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了凡四训》讲记36

       ‘世以济渡为生,他家里的先人是划渡船谋生的(大陆从前河川大部分都是用渡船)。
  久雨溪涨,建瓯有一条河,就是闽江,一直经过南平,从福州出海。雨下多了,河川就泛滥,成为水灾。
  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这是讲水灾相当的严重。
  他舟皆捞取货物,别人看着大水灾,就捞东西,趁机会发一笔横财。
  独少师曾祖及祖,只有他的曾祖父及祖父。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父子两个划了船专门救人,对于漂流的货物,看都不看一眼,只顾救人。
  乡人嗤其愚,乡人讥笑他:这样发财的机会,不多捞一点而去救人;笑他愚痴。
  逮少师父生,到杨荣的父亲出生。家渐裕,家庭生活环境慢慢好转了。诸位想想:划渡船一天能收入几文钱?还有坐渡船的身上实在没有带钱,也不能不渡。所以渡钱多半是随意给船旁边摆一个小的盘子,并没有刻意规定渡船要收多少钱。这是从前福建常见的情形;学生过渡都不要付钱。这就是善因定有善报。
  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风水不是假的,但是没有善福也得不到。而且风水好坏,一定是按照个人的福德因缘,自自然然的,纵然有人指点,那只是一个增上缘;如果没有这个福分,指点你得到风水不但没有福,祸害反而来了,这是没有福分享受。所以看到福报来了不要欢喜,为什么呢?想想自己能不能消受得了?
  读了《了凡四训》,真的一点也不错,确实一个普通的凡夫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晓得改过,不晓得修善,你的命运里没有变数,只是常数。唯有真正懂得积善改过,那就有变数了;真正改造了命运、创造了命运。我们在这一生,看到许多的事,儒、佛所讲的道理完全证实了。
  后生少师,弱冠登第弱冠是二十岁,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二十一、二、三岁都叫弱冠。也就是他年纪轻,二十一、二岁中进士进士及第。这是过去最高的学位,等于现代的博士,拿到博士学位了。
  位至三公,他以后做官,做到了少师。三公就是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也是三公,位置比太师、太傅、太保稍微低一点。以现代的地位相比,大概是国策顾问的地位,也就是皇帝的顾问,皇帝有什么困难的事情要向他们请教,所以地位很高。
  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古时候做官的确是荣宗耀祖。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虽然是一介平民,他现在做到这样高的官位,皇帝要追封他的祖父、曾祖父,也跟他官爵一样。他的曾祖父、祖父,朝廷也封为少师这是古代的荣宗耀祖。
  我们今天奖励行善,政府表扬好人好事。实在讲,古时候这种表扬比我们现在表扬有力量,教育的意义更深。因为子孙对国家有贡献,国家对他的恩惠可以追加到他的远祖。今天表扬好事是你个人而不及尊长,古代的追封加到曾祖三代如其官。在我们肉眼看,好像人已死了多少年了,有什么意义?其实不然。这是优良教育的深意,使知自己成就,亦必赖祖宗之积德修善,报在子孙之事实。明乎此,焉有不肯修善之理?此事若就佛法中讲六道,帝王的追封,不管他在那一道,荣耀实际上他也能得到。他如果是在鬼道,一切鬼王都尊敬他;他是大善人,必定受天帝鬼神的尊敬。所以这种教育的意义,实际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因为世代积德积得厚,杨荣以后就变成世家。一直到了凡这个时候,他们家里世代皆有贤人,既贵且盛。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次孙为四川廉宪。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是浙江宁波,在明朝称鄞县,现在称宁波。杨自惩先生,初为县吏,在县政府里当差相当现代科长、科员这样的职位都叫县吏是不太高的职位。他存心仁厚,守法公平,这个人心地厚道,正直清明。
  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从前县长兼理司法(现在是政务跟司法分开了,司法由法院、法官去处理),县长就是法官,他要兼理司法。有一个罪犯,问口供不说实话,狡辩!县长就发脾气生气了!给他用刑,打得很重,血流满地;可是县长怒气还没息。
  杨跪而宽解之,杨自惩看到这情形,就替囚犯求情。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这个囚犯犯的罪很重,教人看了就生气!不得不怒。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了凡四训》讲记36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