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19

     实相无不相—非顽空与断灭。‘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实相无相’是从体上说的。‘无不相’就是有相,有相是从作用上说的。有体有用。所以,实相离相,离相就是无相。因为无相,才能无不相。这是真的,义理很深。
  我们今天错在那里?错在著相。心里执著有相,所以不能在境界里随心所欲的变化。佛与大菩萨对于事实的真相清楚理解,所以在一切现象里不执著,离一切虚妄相想。因此,于一切境界相他能自在受用。《华严》里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人家是生活在无障碍的法界(一真法界),而我们却执著一切虚妄相。在一切虚妄相里,还生妄想,于是就变成处处都有障碍(六道十界),障碍重重,这日子就很难过,很苦。六道轮回就是这么来的,就是迷、执,才现六道轮回。
  佛在大乘经里常常教我们,修学要从‘无相’下手,从‘无念’下手,从‘无知’下手,从‘无得’下手,都是一个意思。讲无相、无念、无知、无得都是一个意思。从这地方才能入门。我们想想,自己学佛的确是搞颠倒。我们从有相、有得、有念,那能入得了门?错就错在这里,所以有知、有念、有相,是入不了门的。这门是什么?如果就‘即相’上说,那是佛门。如果跟你讲真话,入不了自性之门。
  佛门是讲自性的,自性佛,才是真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大家要记住,著相是见不到性的,一定要离相。要无相、要无念、要无知、要无得,从这地方下手,就很快。我们看古人学三年五载就开悟,就见性。怎么那么快?原因就是人家下手方法正确,不管是宗门、教下,都是这样子。
  宗门从无住、无相、无念下手;教下从无知、无得下手。宗派很多,但都修的是清净心。‘有相、有得’,心不清净;‘有念’,心也不清净;‘有知’,心也不清净。必须把这些都去掉,就是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心就清净了。清净心就是真性,清净心就是佛性,就是自性。自性起用才能成就,才能开悟,才能证果。你说这多重要!
  般若经里讲,‘无相故能无不相,无知故能无所不知,无念故能无所不念’。真如本性,本来具足一切万法,一样都不缺。所以六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诀窍就是在无相。这才晓得要离一切虚妄相想。为什么诸佛这样重视,一切大乘经特别强调,不从这里不能入门。所以,相好庄严就是法性。相好庄严不只是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山河大地都包括在其中,这些就是法身。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自己的法身。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无不相’。在无不相里见到‘无相’。无不相是幻境,无相是心性的本体。
  从现象上见到本体,从本体变现出现象,就是法身。所以说‘真如无知’,真正的智慧是无知。‘般若无知’,无知才能‘无所不知’。这事实也是我们凡夫不能理解的。所以,拚命去求知,这就坏了,所求得的是‘所知障’,增长所知障,增长邪见而已;不是正知,不是真正的智慧。因此,‘一切种智’是真实的智慧,‘一切种智’从无知来的。
  古大德说:‘至理一言,点凡成圣。’最圆满最究竟的道理,一句话就能点凡成圣,不需要多。诸位如果看看《大般若经纲要》,《大般若经》六百卷二十四巨册。古人以为分量太多,恐怕初学困难,把精要的部分摘录出来,编成一本纲要。纲要还是嫌多,再归纳起来,实在就是‘无知’二字。‘般若无知’,六百卷归纳后即是‘无知’,由‘无知’才变现出六百卷。这真是归纳到极处,两个字就说尽了。或者讲‘无念’、‘无相’,都是一个意思。
  这是真实的智慧。在净宗讲,比般若来得方便。般若的‘无念’、‘无住’,是八地以上的境界。我们凡夫只能听说而已,做不到。无相,离一切虚妄相想。我们能离得了吗?很想离,‘很想’这一念即是妄念。妄念怎么离得了妄念?没法子。执著没有办法破执著,凡夫难在这个地方。净宗奇妙,就妙在用这妄心也能成功。其他法门不行,没这种说法。
  净宗用一句‘阿弥陀佛’就行了,所以古大德讲‘至理一言,点凡成圣’。用在净宗的至理一言,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就能教你超凡入圣。所以,大家要仔细比较,净土比禅,实在方便太多,禅不一定能成就,净宗是决定可以稳稳当当的成就。这真是不可思议。
