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一个外来移民颇多的城市,其中包括许多来此淘金的非洲人。广州的非洲移民群体,从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都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但因为信息不对称、现状变化迅速等,外界对这个群体的数量、空间分布、居留时间等问题,也难免存在一些误解。笔者在此希望能有所澄清讨论。
关于广州非洲籍人士的数量
关于广州有多少非洲人口,一直流传着一些说法,如:“50万人口规模”、“100个广州人中,至少有2个是黑人”。但这些说法相当夸大和不实。
官方数据是,2015年10月底,在广州的非洲人约1.6万左右,其中,常住人口4092人,临时来广州1.19万人。但坊间认为,官方只算合法居住人口,存在严重低估。有报道认为,“广州黑人”高达30万,甚至可能达到50万。
“广州黑人”的数值,一直以来是一个具有争议的热点问题。
首先,对于“广州黑人”的定义本身存在不同的统计口径。这一群体的身份复杂多样:多数非裔的签证是三到六个月,获得长期居住许可的少之又少,因此绝大部分以“暂居者”的身份,并且以“流动倒爷”的角色,不断往来于中非之间,进行着贸易活动。同时,还有“初来乍到者”,“过期居留者”,甚至拿着西方国家的护照或签证入境中国的非裔,又或是其他国籍的非裔。因此,对“广州黑人”的定义本身存在很大问题,进而影响对这一群体数量的估算。同时由于这一群体的高度流动性,这些数据随时可能出现偏差。
第二,中国政府统计的出入境人口数量,不等于在穗非裔的数量,同时一些相关统计数值也不准确。入境非裔的签证类型复杂多样,与外国人管理有关的政府机构也有很多。以2010年公布的六普数据为例,广州登记的外国人居民只有4000多人,此数目与日常观感相去甚远,这与六普本身登记体制对调查对象的界定等方面相关。
关于广州非洲籍人士的空间分布
近期有报道说:“非洲人在广州登峰街,小北,三元里一带聚集居住,形成了著名的‘巧克力城’。那里生活着来自50多个非洲国家的人,是名副其实的‘小非洲’”。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广州政府的严厉管控,小北、三元里等聚居区已开始发生转变。三元里一直以来,主要是一个以经济活动为主的聚集地,很少有非裔住在附近的出租屋,部分非裔主要住在酒店。实际上,这一带以尼日利亚人居多,包括“倒爷”以及一些在商贸城里开店的坐贾。这部分尼日利亚人主要以散居形式分布于南海以及金沙洲一带。
尽管小北仍然聚集了许多广州非洲籍人士,但随着近年来的环境变化,很大部分都是以酒店旅馆等短居的居住形式出现,而住在登峰街以及其他一些出租屋的非洲人,则大多获得了学生签证或居住许可,否则随时可能面临被查获并强迫搬迁的风险。随着近年来登峰街道的大整治,只具有临时签证而不具备居住许可的非裔,不被允许居住在登峰街道一带。因此,部分不具备居住许可的非裔被迫搬迁,或选择居住在酒店,并以每月去香港澳门等地续签的方式继续贸易活动。与此同时,具有学生签证或是居留许可的非裔也开始往其他地方扩散,如金沙洲、机场附近等。这一带以讲法语的非裔居多,如马里,喀麦隆,几内亚等,但很少有尼日利亚人。
有关非法移民的数值以及续签问题
有媒体报道说:“非法滞留广州的非洲人超30万。100个广州人中,至少有2个是黑人。广州满城尽是黑兄弟”。还有说法是“90%在广州非洲人是非法滞留者,1/10的人妻子或女友是中国人,每年生下约200个中非混血儿。”
非法移民的身份也具有不稳定性。非法非裔主要有三种:非法入境,非法就业,非法居留。其中,广州的非法非裔主要以非法居留的比较多,即那些签证过期仍居留在广州的非裔。而签证过期的非裔则身份时常转换于“合法”与“非法”之间。例如,有些签证过期的非裔,在广州居住一段时间攒够机票钱以及相应遣返费用,就回到自己国家,重新购买新的护照和签证,再次以“合法”的身份进入中国;也有一些非裔通过缴纳学费获得学生签证,进而可以合法地较长时间居住在中国,方便自己的贸易活动;还有部分则去香港澳门等地续签,以获取合法身份。由于中国对非法非裔的管控加强,续签难度逐渐加大。一些签证过期的非裔回到自己国家后,需要五年以后才能再次入境,并且续签时常被拒。这也是部分在中国有老婆的非裔回到非洲以后就玩起了“失踪”的原因。这种种原因都导致在穗非法非裔移民的数值极不稳定,也很难估计。这些数值都只能是暂时的,并且是相对的,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几乎不可能得到确切的、稳定的数值。(金鑫系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地理系博士生;李志刚系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广州到底有多少非洲人?来自学者的几点澄清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