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旅游 > 旅泰指南 > 正文

学拳管见数则 /瞿世镜

余今年七十三岁,学拳五十八年,拜师入门已五十五年矣,然而功夫浅薄,虚度此生,愧对恩师。对于杨氏太极拳,余略有体验,笔录与此,公诸同好。若有谬误,敬请指正。
一、苦练出真功
杨家祖孙三代,威名远播,确有真功。露禅师祖三下陈沟,苦练不已,修成正果,功夫出众,名震京师。班候、健候二公,幼年时不堪练功之苦,一欲潜逃,一欲雉经,皆觉而未果,年末及冠,已成名手。澄甫公二十岁即设场授拳,然而功夫尚未臻上乘。健候公逝世之后,澄甫公闭门苦练六年,功夫方始出神入化。杨家太极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写出来、吹出来、捧出来、包装出来的!景华师曰:“练拳一要师承,二要悟性,三要苦功,四要相手,缺一不可。”余虽年届古稀,仍须痛下苦功,否则有负于师门培育之恩。
二、传统与血统
杨家太极,乃武当嫡派道家武功,系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精华。民族文化传统之继承与发扬,并非依赖血缘遗传。文化大革命期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极左口号流行一时,如今已传为笑柄矣。学杨家太极,须勤学苦练,领悟其内在本质,方有可能传承。田兆麟、武汇川二位师伯皆得杨家真传。田师伯之传人并非其哲嗣田颖嘉,武师伯之传人亦非其胞侄武贵卿。由此可见,功夫之传承靠勤学苦练,并非血统可以遗传。杨拳南传,远播海外,学者成千上万。此一传统之发扬光大,非赖澄甫公一人之力。牛春明、田兆麟、李雅轩、张钦霖、陈微明、董英杰、郑曼青诸位师伯,襄助杨公授权拳传道,著书立说,不遗余力。余在此秉笔直书,据实记载,以免这段拳史日久之后湮没无闻。如今只要与杨家沾亲带故,不论功夫如何,即以太极大师自居,岂不贻笑大方?太极文化传统,乃民族瑰宝,非一家之私产也。吾等后学,当群策群力,维护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
三、内功为核心
某公以武林盟主自居,钦定某人之拳姿为杨氏太极标准拳架。奇哉怪也!露禅、班候、健候、少候、澄甫五位宗师之拳架,各不相同。当以何人之拳架为标准耶?若以澄甫公拳架为标准,是否可以判定露禅公、健候公之拳架不合标准?若以澄甫公晚期拳架为标准,是否可以据此判断杨公中年拳架不标准?杨家拳一架三盘。若以澄甫公地盘慢架为标准,其天盘快架是否不合标准?杨家太极乃内家拳,以内功为主。外形可以大同小异,符合杨公所言之“太极拳十要”即可。关键在内功。若无深厚内功,便不是杨家拳矣。杨公早期弟子与后期弟子拳架虽略有不同,皆杨家拳也。雅轩师伯与曼青师伯后人为拳架之异同发生争论,余发表拙文《杨氏太极是一家》,出面调解。何谓一家?其核心内功是一家也!
四、区别拳与操
太极拳是内家拳,太极内功是其本质核心。含内功之拳架,为真太极拳。不含内功之空架子,为太极操。此操亦有健身功效。只练空架子者,是操友,并非拳友。拜师入门苦练内功,成为入门弟子,方为拳友。全球约有一亿操友。拳友则不多也。
五、推手与顶牛
太极推手本非竞技,是同门拳友问劲、试劲、听劲、找劲之基本训练。如今以推手为竞技,所订之规则又不尽合理,于是顶牛、抱摔、拉扯等动作屡见不鲜。是否真正太极推手,不难分辨。真太极推手,拿人极轻而人不能过,发人不用手而如射弹丸。入内透里之寸劲,乃太极门之杀手锏。如对方用蛮力抱摔,可用寸劲破之。然而此法极易伤人。故宁可跳出圈外,不可轻易发寸劲伤人内脏。
六、欲速则不达
练杨家太极拳须循序渐进。学内家拳,绝不可不练内功。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终身是练空架子之操友也。学拳未将一势之理法、劲法、用法弄清,绝不可学下一势。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是初步训练之健身操。练真太极拳,则难以速成。陈微明师伯设计之致柔拳社课程,第一年学太极拳,不动步推手,太极剑。第二年学太极长拳,动步推手。第三年学大捋,散手,对剑,太极枪。可能三年时间太短,训练科目过多,仅能得其大概而已。余一辈子练太极拳,先练不含内功之太极操。次练含内功之拳架。然后分练一架三盘。再练用架快拳。余拜师二十年,方始学会用丹田内劲将人弹放而出。余资质愚钝,学拳极慢,然而始终按照杨家传统方法练习,决不贪图速成而参杂举重、摔跤、拳击等其他练法。
七、传人不多见
杨家学生众多,入门弟子人数有限,得授内功心法之入室弟子极少,代不数人而已。露禅公入门弟子不多,真正传人仅班候、健候、万春、全佑、凌山五人。其中三人,又拜在班候公门下。如今“宗师”“传人”遍地开花,令人目不暇接。余好学不倦,接过“传人”名片,必定肃然起敬,虚心求教,然而结果往往大失所望。余虽拜师入门,所下苦功不够,悟性亦差,不敢以第五代入门弟子自许,若印名片,当注明杨家太极拳第五代小学生。余至今四处寻访高人指点,以求进步。今年练拳,似较去年更为松柔。今年推手,似较去年更易走化。当一名终身学习之杨家太极拳小学生,乐在其中矣!
八、检验有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之唯一标准。练一套不含内功之空架子,是未入门之操友。如外架符合“十要”,内里劲路通透,是已入门之拳友。得授内功心法,且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方为登堂入室之传人。诚如澄甫公所言,是否真太极拳,推手可以检验。拿人极轻而人不能过,发人不用手而如射弹丸,乃真太极拳也。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学拳管见数则 /瞿世镜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