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217

     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世尊在此告诫我们,要是不认真修行,损失就太大!经论中常说,‘人身难得’,得人身亦最可贵。原因是六道里只有人道容易修行,其余五道很难修行。天人寿命长,福报大,把修行这桩事忽略了。与天人谈修行,他们听了兴趣不大;他们天天享乐,生活自在,认为修行是苦事。这正是佛在经上讲的‘富贵学道难’。天人享富贵,劝他学佛很难。阿修罗福报也很大,嫉妒心、嗔恚心很重,也不容易接受佛法。教他修慈悲心、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他发不出来。恶道众生太苦了,所谓‘贫穷学道难’,劝他学佛,他三餐饭都吃不饱,那有心情学佛!唯独人道,就像小康之家,说富,也不太富;说贫,日子可以过得去,所以容易接受佛法,也真正能修学佛法。
  佛叹‘人身可贵’,所以一切菩萨示现成佛都在人道,世尊也是在人道示现成佛。这说明得人身之殊胜,得人身不容易。‘人身难得’,我们已经得到人身;‘佛法难闻’,我们也已闻到佛法,这种殊胜的机缘甚难希有。现在世界有四十多亿人,试问其中有多少人闻到佛法?实在不成比例。闻到佛法的人,其中又有多少是闻到正法的?
  现在台湾社会神佛不分,将佛作神,将神作佛之事很多。我听同修们说,有些人认为插上令旗都是佛教。佛菩萨、阿罗汉、辟支佛的造像,从无插令旗的。也有把乩童都算是佛教,这皆是很大的误会。所以,闻到正法的人又占几分之几?纵然闻到正法,在一生当中修学成就的,只有净土法门。又有几个人在一生中真正闻到净土法门?所以这样一层层的淘汰,全球四十亿人中,恐怕连十万人都难找到。这是事实,一点都不假。这才真正体会到‘佛法难闻’的真实义。
  此经确实是如来出世所说的第一经,善导大师所讲的‘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弥陀本愿海就是这一部经。这一部《无量寿经》自始至终都是说弥陀本愿。所以,这是如来的正说,如来唯一真传,诸佛真传之宝,希有难逢。
  我们应当知道,要“深思熟计”。‘计’是计画、比较。就是要认真去想,多想想,多比较比较,然后才决定这一生所修学的法门。我们这一生中有一个目标,有一个方向,人生才有意义、才有价值,一生没有空过。
  决定法门之后,就要“专精行道”。这一句是我们修行成败的关键。无论选择那一个法门,修行能不能成就,就看自己是不是专精行道。有同修告诉我,他从小就念观音菩萨,念到现在已念成习惯;教他念阿弥陀佛,念了几句,不知不觉就变成观音菩萨,这要不要改?我教他不要改,‘观音菩萨’一直念下去就好。但是若能念《无量寿经》,念观音菩萨,回向求生净土就大圆满了。甚至于一生中修学其他大乘经典,念得很熟了,也不要改。有人把《金刚经》念得很熟,有人《普门品》念得很熟,《地藏经》念得很熟,都不要改,一直念下去,要‘专精行道’。若要求生净土,怎么办?回向求生净土就行。念《金刚经》、念《地藏经》,念完之后,‘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心行相应就行。这样求生净土,到临命终时还是阿弥陀佛来接引。
  在本经我们都曾经读过,‘三辈往生’里,上辈、中辈、下辈都是专修净土法门的,是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专念阿弥陀佛往生的。末后一段经文,是专门讲‘读诵大乘’回向往生的。这些不是专修净土,修学其他法门,回向求生净土,也都能往生。由此可见净土法门真实广大!阿弥陀佛真是慈悲到极处,并没有说,你念我,我来接引你;你不念我,我就不接引你。那阿弥陀佛的心量就太小,还有分别、还有执著。须知阿弥陀佛接引的对象是心地清净的人,‘心净则土净’。念《地藏经》念到心清净,便欢迎你去,只要你肯去,就接引你往生。念《金刚经》念到心清净,也一样接引你往生,这才知道弥陀净土广大无边。
  所以要‘专精行道’,要专不能杂。同时修两个法门、三个法门,心思就乱,不能专精。无论修学那个法门,标准都是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我们修地藏法门,念《地藏经》,念地藏王菩萨,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这样回向才能往生。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也要念到这种功夫。如果达不到这种功夫,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还是不能往生。由此可知,往生的标准是功夫成片,一心不乱。这是非常重要的。
