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以为中暑不过就是脱水晕倒,没想到原来也会致命!其实中暑和许多疾病一样,也分成数种类型,各自有著不同的诱发因子。要避免中暑,先得理解它发生的原因和状况,然后对症採取相应的预防及应对方法。
人类是恆温动物,同善医院中医內科李述建教授指出,除了6个月以內的婴儿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全,体温会隨著外界改变外,一般人体內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让体温 维持在摄氏36.5度。「马来西亚没有四季,常年温度在摄氏32至35度之间,一旦超过摄氏35度,甚至超过人体恆温,体温调节中枢便容易承受不了。」体 温调节中枢会透过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加快,周围血管扩张,促使身体排汗,来达到调节体温、散热的效果。一旦温度超过人体耐受度(摄氏36.5度),如达到 摄氏39度,心臟承受的压力大增,有心臟病史者便要留意心臟病的发生;同样的,肺部及脾臟相关慢性病患者也要慎防病情加重或发作。
李述建指,在中医而言,暑气称为暑邪,乃阳邪,属六淫的一种。人处於炎热天候底下,不仅伤心、伤肺,也伤脾。伤心即伤阳,表现为大汗(非一般的大汗淋漓)、心烦 意乱、暴躁;伤肺即伤阴,表现为极度口乾却怎么喝水都无法解渴,此时已不再流汗、尿少、气短、烦躁、思绪紊乱,甚至晕倒不省人事。
中暑者未必浑身发热,由於伤了阳气,会有浑身发凉的状况出现。另,暑必夹湿。湿气会影响脾臟,因此中暑者会有四肢乏力、浑身不想动的倦怠感。
同善医院中医內科吴敏芳医师指出,人体对热的耐受程度因人而异,年龄、疾病、体质都是影响身体耐受度的因素。一般上老人、儿童、体弱及体力劳动者较容易中暑。「喝水量太少也会增加中暑的可能。」
防中暑措施:补足水分 確保穿著透气
▲避开辛辣、煎炸食物,尤其阴虚火热体质者。吴敏芳指出,上述食物会使身体较热,排汗量增加,若未及时补水或散热,再加上曝晒,便会中暑。
▲脾虚及久病体弱者不宜喝太多冰饮,以免脾臟更虚,血液循环不好。
▲少吃甜食。甜食如巧克力、蛋糕、甜水等湿气重。▓適量饮用椰水。
▲以清淡饮食为主。
▲避免在阳光下曝晒超过15分钟。李述建指,中午12时至3时乃阳光最强、温度最高时段,尽量避免在此时晒太阳。若非出门不可,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撑伞、戴帽。
▲勿穿太紧身的衣物。太紧身的衣物会影响身体散热,应穿著宽鬆及透气的衣物。
▲摄取足够的水,补充流汗所失去的水分;外出时可隨身携带盐,有中暑情况发生时可以用。
▲若处於室內,应保持通风。
▲可使用一些物理性降温来辅助身体降温,如洗澡、吹风扇或冷气等。
中暑高发族群
1.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族群:心臟、肺部及脾臟有毛病者中暑机率较大。
2.室外体力劳动者:尤其需要长时间曝晒在阳光下者。
3.孕妇:孕妇的体温会直接对胎儿產生影响,因此在炎热天气更应注意,切莫让自己中暑,以免危及胎儿的发育。
4.老人、儿童及青少年:老人、儿童及青少年抵抗力不如成年人高,是中暑高发群。
中暑4类型
吴敏芳指出,中暑可分为4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及热射病,其严重性递增,其中较常见的是热痉挛。
1.热痉挛
属於较轻微的中暑状况。在一般高温情况下,人体排汗量增加,喝水不足导致血液中的氯化钠急速降低所引起的脱水现象。患者会出现阵发性的肌肉痉挛、四肢乏力、浑身酸痛等徵状。当出现上述情况,只需將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让他补充水分,即可慢慢恢復。若未能及时获得帮助,患者体温將持续升高、排汗量持续增加,体內的体温调节中枢无法及时反应,將会演变成其他类型的中暑。
2.热衰竭
