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指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未来10年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因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必会依靠高生产率,而非“人海战术”。这些年,我们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动力逐渐转向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有序推进。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组数据:近20年间,与美国、欧元区、日本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速最快。但同时,2015年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美国的7.4%。增速快,这是新兴经济体的惯常优异表现;而扎眼的7.4%,则很有些出人意料。
近20年来,中国“追赶”的势头有目共睹。即便在主要西方国家陷入金融危机难以自拔时,我们仍保持着“风景这边独好”,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这7.4%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劳动者生产一件产品,只要我国劳动者十三分之一的时间。换言之,我国劳动者必须上13天班,才能赶上美国劳动者休息12天然后上1天班的效率。
这无疑提醒我们,增速要珍视,增长质量和效率还不高的现实也要正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数据是对现实的抽象描述,偏低的劳动生产率背后,是突出的现实国情。中国人口基数大,这反映在数据上就是,计算总量时,往往能位居前列;但若计算平均,就基本不大好看。劳动生产率是平均之后的指标,必然会与发达国家有不小差距。再者,整体上看,除了极少数领域,在当下的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中国还处于中低端。
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往往是靠拼资源、拼环境、拼廉价劳动力等粗放方式来谋发展,付出的代价大,获得的回报少。这样一来,产出价值不高,分子小而分母大,劳动生产率便也就低了。若是长此以往,我们在国际竞争中便只能受制于人,这样的现状亟须改变。
劳动生产率被认为是衡量一国经济是否具有未来增长性的标志性指标。有专家指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未来10年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因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必会依靠高生产率,而非“人海战术”。这些年,我们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动力逐渐转向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有序推进。种种举措,无不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有益助力。回顾美国的发展历程,在GDP增长最快的那些年,GDP的重量却变“轻”了许多,因为其最具竞争力的产品,逐渐变成了科技、知识、时尚符号等等。当智慧激发的能量取代了物质资源投入的“重量”,当升级后的高端产品取代了低端,当单位产出的含金量增加而GDP变“轻”了,劳动生产率自然就会提升。
微观上看,提升劳动生产率,最终还是要落到劳动者身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年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我国有大量可供挖掘的“人才红利”。若是更多劳动者增强本领,成为熟练工人,专业人才,甚至大国工匠,又或者积极投身“双创”大潮,那中国产业便会更有底气跟人家拼技术、拼质量、拼品质、拼创新。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共同发力,形成良性互动,我们就有信心在提升劳动生产率上做得更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中国人上13天班只顶美国人上1天,劳动生产率低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