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178

我们专念阿弥陀佛也要达到这样的功夫。没有这样的功夫,念佛也没有用处,就是古德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李老师告诉我们,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的也不过三、五个而已。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不能往生?原因是他虽念佛,没有念到这样的功夫。
  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要想念到这样的功夫,同修们记住,要‘专一’。秘诀就是‘专’。你喜欢《金刚经》,就专门念《金刚经》,不要搞别的,打闲岔;喜欢《地藏经》的就专念《地藏经》,就拜地藏菩萨,心得清净,回向往生,就是这一条所说的。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能往生西方净土;可是要记住,往生的秘诀就是‘心地清净’,‘心净则土净’。这里的经文跟我们讲清楚了。
  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
  往生净土的条件就在此。一定要修到心清净,然后回向西方净土。“向无量寿”就是向阿弥陀佛。
  “乃至十念,愿生其国”。这些修行人跟净宗修行人不一样。净宗一向专念是正修。莲池大师讲的,正助双修都是专念阿弥陀佛。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正修,也是助修。
  一般修学大乘的,他们正修的可能不是念佛,是依自己宗派法门修学,而把念佛当作附带的。所以‘乃至十念’的‘十念’,有两种讲法,一是平常他在功课做完之后念十声阿弥陀佛。实在讲,晚近的禅门课诵,晚课念《阿弥陀经》连佛号,就不止十念,这就是兼修弥陀法门。所谓禅净双修,还有密净双修的,他们兼修净土法门。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临终他才回向求生净土,这十念是指临命终时,一念十念皆得往生。因为他有清净心,就是具足能力;然后真正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都能得生。
  闻甚深法。即生信解。
  “甚深法”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之法。此法在一切法门里是第一甚深,没有比这个更深的。正因为这个法门太深,所以‘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古德常比喻:等觉菩萨观看这个法门犹如隔罗见月。‘罗’是罗纱,很细的丝织品,透明的;隔著一层罗纱看月亮。等觉菩萨还隔著一层,所以这真正是无上甚深第一法门。
  这些修学大乘的人,他们听了念佛法门之后能生信心,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这个难信不是对普通人讲的,是对‘住大乘者’所说的。因为修学大乘的人没有见性,没有大开圆解,他有法执,对这个法门很难生起信心。他能把执著放弃,相信净土法门,是很大的善根,都不是偶然的。
  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
  “一念净心”非常重要,这是说最低的修学方法。在他临终的时候,有善友劝他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一生都没有念过佛,而修学别的法门,听到这一句话,他立即就生信心,就接受,就喜欢、愿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立刻就念阿弥陀佛。这就行,最后那一念也能往生,可见净土法门确实广大无边,普度一切众生。一切法门,到最后你修学不得力,不能成就;一回到这里,皆得成就。
  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当然这也看他自己功行的深浅,临命终时的瑞相就不一样。经文读到此处,我们再回想谛闲法师的徒弟。这事我们讲了很多遍,诸位印象很深刻。谛闲法师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天台宗的祖师。天台宗是依《法华经》修‘摩诃止观’,是修止观的。初学天台宗要修‘六妙门、小止观’,到功夫再进一级,修‘摩诃止观’。‘止观’就是禅。他教那个徒弟专念阿弥陀佛;他真的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年有那样的成就,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著往生。大师自己一生弘扬天台,度人无数,他不是三辈往生,他是属于一心三辈的。他往生的瑞相比不上徒弟,相差太远。我们要知道,大师距离我们比较近,曾经有一次他大概病得很重,印光大师写一封信告诉他,‘你是一个讲经弘法的法师,怎么可以生病?你一生病,你讲经说法还有人相信吗?还会有人听吗?’由此可知,印光法师的本事比他高。