同样属於较轻微的中暑状况,乃由於高温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导致循环血量不足所引起的虚脱。患者会有头痛、头晕、心慌、口渴,紧隨冒冷汗、皮肤湿冷。患者此时血压会下降,並可能会因虚脱而神志模糊,甚至晕倒。热衰竭患者的体温並不会偏高太多。应对热衰竭,同样必须將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尽量让患者散热,待体温调节中枢恢復正常即可。热衰竭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儿童、术后、久病及体弱者。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中风病史者,要慎防热衰竭的发生,避免它可能促使病情加重。
3.日射病
人体在烈日下曝晒,强烈的阳光透过头部的皮肤,穿过颅骨,晒伤脑细胞,引起脑组织的充血和水肿的物理性损伤。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头痛、噁心並发生喷射性的呕吐、躁动不安、神志不清,最后陷入昏迷,呈现脑病的症状。其发生一般迅速,並且会致命。日射病的诱发因子在於一段时间的曝晒,吴敏芳表示,一般人中午时分出去吃午餐,短时间处於烈日下並不致於促成日射病的发生,但仍建议民眾在烈日下出门时要適度保护头部。
4.热射病
最危险亦是死亡率最高(达30%)的类型,容易发生於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作者。人体在高温环境下,外在的热因子和体內劳作產生的热因子累加,使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导致心功能下降,心输出量开始下降、汗腺功能衰竭等。患者將出现体温骤增,一旦达至摄氏42度,体內的细胞蛋白质將变性;高於摄氏50度,细胞將死亡。
热射病患者將出现脑水肿、脑充血、肺淤血、肺水肿、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若没有及时获得急救,將面临死亡。吴敏芳提醒,从事建筑业的人士要多加注意。
中暑后,不要大口喝水
吴敏芳表示,日射病与热射病必须送院治疗,尤其后者更要马上送院急救,以免导致难以挽回的局面。「许多人以为中暑只在晒太阳时才发生,其实不然。身处湿度高、空气闷热不通风的建筑物內,也会中暑。」常见有人在拥挤的室內晕倒,其实也是中暑。「中暑之后不应一下子大量喝水,由於体內的氯化钠已经降低,电解质失去平衡,若此时再大量饮水,將进一步地降低电解质的有效浓度,使病情加重。」
正確的喝水法应以小口少量多饮为主,每次不可超过300毫升,以淡盐水为佳。「每100毫升的凉水,加1克盐为標准。」亦可以运动饮料代之,以清凉但不冰冷为准。让身体降温散热时,可使用物理降温法如吹风扇、吹冷气,或把冰袋置放於腋下、腹股沟、头部等动脉处。而中暑后气阴两虚,吴敏芳表示患者可以太子参30克搭配適量碎肉,蒸熟食肉喝汁。
宠物也会中暑?
吴敏芳表示,不少饲养宠物者习惯把宠物留在车內去外带食物或购物。「动物体型小,散热比人类慢,车內的温度通常比室温高(摄氏5至8度),动物留在车內同样会中暑。」动物中暑的表现和人类中暑的征状一样,一旦遇到上述情况,可以同样方式来应对,把它移至阴凉处,为它进行物理降温。倘若发现宠物出现神志不清、叫不醒、抽搐的情况,则可能脑部受损,应送医救治。
检视坊间消暑方式
●喝冰饮:不建议过量饮用。李述建提醒胃寒者(消化能力慢)不宜多喝冰饮,胃热者(消化能力快)也要適度饮用。
●吹风扇/冷气:吹冷气及风扇虽然能有效降低身体温度,但不宜过度。李述建指出,人体在夜间入睡时,体內各种代谢与活动量会减半,因此风扇和冷气不宜调得过大。吴敏芳谓,冷气直吹吹得太多,也可能会导致感冒或关节疼痛的发生。
●喝绿豆汤/薏米水:可以適度饮用,但效用不大。
●喝椰水:椰水性凉,是很好的消暑方法。
●喝啤酒:李述建表示,啤酒性热,因此热天喝啤酒只会让体內更热,无法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