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191

      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
  此两句,前句是智;后句是愿。菩萨确实觉了一切法,一无所有,但是菩萨并不执著空。如果执著空,什么事都不做,还会来现身,来教化众生吗?他们不像阿罗汉、辟支佛执著空,进入‘偏真涅槃’,与世界隔离。他们不度众生,一切众生的事不闻不问,毫不关心,自己享受清净无为之乐。所以,世尊在大乘经典里责备他们,呵斥他们,说这一类人像‘焦芽败种,堕无为坑’,只有自利,不能利他。菩萨不然,虽然知道一切法空,还是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教化众生。
  “恒发弘誓心”,就是誓取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菩萨殊胜之处。菩萨住中道,不落两边,不著空也不著有。知道一切法空,仍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就是两边都不著。说他空,他天天念佛,发愿求生净土。说他有,他又了解一切法空,心里清净无为,一尘不染。这就称为‘妙契中道’,这是净宗的根本宗旨,也就是修行的基本原理、原则。
  古德曾说,净宗不是空宗,也不是有宗,空有两边都不著。这是真正认识净土。《维摩经》上也有这样的话,‘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这四句的意义,讲得更清楚、更明白。这些都像是《华严经》讲的。华严是圆教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两句与《华严经》的宗旨完全相同,我们一定要记住、要学习。
  “知土如影像”。‘影’是在光明底下,人物有影子。‘像’是照镜子,镜子里显的像。都不是真的。经上一再教我们,念佛人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最极清净心。我们的清净心为什么不能现前,就是处处染著,于世间法染著,于出世间法也染著。心不清净,得不到一心。再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不知道一切法空。虽然天天念《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个个都会念,都记得,可是才念完就都忘了,还是什么都执著,一样也没空,心怎么能清净。很难,很不容易!
  真正会修的人是自己修行,不看别人。看别人,心里生烦恼,就有意见。有意见,心就不平,就不清净。到什么时候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心就清净了。对于一切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虽明了,但是心里不执著。说得通俗一点,绝对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心里什么都没有。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心是空的。到那个时候,就得到清净心,往生才有把握。所以,菩萨‘知土如影像’。‘土’就是前面讲的‘一切法’。一切法之一就是西方净土。往生西方净土也是‘如影像’,可是要发愿求生。
  ‘恒发’,求生的愿念念不中断,念念都求生净土。有这样的愿心,决定得生。蕅益大师说得很好,‘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有真信、真愿,这个人决定得生。生到西方净土的品位,要看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说念佛数目多少。多少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功夫浅深。什么是功夫?这一句佛号能代替妄想就是功夫。如果这一句佛号不能把妄想止住,这样念佛就没有功夫。有人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这就是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的时候决定没有妄想,就是功夫。功夫浅的,是‘成片’;功夫深的,就是‘事一心不乱’;更深的,就是‘理一心不乱’。浅的生‘凡圣同居土’,深的生‘方便有余土’,更深的生‘实报庄严土’,这是品位高下不一样,这是念佛的真实功夫。要想功夫得力,有一个秘诀,你们愿不愿意知道?即是什么闲事都不要管,这就是秘诀。你喜欢管闲事,到处打听是非,这一生佛都白念了。如果不管闲事,则日日天下太平。
  为什么这个世界搞得这么乱,就是管闲事的人太多,包括自己本人都喜欢管闲事。天天看报纸、看电视干什么?管闲事!世间许多不必知道的事,都要晓得,还到处打听。闲事管得太多,愈管心就愈杂,就愈乱。古人讲,‘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知道事情多,烦恼就多;认识的人多,是非就多。所以,真正念佛人,自己关在房间里念,不跟任何人接触,避免是非。什么事也不愿意知道,也不要打听,少烦恼,没是非,功夫怎么不得力。
  现在这个社会,妖魔鬼怪充满每个角落。什么是妖魔鬼怪?报纸、杂志、电视、广播都是妖魔鬼怪,是不是充满世界?它的目的就是不让人心清净。‘魔’就是折磨。让我们身心得不到安稳,就是‘魔’。再想想,谁不喜欢佛?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喜欢佛,佛教我们身心清净。口里说喜欢佛,事实上距离佛很远,心里不喜欢佛,倒觉得魔很好玩。
  我们学佛,不只这一生,生生世世学佛为什么都学不成,原因就在此。我们把原因找到,如果能把这个原因消除,这一生即能成就。因此,这两句话很重要。‘知土如影像’,知一切法确实是梦幻泡影,都不是真的。既不是真的,执著它干什么,想它干什么?不值得!“恒发弘誓心”。我们求生净土普度众生的大愿,念念不可间断。
  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修胜菩提行。受记当作佛。
  前三句是说,修行要修最殊胜的行门,要修到究竟。‘究竟’就是圆满。依照佛经讲,‘菩萨道’无量无边,四弘誓愿中间两愿都属菩萨道。‘断烦恼’是菩萨道;‘学法门’是菩萨道。烦恼无尽,法门无量,真正讲修行,一定要抓住纲领。把行门归纳成纲领,把握住纲领就容易成就。我们在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将修行的纲领约分为五科。这五科确实够用,一直到往生净土都没有问题。五科是有次第的,先从‘三福’学起。
