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3日至25日,缅甸国家顾问兼外交部长翁山苏姬访问泰国,这是苏姬就任该职位之后出访的第二个国家。而在泰国的缅甸劳工议题,也成為苏姬此行的重要内容之一。日前,新华社记者分别探访了在龙仔厝府的缅劳子弟学校,了解他们如今的生活与学习状态。
泰国有许多不同职能的缅劳组织,分别在劳工子弟接受教育、劳工健康医疗等方面尽一些自己的力量。其中,「移民劳工权益保护组织」成立於2009年,组织宗旨是维护缅劳权利,目前有会员5000人。2012年翁山苏姬出访泰国时便到访过该组织位於泰国龙仔厝府的劳工援助站。
在「移民劳工权益保护组织」的多方筹措下,於2013年在位於龙仔厝府的一座摩达拉庙里建立了一所缅劳子弟学校。说是学校,其实就是学生们挤在一座二层楼的庙里,一楼算是幼儿园,二楼相对宽敞些的大平台,就变成了11个不同班级的孩子共同的「大教室」。
不同班级的孩子们全部席地而坐,班与班之间只是用桌椅来间隔,不同的老师给他们同时上课,这边教着英语、那边背着缅语、旁边的黑板上写着算术题……当不同年级的学生们同时朗读的时候,难免互相影响,然而,朗朗的读书声,嘈杂却又十分独特地回荡在庙堂上,让人动容。
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每个月基本花费為20万泰銖,其中包括11名老师的工资、学生接送费用和教室管理费用,这部分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缅甸政府、还有当地以缅甸劳工為主要劳动力的企业,此外还有许多好心人的资助。目前学校有435个孩子。每个孩子每月的学费為600泰銖,其中已经包括书本费、午餐费和校车接送费。这裡的11个老师全部是缅甸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均有执教经验。為了让缅甸劳工的孩子更好地融入泰国社会,学校将在今年增开泰语课程,力争面向泰国社会招收教师。
东儿是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是班上為数不多的会说泰语的孩子。他的父母都在当地的海鲜加工厂上班,每天8点父母就要出门上班,他和其他4个兄弟姐妹自己乘坐校车来到学校。他很喜欢学校,这裡都是缅甸的孩子,没有人会欺负他。但他很想快点长大,因為妈妈的手经常因為剥虾壳受伤,她的手指头常年都包着创口贴,看起来很疼。但妈妈不敢休息,因為每个月都等着交学费,家里5个孩子的学费加起来让家里的压力很大。东儿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孩子,但因為环境嘈杂经常听不到老师说话,他对月底或将建成的新教室抱有期待,希望学到更多的本领回家帮妈妈挣钱。
记者问东儿想将来做什么职业帮妈妈挣钱,他歪着脑袋想了一下,说「剥虾工」。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知道的谋生方式还只限於建筑工和剥虾工。不过,新教室即将建成,现状在缓慢改变,缅甸劳工和他们的后代们像生根於地底的种子一样,朝着阳光的方向艰难而努力地生长着。
亅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在泰缅劳扎根淤泥 逆光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