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记忆衰退、反应变慢,当心脑中风、失智风险。
63岁林姓男子半年来记忆衰退,反应慢很多,且突然不会用手机,求诊才发现林男是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已造成血管性失智症。
成大医院神经部医师宋碧姍今天指出,林男常忘了东西放在哪裡,也常忘记缴交信用卡费和电信费,且突然不会用手机和钥匙,反应缓慢,辗转求诊才发现,林男是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脑部已出现多处中风病灶。
研究显示,心房颤动患者可能增加智能障碍及失智症风险高达1倍至3倍。造成智能障碍主因,是心房颤动导致脑中风风险增加。
心房颤动患者的中风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倍至5倍,也可能造成隐形中风,也就是临床无症状的脑中风,待中风病灶累积后才会出现症状;心房颤动患者出现隐形中风的普及率,约是正常心律族群的2倍。
宋碧姍表示,中风引发的智能障碍及失智症,统称血管性认知异常。台湾及港陆地区研究发现,中风后 3个月内出现智能障碍或失智症的比例约有1成至3成。
中风也是其他脑退化疾病的推手。研究显示,中风或脑血管疾病会增加阿兹海默氏症的脑部病理变化;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中风会增加阿兹海默氏症的风险。
她说,心房颤动发生率随年纪上升而增加,65岁以下的比率约1%,65岁以上约5%,男性发生率高於女性。造成心房颤动的危险因子,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臟瓣膜疾病、心衰竭等。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慢性心房颤动 小心中风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