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第14集团军某团智能手机管理的一段经历
话题背景:2013年,国内网络在线直播平台开始兴起;2015年,在线直播平台接近200家,用户数达到2亿。随着4G和无线网络的普及,网友在移动互联网观看视频的习惯和需求正在被培养起来,人人都可变身“直播车”。有媒体称,“全民直播时代”正在来临。
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和一个软件,军营生活就能“被直播”。倒退十年,这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随着智能手机有序进入军营,“手机直播”平台也受到不少官兵青睐。与此同时,直播也给部队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手机直播热”,陆军第14集团军某团最近的一段经历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现象
“俯卧撑”上了直播平台
今年6月初,陆军第14集团军某团一营士官小王在休假期间下载了某手机直播APP并注册了账号。他每天变着花样表演做俯卧撑、唱歌等节目,不到一个月,粉丝数量从零开始直线飙升。
归队后,小王的“直播”随之中断。可看着自己的账号不断“掉粉”,小王有些着急。一个周末,小王恢复了久违的“直播”。连队干部发现后,立即叫停。
无独有偶。营部文书小石从小就喜欢打游戏,上大学时就当过“游戏主播”。去年,重新用上智能手机的他又加入了游戏“直播”行列,有时也利用周末主播网络游戏比赛。一次,有粉丝在直播中猜出了小石的军人身份,向他询问部队有关信息。小石顿时警觉起来,中止了直播。
接连发现多名官兵使用“手机直播”平台,让一营对这一问题重视起来。虽然大多数官兵并没有“在线直播”,但“看直播”的人也不少。有的直播内容没啥营养,有的甚至夹杂着负面不良信息。一营随即规定:官兵不得使用“手机直播”平台。
可没过多久,就有战友在团政工网上以《“手机直播”真的有错吗》为题发帖,引发了一场讨论。
热议
军营如何看待“直播”?
“‘手机直播’能火起来绝非偶然。”一连战士张钊说,他就喜欢在休假时用手机记录身边发生的瞬间。一个感人的场景通过直播呈现,比空洞说教更容易引起大家共鸣。
“我喜欢的主播常分享一些日常生活的实用技巧。”女兵彭予熙观看直播都是在双休日,每次看的时间不长,却有不少收获。前不久,她将直播中学到的收纳技巧运用到携行物资装载中,使携行具的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这一收纳方法还被连里其他官兵借鉴,大家都说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营连主官一提到“手机直播”就皱眉头。有的认为若不严格管控,直播软件极易让手机变成“手雷”。指导员阮烈东就提醒道:“一不小心,要是把军事秘密‘直播’出去了该咋办!”
此外,“手机直播”平台内容五花八门也让人忧心。三营教导员向磊说:“我之所以反对‘直播’,是担心官兵辨别能力不强,网络直播内容五花八门、光怪陆离,很容易让年轻战士沉迷其中。”他曾发现有的战士为了送虚拟礼物,浪费了不少钱,甚至成了“月光族”。
官兵的热议引起团政委刘吉君的重视。“‘手机直播’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当年QQ、微信刚刚兴起时,部队也不让大家用。但事实证明,一味禁止是种‘鸵鸟心态’。”刘吉君认为, “手机直播”确实存在一定的隐患,但也不是完全有弊无利。军营有其特殊性,对新生事物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禁了之,而应在搞好教育引导的同时加强监管,疏堵并举。
举措
“教育+监管”直面挑战
理越辩越明。该团党委“一班人”很快形成共识:“手机直播”本身无错,但必须对使用的时间、地点、方式和内容等进行明确规范和约束。
为此,刘吉君为全体官兵准备了一堂专题授课,教育引导官兵理性看待“手机直播”。团机关认真梳理“手机直播”易发生的问题,邀请自动化站网络工程师进行技术解析、现场答疑,并适时开展网络安全警示教育图片展,增强官兵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现有的法规制度没有明确限制军人使用‘手机直播’软件,但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军人不能在互联网上暴露军人身份。保密始终是头等大事。”刘吉君说,为强化监管,该团细化完善《智能手机使用管理规定》,规定官兵只能在休假时或着便装在军营网吧规定区域收看与进行“直播”,且内容不得与部队有关,不能泄露军人身份;在执行任务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必须禁用手机摄像等功能。
该团还开发智能手机管理软件,并在各连设置网络监督员,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现象。前不久,战士小李在连队健身室内刚想直播自己体能训练,就被发现并制止。此外,为防止不良信息侵蚀,该团积极与驻地网监部门合作,第一时间掌握存在违规问题的手机直播平台情况,将其列入“禁用软件名单”。
“通过管理教育,现在官兵对‘手机直播’平台的使用有了明确的规范。‘手机直播’具有媒体属性,在报请上级批准后,未来我们考虑探索利用直播平台传播军人的好形象。”刘吉君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有士兵参与网络直播,部队:保密第一并探索传播军人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