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选首场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于美东时间9月26日9时在纽约长岛的霍夫斯特拉大学举行。68岁的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和70岁的特朗普(Donald Trump)隔空较量1年多以后终于首次面对面交锋。从90分钟的辩论全程看,希拉里尽大可能地展现了自己作为“久经考验”总统候选人的优势,即便特朗普从邮件门、政治精英、身体耐力以及诚信度等发起攻击,她都能够游刃有余地予以应对。
希拉里无疑是首场辩论的赢家,就连特朗普本人也承认他的辩论表现“如此糟糕”(so awful),尽管他将自己输掉辩论的原因归结为自己的麦克风出现了故障,不过美国选民似乎不接受这个解释。
特朗普虽然没有了初选中的那种谩骂与粗鲁,但他表现平平的背后却暴露出了他对辩论议题本身的生疏和无知。和希拉里对细节的把握、对议题了解的娴熟度相比,特朗普基本上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相关辩词甚至充满矛盾和自我否定。
尤其在后半段,特朗普基本上回避了主持人的绝大多数提问,并不时地通过插话、喝水等方式,掩饰自己的不自信。
特朗普在辩论现场频频喝水(图源:Reuters/VCG)
比如,主持人提问如何将海外的就业和企业带回美国,而特朗普先是答非所问,被主持人追问后,反而强调“如何防止美国就业和企业走出去”,根本没有给出任何实质的答案。在有关增税的答问中,特朗普更是瞻前顾后,从未给出完整的可信答案。
整场来看,特朗普并不是在“辩论”,也不是在陈述事实,而是在自说自话和随机插话。
希拉里专业、干脆、稳重,当然也非常谨慎。特朗普则大部分时间在自由发挥,犹如脱缰的野马,有进攻的架势,但力道用不到靶心,很难给予希拉里致命一击。从辩论现场反应看,特朗普初选阶段就已经显露出的一些缺陷,如口不择言、缺乏逻辑性等问题,在这场大选辩论中暴露无遗,在希拉里笑称“我觉得最后我会因为各种非我所能负责的事情而受到指责”时,特朗普竟然不假思索地反问“为什么不?”,留给观众的也只能是愕然和无奈。
另一大败笔针对如何应对警民冲突、弥合社区关系的问题,特朗普对种族之间的犯罪和暴力进行了天花乱坠的表述,却最后回归到自己初选时就支持的“警察盘问与搜身”策略,甚至将枪支暴力与之混为一谈。主持人Holt当即指出“警察盘问”方式已经被裁定为违宪,特朗普对此给出的又是一个粗暴而毫无根据的反驳:“不,你胡说。”
希拉里谨慎拿捏,精准反击(图源:Reuters/VCG)
特朗普提到了国内就业的外包、芝加哥的社区“警民”冲突和美国基础设施的落后等,但是他并没有提出任何可行的政策选项。
在TPP和NAFTA等问题上,特朗普抓住了要害,但并没有把这种优势转变为辩论的士气。他也提到了希拉里的邮件门,但是现场效果一般,在调动听众情绪方面表现也缺乏亮点。
从中东政策到税收政策,希拉里尽管同样未能给出太多新鲜答案,但对各种议题都提出了比较详细的具体方案,她同时批评特朗普拒绝公布税务报表、故意炒作总统的“出生争议”(Birtherism),丑化黑人选民和女性选民等。应对这些攻击,特朗普尽管全部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反击,但却在几乎所有反驳当中都留下了硬伤和把柄,甚至将“少纳税”与“聪明”联系到了一起。美国媒体本就为抓住候选人辩论中的硬伤而摩拳擦掌,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开启了“Fact Check”(事实查验)专栏,最终结果证明,特朗普给这些媒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媒体的集中火力围攻下,希拉里并非没有“失算”的瞬间,特别是从“事实查验”结果来看,她所使用的论据中谬误和刻意误导也为数不少,然而问题在于,特朗普并没有抓住时机。本次辩论中特朗普致力于采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但事实上,特朗普将所谓简明扼要的反驳完全变成了重复攻击,他在辩论现场反复打断希拉里并试图插话,反而使自己的表现既失去了进攻力度,也失去了应有的未来总统的风度。
主持人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希拉里,当然这不是一种偏见或故意“拉偏架”,而是因为特朗普拒给出答案,导致他不得不持续追问特朗普,这一定程度上让特朗普的软肋曝光无疑。比如,关于特朗普坚称自己从未支持过伊拉克战争,主持人就明确当场指出反面观点。主持人开场时要求现场不要过于喧哗或鼓掌,这就导致很多现场观众将压抑的情绪与热情在最后总结陈述中爆发了出来,很明显,希拉里受到的掌声更为热烈。
如果换做其他人,希拉里这种做法不一定得分,但她的对手是长于煽动听众情绪,却不善于处理具体政策议题,更不擅长用事实论据为自己立场辩护的特朗普。特朗普所谓“我的麦克风出了故障”的理由显然不足以服众,但无论特朗普如何解释自己的失手,首场辩论中特朗普的失败已经毋庸置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遭90分钟无情碾压 特朗普承认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