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3日 06:37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在课堂上。(资料图片)
一边是“中国热”,一边是“东盟热”; 一边汉语历久不衰,一边越南语、泰国语等非通用语方兴未艾。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双边语言热成为“无形的通衢”。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畔,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红墙碧瓦的留学生公寓里,来自世界各国、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留学生“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和学习。其中,尤以越南、老挝、泰国的留学生居多。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等项目为东盟各国学子提供了来华进修、深造的机会。广西,因特殊的区位和语言优势,已成为东盟学生留学中国的首选地。
明忠是一名阳光、健谈的小伙子,来自泰国可力府,现在广西民大文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得益于孔子学院奖学金,他与同胞罗小青、吴美钳等到广西留学。若不是自我介绍,很难辨出明忠是外国留学生。他说起中文来,字正腔圆、出口成章。当问到学中文难不难时,他诚恳地说:“越往后越难,但不想放弃,要全力以赴。”信手拈来的成语,让记者对他刮目相看。 在广西民大,除了文化课,明忠和同学们还要学习太极拳、藏族舞蹈、剪纸等。当记者要求他表演太极拳时,他马上从凳子上跃起来,表演了一段“白鹤亮翅”,一招一式松柔慢匀,颇有行家风范。
彭柏松中文讲得特棒,他是广西民大老挝留学生会主席,2006年10月由广西政府奖学金资助到南宁留学。他感谢父母的远见卓识,上小学一年级时,就把他送到当地的华侨学校学习中文。近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彭柏松都到展馆做兼职翻译,帮老挝客商卖家具,一天能挣200-300元。也许,因为父母经商,所以他选择市场营销作为自己的专业。他看好中国市场,自贸区建成后他甚至想过将家里生产的窗帘卖到中国来。
同样的中国学生留学故事,也在东盟各国上演。
2008年9月,金风送爽。周展来到越南胡志明市国家人文大学,开始一年的留学生活。
初来乍到,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而越南人民的热情好客,又让他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美丽的水仙乐园、神秘的古芝地道,都给他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周展在广西民大学的专业是对外汉语教学(越南语方向),大三那年全班同学都来到越南留学,有的在河内,有的在岘港,而他则到了胡志明市。
广西民大外国语学院在全国率先实施了“3+1”跨国培养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有越南语、老挝语、泰国语、柬埔寨语、印尼语、缅甸语、马来西亚语等非通用语专业。作为国家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2005年学校新增了印尼语、缅甸语,2008年又开设了马来西亚语,增设菲律宾语业已纳入学校“十二五”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