  ‘专精行道’很重要,特别讲‘行道’这两个字。刚才跟大家讲的是‘专精’。什么是‘行道’?‘行’是日常生活。现在有许多学佛的同修,把学佛跟生活看作两桩事。这样纵然能做到专精,但没有行道。能不能往生?靠不住。因为临命终时如果有一些来找麻烦的,心一乱就生障碍;没有把功夫在日常生活里锻炼。所以,佛在经论里所说的理论、方法、境界,一定要应用在生活中、工作中、处世待人接物中,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一心不乱。我对人一心不乱,对事一心不乱,对物也一心不乱,就是修持的功夫。所以,修行跟生活是一桩事,不是两桩事,不可以分开的。生活就是念佛,就是修行。处世、待人、接物就是念佛,就是修行。这样就行!要把经典的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切实做到。
  我教同修们读经,首先把经念熟。读经这个阶段最长不过五年,三年到五年的时间是学佛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读经有两个目标:第一、是以读诵的方法成就三学,把妄想伏住。初学的人不念经就打妄想;念经,妄想自然不起现行。所以,用这个方法修习‘烦恼无尽誓愿断’。第二、是熟记经文。全部经文都能记住,不必刻意思索,于日常生活中自自然然就能提起观照作用。有了这个条件才能进入真修,要把经典里的道理、教训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佛在经上是怎样教我的,我应该怎样去做。若经文很熟,自然就想得起来;若不熟,临时去查经本,这样修行就很苦,就不容易。所以,经文一定要很熟。
  第二个阶段应当一心专念佛号,经典一天念一遍就够了。念一遍是提醒自己,今天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跟佛在经上讲的教训一样不一样?依照经典的标准改过自新。这是‘行道’,这是真正做修正错误行为的功夫,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要努力去做。
  “年寿旋尽,无可奈何”。人世寿命短促,古人惜寸阴,世出世法的成就,都要靠年轻。年轻人有精神、有体力,好修行。不可以为年轻有为,与人共争不急之务,那就错了。等到退休老的时候再想到修行,为时已晚,真正后悔莫及。
  我们看古时候的高僧大德,《高僧传》及《居士传》,修行开悟证果的,差不多都在四十岁以前。四十岁以后修行证果的不是没有,已经很少。大概修学成就的年龄约在三十到四十岁,少数利根的也有二十几岁就得道,那是根性大利。如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在五祖忍和尚会下大澈大悟,明心见性。六祖会下也有几位年轻的,二十几岁就开悟,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在三十到四十岁这样的年龄真正觉悟。所以,年老修行艰难,这是我们要警惕的。
  世间事得过且过,皆非紧要!应知我们生活在世间的寿命短促,一定要晓得什么事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真正觉悟的人皆知无过于求生净土,这才是人生第一桩大事。诸位要冷静想一想,没有比这件事更大了。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时,后悔已迟,无济于事。因此,修行的机会要认清,要能掌握住。机会失掉再想得到就不容易,非常困难。所以,古今中外真正英雄豪杰,有大智慧的人,没有别的长处,就是能掌握机缘。凡是能掌握机缘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
  这两句是总说。下文教我们认真思考。六道的真相是苦多乐少,苦长乐短。迷惑的人太多,觉悟的人太少。二语足见悲悯有情,深慈厚泽。
  各怀杀毒。
  六道众生因迷惑而各怀损人利己之心,因贪欲、嗔恚、愚痴、嫉妒,而造作杀盗淫妄等极重罪业。冷静观之,此世实为一大杀场。
  恶气冥冥。
  ‘恶气’指邪恶之气,若严重时,往往就在社会大众生活习俗中显著可见。佛法所谓身光,世法所说的气,新名词谓之磁场。实则一切人物自体都有气,都有光,皆有磁场,心地诚净的人,往往观见则知人事之兴衰,国土之治乱安危。就事而论,各人气色不同、各地区的气色也不同。然则今日世界恶气冥冥,佛预知之矣。