  ‘诸法’就是性体起用所现的相分。我们六根接触到的,眼看得见,耳听得到,六根、六尘,这是一切诸法。这些法是从那里来的?佛在大乘经里讲,是‘唯心所现’。一切法是十法界,连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下至阿鼻地狱,是我们的心变现之物。十法界没有两样,全是心性变现的,所以说‘不异’。不异就是没有两样。
  古人用比喻来说明,‘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用黄金做佛像,代表佛法界;做小猫、小狗,就是畜生;做一个鬼王,代表饿鬼、地狱界。但是质料都是黄金,价值一样,成分一样,做的工也一样。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平等的。
  《无量寿经》经题中有‘清净、平等’,从体上讲,实在是清净、平等。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相?这是‘唯识所变’。不一样的形形色色,是因为你的念头不相同。我们每个人的念头不一样,所以相貌不相同,看相算命都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佛的相为什么都相同?因为佛的心相同。佛心都没有念,所以佛相貌都一样。菩萨相貌不完全相同,大同小异。因为他妄念少,所以大致相同,但还有念,细细看,还有不同。只有佛与佛的相貌是完全相同。
  自己的相貌要自己负责任。相貌好与不好,因为心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想好相貌,是可以修得的。‘相随心转’,你的心好,相貌就变好。修三年五年就明显的看得出来了,十年八年就变得更多,所以相好光明是可以修得的。学气功的人,能看到每个人身上的光,光的大小、颜色也不相同。这与自己的心念有关系,所以讲‘唯识所变’,各个不同,是从现象上看;‘唯心所现’,是从本性上看。本性是相同的,现象不一样。这是说一切诸佛的本体性相。它既然有现象,一定就有作用。比如我们讲‘水’,氢氧是它的本体,它有三种不同的现象:气体、液体、固体。它结成冰就变成固体;冰溶化了就是液体;加热了就变成蒸气。三种不同的形状,作用就不一样。它样子改变了,用处就不一样。
  从原则来讲,性德的作用简单的说是‘精一中和’。中国古圣先贤说‘精一’,‘精’是不杂,就是不夹杂。夹杂就不精。‘精一’就是纯一,在佛法里讲就是‘定’,这是自受用。对大众讲‘中’,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讲‘和’。佛法讲‘中道第一义、六和敬’。儒家讲‘精一中和’,他的作用就是佛法里讲的中道、六和。
  ‘精一中和’,相当于净宗讲‘一心不乱’,这是性德起用;禅宗里讲‘定慧等持’。佛是定、慧均等,起作用就是佛知佛见。‘精一’是性定。《楞严》讲‘自性本定’。‘中和’就是大慧。真实的慈悲,利益一切众生。
  从这一点我们能体会到,儒佛的教育目的都是‘启发自性’,绝对不是专猘时代约束人,或独裁者统治人的工具。我们今天若用这种眼光来看古圣先贤的教育,是冤枉古人,造作很重很深的罪业。古圣先贤一片慈悲救度一切众生的苦心,我们全部把他抹杀,这如何得了。
  今天我们遭受这样的苦难,追究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失败。教育的方向、目的完全错误。不少有心人,想拯救这个世界。李老师往生之前讲:‘诸佛、菩萨、神仙下凡,都拯救不了这个世界。’实在说,方法是有,如果现在要做的话还来得及,恐怕众生没有福报。唯有佛法能救度这世界。但是今天佛法弘扬有障碍,不能普及。能普遍的弘扬正法,如果利用现代科学工具—电视传播,每天能在电视上讲一个小时,三年之后,深信人心就变化,人心就平了。不怕邪说,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各种学说都听听,再听听佛法,比较比较就不一样。
  台湾有钱的人很多,钱花在不要紧的地方;真正要命的地方没有花到一文钱,非常可惜!电视广播这方法能救,除这方法之外没有法子了。从教育上著手,的确要十年、廿年、五十年、一百年以后才能收到效果。唯独佛法,三年能收到效果。
  性德流露,就是佛法讲的‘大菩提’与‘大涅槃’。因为‘平等一相’,所以诸法必定能融通。今天世界上许多事情是对立的,彼此互不相容。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因为分别、执著。舍去分别、执著,则法法圆融。
