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沉思录》
博海
尽管太多的时候对现世的东西有很多的失望,甚至是“绝望”。这种绝望可能来自于周国平所说的“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之后,可是我们还应该看到,除了“绝望”以外,周国平还谈到了“执着”和“超脱”,我想这才是可以让人摆脱目前心灵困境的良药。不管现在有多孤独,不管现在的心情有多低落,我始终得学会去战胜它们,因为“意义”不仅仅属于自己的存在。
周一去东方大学拜访在大三结识的好友朱兄,简单聊偘了片刻以后,朱兄从书桌里拿出几本托朋友从中国带过来的书让我挑选,令人兴奋的是,其中居然有一直以来都很想阅读的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一书。翻开第一卷的导言,便给人以震惊。“一方面能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够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这样的话语蕴含着一种庄子般的气质,而事实上,斯多葛学派关于自然—-本性—-理性——法的阐释在许多方面与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后现代主义思潮对“ 现代主义”的挑战,我想其核心在很大意义上也是期望人类可以回归作为整体的“自然”,从而获得自我。
不难看出,中西思想文化在很大程度的意义上是可以也能够相互通融,这是一个方向,也是一种必要。民国时代的那批学者在贯通中西思想文化上的贡献对和中国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今人来说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当然这种高峰只可能出现在那种社会文化急剧变化的时代。对于没有继承传统旧学的今人,在进行中西比较的尝试中同时也应该是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整合,文化对于不同时代来说本身就有着不同的意义。
回想起在大二时曾经选修的张立新教授开设的《先哲的智慧——比较视野下的先秦诸子思想精髓》一课便是这样的一种整合性的尝试。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整合和运用无疑是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
这就是《沉思录》的开篇给我的教益,阅读和了解中西思想文化的经典将会成为我今后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部分。因为我想还是只有阅读才能给心灵以真实的慰藉。在进行忙碌地世俗意义上的“个人奋斗”之外,我很庆幸在回到寂静以后还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这个空间和其他任何东西无关,它只和心灵相关!
2009年09月18日晚
于泰国玛希隆大学校外宿舍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开始《沉思录》(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