  讲经说法的法师是不是可以不生病?连那个念一句‘阿弥陀佛’的人都可以不生病往生,讲经说法的法师一生不生病,应当是可以办到的。道理在什么地方?实在讲,很容易体会到,佛经上跟我们讲了一个原理: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所有一切法都是从心想生。当心里一念不生的时候,才真正正常;起了一念,就不正常。‘一切法从心想生’,就看你的念头,一念善或者一念恶,一念净或者一念染,我们身体里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的组织立刻就起变化。一个正常的排列跟不正常的排列,所产生的作用就不一样。身体是一部机器,谁把它造得这么精细、这么精密?皆是念头造的,是念头在控制它,随时可以改变排列的方式,改变它的组织。
  当我们一念生欢喜心的时候,里面组织立即就改组,你看那个人的样子就不同了;很生气的时候,里面组织又改变了,满脸通红。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从这里观察我们起心动念,我们的生理都在起变化。这是显而易见,我们能体会得到的。我们这个身的变化、改变,同时影响这个世界,影响山河大地,影响一切动植物,甚至于影响虚空法界。不是很精细的人体会不出来,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
  我们今天讲净化世间,从那里做起?必须从净化自心做起。现在大家提倡人间净土,净化人心,有没有办法做到?为什么做不到?原因是我希望你们净化,我自己没有净化;而不知道这桩事情要从本身做起,不是从外境作起。一个人心清净,一个人的净土现前;大家心清净,共业的净土就现前。所以,一定要从本身做起,从自心做起,才是正确的。
  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自性‘一念净心’所现的法界;只要我们念到‘一念净心’,一发愿,十念一念都决定往生,道理就在此。
往生正因第二五
  前一品主要为我们说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上辈、中辈、下辈;末后又说修其他法门的,看他功夫浅深,也分上中下三辈。譬如在本省念观音菩萨的人很多,念地藏菩萨的人也很多,能不能上上品往生?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念到理一心不乱,就上上品往生。念到事一心不乱,决定往生。念到功夫成片,凡圣同居土往生一定有分。所以,可以念观音菩萨,念《普门品》修行,念《地藏经》都可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不管念什么经,念那一位佛菩萨名号,都要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这个原则决定不能疏忽。绝对不是我们专念《无量寿经》,专念阿弥陀佛,就上上品往生;修其他法门回向往生,品位就低一点。不见得,这完全要靠各人的功夫。
  前一品,因行只说原则,没详细说。这一品补充前面三辈修行的因与缘,果就是前面所讲的三辈往生,也就是他的品位。所以,这一品非常的重要。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
  此一段文先说第一类,就是前面讲的上辈往生者。这一品一共分四段,上辈、中辈、下辈、一心三辈,补充前面的修因。
  “善男子,善女人”,‘善’要特别注意。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善’?善男子,善女人,必须具足善根、福德、因缘。正如《阿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具足这三个条件,才是本经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听到此经必然有下列的修持,不必劝他,不必教他,他自然能依教奉行。
  第一、“受持”。闻说一定非常欢喜接受。对经典所讲的理论,教导修行的方法,以及所说种种修学境界、果报,没有怀疑,完全接受。‘持’是不会失掉。不是学几天,看到别的法门又动心,又变心,把这个法门舍了,去学别的法门,那就谈不上受持。‘持’是保持永远,也就是前面讲的‘一向专念’,这才是受持。有许多同修对‘受持’二字的意义没搞清楚,以为每天把经念一遍,就受持了;或者把经念一段,此经共分四十八品,一天念一品,四十八天念一部,那不是受持。‘受持’是真正明了经义、理论、方法、境界,而能力行在日常生活中,才是受持。做不到的都不是受持,虽然听了,你没有受持。如果你接受,一定会应用在生活上、工作上、处世待人接物上,所以一定跟生活融合在一起。佛法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佛法,这是受持。
  第二、“读诵”。受持决定要读诵,因为不读诵会忘掉。纵然记得很熟,每天还是要读诵,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念念不忘世尊的教训,我们读这部经,就是接受本师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二位世尊的开示、教训,就等于听他们训话。所以,要以极恭敬的心读诵,要读得清晰,读得明白。因为读诵不但利益自己,还利益众生。我们读经,并非没有人听,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太多了。鬼神、天神,我们看不到;菩萨、罗汉,我们也看不到。我们读诵的时候,这些众生经过此地,他们往往驻足来听,我们念得不清晰,他听不清楚,听几句就走了。要是念得很清晰,他们愈听心里愈欢喜,于是他们也因此得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178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