  三福第一句是‘孝养父母’。从‘孝亲’做起,唯有孝亲才会‘尊师重道’,因为不敬老师就是不孝亲。父母希望我们接受老师的教导,听老师的话;而不听老师的话,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父母就忧虑,给父母添烦恼,就是大不孝。整个佛法都是从‘孝敬’生出来的,一个真正孝顺的人,绝对不能让父母失望,不能让父母生烦恼,不能让父母忧虑,这才是真正孝顺。‘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再把孝敬扩大到‘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两句还是孝道,还是师道,皆从孝道生出来的,孝道是根。
  在中国大乘佛法里,以四大菩萨代表修学的程序。第一、地藏菩萨,他教我们‘孝亲尊师’。‘地’表心地;‘藏’表宝藏。心地含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才艺、无量的德能,一切无量的无量,尽属心地宝藏。这样圆满的宝藏,人人皆有,而且是平等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自性的宝藏。宝藏若不开发出来,就得不到受用。好像你家里有金矿,但是没有开采出来,没有冶炼出来,你还是穷苦,所以你必须开采。用什么方法开采?‘孝敬’。孝敬就能开发心地宝藏,彰显自性宝藏。
  今天在本省修地藏法门的人很多,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如果把地藏菩萨想成一尊神明,专门度地狱众生的,就完全错了。地狱众生是什么人,谁是地狱众生,地藏菩萨凭什么度他?不孝亲堕地狱,不敬师长堕地狱。我们想想,不提倡‘孝亲尊师’,岂不就堕地狱,就是这个意义。不孝亲、不尊师的人,无恶不作,这种人就堕地狱。所以,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要讲得让大家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世间有很多人不相信六道轮回,若把地藏法门这样跟他讲解,他听了点头,觉得有道理,他也要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能孝亲尊师,就不能慈心不杀,还是造十恶业,现在虽然还在人间,还像个人的样子,其实地狱里早已报名注册。几时一口气不来,就到那儿去报到。地藏菩萨教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要是能信解,依教奉行,地狱里的名字就消除,就不必去,这就度了自己。学佛读经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在这个基础上往上提升,就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再往上提升,就是行菩萨道,‘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三福前十句是自利,只有末后一句是教化众生。自己成就之后,要帮助别人。这是讲个人的修养,要从这里做起。
  人不能离开人群,不能脱离社会。与大众相处,佛教我们六条戒律,‘六和敬’。与人相处要和睦,彼此要互相尊敬。佛要求我们,只敬别人,不要希望别人敬我。每一个人都听佛的话,个个都乐意敬人,就能达到互相尊敬。佛法是处处省察自己,才能得清净心,才能得真正的禅定。我敬他,但是他不敬我;若这样想,心就不清净,三昧就得不到。只问自己有没有敬别人,别人敬不敬我,不能放在心上,心就定了,心就得清净。所以,我告诉大家,不要管闲事,我们修行的功夫就得力。要是喜欢管别人闲事,这一生注定失败,决定不能成功。
  心清净,即是成就法器,然后才真正进入佛法的修学,‘三学、六度、十大愿王’,那有不成功的道理!我们要真正抓到修学的大纲领。
  “具诸功德本”。什么是‘功德’,必要认识清楚。我们看到许多寺院里,门口放一个箱子,称为功德箱,好像捐一点钱就是功德,这完全错误。达摩祖师当年到中国传法,梁武帝以他的地位、势力护持佛法,造了四百八十多所寺院,度几十万人出家,颇为自负!见到达摩祖师说,‘我的功德大不大?’很可惜,达摩祖师不肯打妄语,也没有善巧方便,说了一句老实话,‘并无功德!’这一盆凉水浇到梁武帝头上,梁武帝一生气,不护他的法。他只好到少林寺面壁,坐了九年才等到慧可。替佛教做了那么多事还没有功德;在木箱里捐一点钱那有功德?所以要晓得,‘功’是讲修行的功夫,你真有一分修行功夫,自然有一分收获,收获就是‘德’。
  功夫是什么?是修行。‘行’是行为。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有了错误,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称为‘修行’。我们的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从今以后不再胡思乱想,修正过来,这是‘功’。得到什么?不胡思乱想,心清净了,可见心清净就是‘德’。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智慧,所以德是讲‘定与慧’。捐一点钱,没有得定,没有开智慧,与定慧毫不相干。所以戒、定、慧三学,戒是功、定是德,定是功、慧是德。功德是这样修的。
  ‘功德本’,这三个字重要。什么是功德的根本?换言之,就是修学的关键。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此处讲的功德本,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仔细想想看,它是不是戒、定、慧三学的根本?这一句名号念好,戒、定、慧三学都具足,它是功德本。如果喜欢研经的人,这一本《无量寿经》就是功德本。千经万论都离不开这一部经所讲的原理、原则,这一部经是一切经的精华。《华严经》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一部经真正参透,一切经都通达,所以这是功德本。认清楚,才晓得这一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修胜菩提行”。‘胜’是殊胜。殊胜的菩提行就是信、愿、持名。信不迷,愿不邪,持名不染。不迷、不邪、不染,佛、法、僧三宝具足。‘三宝’就在这一句名号之中。老实念佛人即是修最殊胜的大菩提行。
  “受记当作佛”,阿弥陀佛为他授记。我们今天读这部经,依照这部经典修学,就是弥陀为我们授记。一般人,像我们这种根性的,修学佛法,首先要熟读经文,因为经文是我们修行的依据。凡夫决定有妄想、有烦恼、有执著,这些要时时刻刻检点,时时刻刻发觉。如果不读经,发觉就相当困难。经文念一遍,晓得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觉悟,那些地方仍是想错、说错、做错,读经就把这些毛病全找出来;不读经很不容易发觉。求别人告诉我们,谁愿意说人家的过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191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