  十法界依正庄严,原本是和谐的,没有一法是对立的。如果对立,就不是性德。自性变出的一切法怎么会对立。病根就是妄想、执著。所以,离妄想,就能契入《华严经》‘理事无碍’的境界;离执著,就‘事事无碍’。世尊在《华严》上说,‘一切众生,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不能证得事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就是华藏世界,一真法界,离开妄想、执著,就证得了。
  二、实相离言说。南岳云:‘说似一物即不中。’
  南岳就是怀让禅师。《坛经》里记载,他见六祖,六祖就问他的境界,教他说一句来听听。他说:“说似一物即不中。”六祖为他印可。六祖问的是心性。心性是说不出来的。
  故云,凡有言说,皆无实义。
  这一句话很重要。为什么佛门跟从前的儒家那么重视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无知。为什么重视‘无知’?儒与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教你念书,而不求解义。从前私塾教小朋友念《四书》、《五经》,就是叫他背诵。能背之后还要叫他背一百遍,背两百遍。不须讲解,就是天天背,什么意思不知道。这是什么教学法?就是训练无知、无念、无想。因为不叫你念书,就会胡思乱想,打妄想。每天念几个钟点,这几个钟点就不打妄想,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
  “凡有言说,皆无实义”。文字是言说的符号。换句话说,所有的文字,也没有真实义。‘义’在那里?‘义在言外’。文字里没有意思的,你乖乖的念就好。你要以为文字里有意思,你的猜测全是妄想。佛用这些方法成就你的无知,教你学无知。真正得‘无知’,其实就是清净心现前,然后文字里有‘无量义’。见什么人,你就生什么意思。它不是一个义,而是无量义。若只有一个义,文字是死的,不是活的。
  佛的经典,自古以来历代祖师大德的注解,说法都不一样。看看都有道理,这就晓得它是具无量义。在无量义里,祖师大德也不过说出一二义而已。所以,这意思怎么可以去猜测,怎么可以去研究。从这些地方我们才发现,原来教我们读诵不求解是正确的。这是真正唯一的途径,就是求离一切虚妄相想,让自己心地清净,恢复自己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
  三、《圆觉》云:‘诸幻尽灭,觉心不动。’
  ‘诸幻’,‘幻’是妄想。妄想灭尽了,你的真心本性就现前了。真心本性本来清净,本不动摇,是清净寂灭相。如来大涅槃,从这里证得。若还有妄念,就不能证得,必须把幻想妄念灭尽才成。我们现在晓得用读经的方法,念佛的方法,这是最有效果的。
  我们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佛号一句接一句,不让妄念渗透进来,那就成功了,就得力了。教你念《无量寿经》,目的也是如此。这一部经念一遍,需要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里所有妄想都渗透不进来,这一个小时就有无量功德了。念两部两个小时,念三部三个小时,如果你有时间,修行的时间越长越好。修三年五年,心清净了,虽然妄念不能完全断,大概能断七八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了。
  妄念少,烦恼少了,智慧增长了,心定下来了,这是真正修行。从前寺院里课诵是真正修行。现在课诵多流于形式,一面课诵,一面还打妄想,磬都敲错了。这一敲错,听的人都不高兴。这那里叫修行!六祖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磬敲错了,你怎么会听到?可见得你心还是在执著、虚妄、分别。
  诵经、念咒是训练清净心。你的心不清净,所以课诵没有用处,不诵也罢。修行是什么意思,怎么修法,修行的好处在那里,总得要清楚、要明了。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这两句是《圆觉经》的经文,意思跟上面是相同的,只是说法不一样。“幻灭”指妄想、分别、执著灭尽了。“非幻”就是真性。真如本性,真心本性中,本来无一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19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