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报导,位于福州三坊七巷黄巷的店铺里,郭斌顺手从橱窗中取出一瓶茉莉花膏,一开瓶盖,香气四散。
「你看,它是凝固状,但只要接触皮肤上,人体的温度就能将其融化。」说罢,郭斌将一小块茉莉花膏涂在记者手背,细细抹匀后,鼻尖不用靠近,就有芳香扑面。宛如置身茉莉花丛,轻盈雅淡。
1978年,郭斌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是做茉莉花膏。从那时起,郭斌就将生命投入其中,到如今,已整整38年。
一瓶几十克的茉莉花膏,需经过12道严格工序。郭斌摒弃现代技术,坚持遵从古法,以保持茉莉花膏的天然。「在几千年前,青铜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知道油脂能吸收香味。」郭斌说,这种技法,就是最古老的「冷吸法」窨(同「熏」)制技艺。
鲜花采伺、凝脂处理、伺花筛花,这是原材料的准备,花和脂,都是关键。福州本土茉莉含酮高,其中的优品是首选。植物凝脂成分,更是郭斌多年研究而得的独家秘方。工坊的温度、湿度也有考究,尽管有现代仪器的辅助,但郭斌还是更信赖自己的体感,「这是几十年经验所得,比仪器更精准。」
郭斌的名字,福州市民也许并不熟悉。但30多年前,他在福州香料厂任职首席调香师时,曾调制出的一款洗发水,成为了一代福州人的难忘回忆,「兰兰蛋白香波,我相信,出生于70年代的人,有不少都用过吧。」
冷吸古法,十分耗时而且产量很小,之所以坚持,用郭斌的话说,是「以时间换质量」。只有7、8、9月3个月,适合制茉莉花膏,而成品的时间正好也是3个月,因此,匠人加班加点,每年也只能产出最多两批。
醉心香艺近40年的生活,郭斌对茉莉花的情结始终如一。在他看来,茉莉拥有内敛的贵族精神,谐音「莫离」,则寓意着坚韧和坚毅,而在制作过程中,匠人感悟到的「大拙」,更是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极致匠心的必备品格。
谈及此处,郭斌感慨,茉莉花体现的,不仅是匠人们的工匠精神,也是福州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今,福州茉莉花膏制作技艺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希望,未来有一天,福州也能有独有的茉莉花节和茉莉花博物馆,「实现这样的愿望,任重道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福州调香师醉心香艺近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