  为妄兴事。
  ‘妄’是妄想,指三毒烦恼;‘兴事’是造作。天天打妄想,造作罪业。
  违逆天地。恣意罪极。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
  这五句是说明愚迷造作恶业的下场、果报。他所想的、所做的,与天地都违背。什么是天地?佛在讲解三界的时候告诉我们,色界天人除了修四禅八定之外,还要修四无量心。由此可知,佛经里所讲的‘天地’就是‘十善’,‘四无量心’就是天心,这是天人之德。如果从经典的意义来说,天地之德就是‘孝敬’。《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讲的孝,孝心、孝行,其事理之深广包含了虚空法界。
  ‘三福’第一句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当知世出世间大圣皆将孝敬置于第一位。违背十善,违背慈悲喜舍,就是“恣意罪极”。这种人无所忌惮,为所欲为,以此作恶因缘,天地鬼神确实能“顿夺其寿”。他造的罪业重,造恶到极处,本来寿命很长的,现在变成短命,或致意外的灾难,这是鬼神夺他的寿命。
  一般人的善恶造作都不太大,没什么大善,也没什么大恶,都是些小善小恶。每天虽然都有一些加减乘除,但是还不离谱,距离他报得的寿命,相差幅度不太大,这样命运就能算定。如果造大善大恶,加减乘除太大了,远远脱离他的果报,这就算不准了。短命变得长寿的,是做了大阴功,积有大阴德。‘阴德’就是做了好事,没有人知道。报得深,也报得大。做了些好事,大家都知道,立即得到表扬,个个称赞、夸奖,现世报掉,福德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为善,不要人知道。造恶则希望知道的人愈多愈好,因为这个人骂你一句,那个人哼你一声,就把所有的罪业都报掉了。所以,希望罪恶表扬出来都报掉;而善行需要积起来,积功累德。做错、做坏事情,有坏念头,知道的人愈多愈好。千万不可颠倒,自己做的好事处处表扬;坏事隐瞒著不让人知道,将来果报都在三途。
  “下入恶道,无有出期”,这是讲堕落三恶道很容易,出来则非常困难。
  若曹当熟思计。
  这是佛劝勉我们的话。‘若曹’就是你们大家。此是汉朝时候的术语,当时称大家就叫‘若曹’。你们大家应当熟思、熟计,就是认真的多思考,多比较比较。善恶的果报,要多作比较,然后才有所选择,才真正会觉悟。
  远离众恶。
  ‘众恶’归纳起来就是十恶业。十恶一定要远离。十恶:身之杀、盗、淫;口之妄语、两舌(挑拨是非)、绮语(花言巧语)、恶口(说话很粗鲁很难听);意之贪、嗔、痴。乃至一切损人自利之心行,一切恶业,感招恶果。佛言‘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故教我们要“远离众恶”。
  择其善者。勤而行之。
  不造十恶就是十善。不杀、不盗、不淫—身三善;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口四善;不贪、不嗔、不痴—意三善。凡是令众生得善利之心行皆是善业,佛教我们要认真去修。尤其诱导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同生净土,不退成佛,乃世出世间第一无上无比之大善,大智大德者必定认真修取。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世间人所贪图的,所竞争的就是“爱欲荣华”。能不能得到?决定得不到。所得到的不止是昙花一现,转眼成空,了不可得。如果我们头脑清楚一点、冷静一点,看看这个世间,看看这些熟悉的人,这一生几十年当中的苦乐兴衰,看清楚了,就明了确实是不能常保。
  真正有智慧的人,自己的生活,物质的享受,水平愈低愈好,少造业。不跟人比赛,心安理得,这一生过得很平安、很自在。现在是乱世,乱世当中,平安就是福,是真正的福报。要晓得,“皆当别离”,只差别离的早晚。“无可乐者”,得到的时候,好像是乐,离别的时候苦就来了。不得,则无乐,也无苦,苦乐都没有,才是真正幸福清心自在的正受。这个事实真相要看清楚。
  当勤精进。生安乐国。
  佛在此认真的劝勉我们,应当要勤奋、要精进求生西方净土。‘安乐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唯有往生西方净土才永远真正得到安稳,真正得到快乐。极乐世界之外,没有安乐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217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