大利洗衣液广告的情节、音乐都如出一辙,存在抄袭的嫌疑。无独有偶,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涉嫌抄袭日本综艺《交给岚吧》;复旦大学的宣传片涉嫌抄袭东京大学。然而湖南卫视与复旦大学均表示,这并非是抄袭,而是借鉴。抄袭与创新,是一个在中国国内老生常谈的问题。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便指出,要积极开展“创新争先行动”,并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究竟什么才是创新?创新如何引领发展?如何界定“抄袭”与“借鉴”?为何中国创新能力弱?创新与教育和文化背景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邀请两位嘉宾是美国加图研究所访问研究员夏业良和美国纽约时报北京分社前中国问题研究员赵岩。

夏业良教授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能力进行原创,那么在原有的东西进行创新也可以做的不错,这样的国家比如日本也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是中国还是习惯于进行几乎没有改变的抄袭,这是因为中国没有制度性的创新,没有推动力就不会有创新,尤其是私人资本做创新,成本不但非常大,还有非常大的被抄袭风险,很快蒙受损失。

对于文化创新的桎梏,夏业良教授表示,主要还是意识形态的控制造成了文化产业有很多创作的禁区。相对来说,抄袭或者简单的购买就比自己想出一个全新的形式更容易和更安全。

赵岩先生说,现在地方政府唯利是图化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对创新没有任何好处。而这种唯利是图却没有任何惩罚,这种低成本的犯罪自然导致创新的乏力。而且中国人从小到大从古到今就是在一种被严格管束的环境下成长,那么是很难有创新精神的。

主持人谈到,当人们谈到创新的时候,往往都会谈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思想创新、社会创新。但是现在政府高层谈论创新时,往往只有所谓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就缺失了。夏业良教授认为,如果根本制度没有变革,那么创新之类的都难以谈起。尤其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国为什么没有一流大学、没有大师?如果不进行根本制度变革,而是继续束缚人的思想的话,那么何谈学术,何谈自由。

赵岩先生说,创新要抛开意识形态的束缚,如果一味坚持马克思主义,抱着“马腿”不放,那么创新就是被限制的,很难有什么大的进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各类抄袭成风 中国创新路在何方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