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刊文:党务岗位变成安置岗,导致一些干部无力奋发

“中国戏曲学院党的组织建设不规范,部分党组织书记岗位成了干部的安置岗。”这是近期北京市对24家单位专项巡视的反馈情况之一。现实中,党务岗位成干部安置岗的现象并非孤例。前一段时间,笔者一位朋友就因为身体不适宜原有工作岗位被“照顾”去做党务工作了。有调查显示,有的基层单位安排党务干部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工作需要,而是照顾年老、能力弱人员,或者把刚考进机关的年轻人员充实到党务工作岗位。

党务工作成安置岗位反映的实质是,一些单位和地方不重视党的建设,认为党建是“虚功”,忽视党务干部队伍配备,导致党务干部存在年龄老化、能力弱化等问题。有调查显示,一些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平均年龄已接近50岁,个别地方45岁至50岁以上的人数甚至占到了70%左右。党务岗位变成安置岗,也导致一些党务干部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处于边缘岗位,工作不受重视,自身发展希望不大,以至无心作为、无力奋发,工作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建工作薄弱”“党的领导弱化”……从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反馈中不难发现,许多地方单位都存在这些共性问题。板子固然首先打在党组织负责人身上,没有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嘛!但跟党务干部是否履职尽责就没有关系吗?当然有。现实中,一些党务干部做工作不求创新方式方法,不问党员需求喜好,几乎是照着固有的“套路”,收文件、发文件,开大会、念文件,硬生生地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枯燥无味,党建工作对党员干部缺乏吸引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最终导致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的当下,党建工作已成为各地方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建工作最需落地生根的基层党组织,其干部的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建工作的实效。因此,党务部门理当处于各地区各单位工作的中心地带,党务干部理应配强。

事实证明,党建工作抓不好,业务工作最终也会“塌方”。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应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真正把抓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重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抓好选人用人工作,优先选任既懂党建又懂业务的优秀干部;建立专职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的正常交流机制,提升党务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可喜的是,一些单位已经开始重视起党务干部的配备和使用,在基层党委(支部)换届工作中,科技部明确规定各单位至少应有两名领导班子成员是党委(支部)委员;国土资源部党组强化党务干部和业务干部的交流,近年来,已有13名局级干部进行了双向交流,其中有6人获得提任;民政部一些业务司局的“一把手”,有过机关党委处级干部的工作经历……党务岗位已成为培养干部、考察干部的重要平台。

当然,配强了“硬件”,党务干部也应重视“软件”建设,用心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师徐川讲党课那样,把党建工作做得有吸引力。相信坚持这样干,就一定能真正做出实效,让党建工作走进党员心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人民日报刊文:党务岗位变成安置岗,导致一些干部无力奋发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