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226

      殃恶未尽。终不得离。
  此句讲堕落地狱,所造的恶业,没有受尽,就不能出离地狱。几时受尽,几时才能出离。过去人造重罪的机会比较少;现在人造极重罪的机会很多。例如著作,现在写书的人多,印刷很便宜,流通很广泛。假如写的是邪知邪见,误导众生,将来一定堕地狱,在地狱受罪。那些众生吃亏上当,都是作者的罪业。什么时候才能出离地狱?必须等书在世间完全消灭才能出来;只要还有一本在世间,就出不来。现代有录音带,假如录音带流传很多,这个世间还有一卷存在,堕地狱就出不来。这是教我们说话不能不小心,决定不能误导一切众生,知道误导一切众生,业果之可怕,堕大地狱。
  这些录音带、书籍散到那里,怎么收拾?没有法子收。太可怕了!从前印刷术不方便,很不容易流通,分量很少,很多东西失传。好的东西失传了可惜;坏的东西失传,作者就从地狱出来。所以,今天这个社会,愈想愈可怕,真的步步是陷阱,都会掉到地狱去;一步一步都要小心谨慎。
  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这是总结三恶道。‘辗转’是在六道里轮回,无法超越。以时间来讲,‘累劫’是极长的时间,想出离很难。堕入进去容易,出来太难。所以,佛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六道的状况,其他五道说得不多,讲地狱道就占整个六道经文的二分之一。为什么佛说得这么详细,就是告诉我们,地狱太容易进入,最难出来。真正是苦口婆心教导我们,希望我们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误蹈地狱门。我们读了,不能不感激。恶道之苦痛是无法形容的。经上说,阿罗汉有‘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生生世世的事。阿罗汉的能力,能知过去未来五百世事。他想到从前造恶业堕地狱,在地狱受苦的状况,尚且心有余悸;提到地狱,身上就出血汗,还吓得这个样子。一般人遭到极大的苦难,想到身上发冷汗,阿罗汉是流血汗。这是经上告诉我们的,皆是事实。
  我们过去在地狱里,那个人没堕过地狱?人人都堕过地狱。现在又到人间来,只因隔阴之迷,前世的事忘得干干净净,都不记忆。现在我们还拼命在造恶业,还不觉悟,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们过去世是从恶道来的,恶道‘习气’还在,还有造恶的习气。有人天生纯善。我这次在新加坡遇到一位同修,他每天来听经,带著他的小孩,十一岁,天生善良。电视上凡是打架的、暴力的,他都不看;遇到这些镜头,转身就走。这就是天性纯善,没有恶习气。不像有些小朋友看到暴力,愈看愈喜欢,还模仿,学打架,而他不忍心看这种镜头。从这个地方看,他是经上所讲从善道来的,家里没有人教他,天性善良。从恶道来的,仍带著恶习气,不需要人教。
  第二、社会环境,这是‘缘’。今天社会环境的缘不好,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接触的皆是恶缘,不是善缘。今天在这个社会,讲仁义道德,人家会骂头脑太旧,落伍了,应该被时代淘汰。今天的头脑要狠、要毒,什么坏事都敢做,以为这样才是现代人。这怎么得了,恶习气加上恶缘,怎么不造恶!造作恶业,待寿命到时,又回到恶道去,就与《地藏经》说的一样。地藏菩萨辛辛苦苦在恶道里劝导,好不容易回头,动了一个善念,出离恶道;没过几天又回去了。地藏菩萨很辛苦,地狱众生很难度。虽出离了,但很快就返回。到人间打个转,又造许多恶业,麻烦事在这里,这就是“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像这些事实,都是世间六道轮回的真相。
  佛在经上这样说,如果我们冷静观察眼前的社会,将生活环境与佛经一比照,佛说的一点都不错。古圣先贤的文字能流传到后世,都是劝人为善。所以,后世的善人,或者得利益之人,为了感激,为了报恩,将这些著作辗转流通,使大家都能得到善言的劝导,能冷静的反省,改过修善。这是大德、大善。
  下面经文,说明所以然的道理。前面所说是就事论事。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
  ‘自然’就不是人造的;人造的就不自然。不是人造的,是自然有的。怎么会有?由自己心里变现的。造恶之人,晚上作恶梦;人修善,晚上作好梦。人念佛,作梦也念佛。梦境从那里来的?“自然有是”,不是造作的。地狱三途也是自然有,是业力变现的。今天世界上有很多人幻想,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要是问他想的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到底有没有?我们学佛的人会说,有,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学‘唯识’的人对这个道理更清楚、更明了、更透彻。要是什么都不想,就什么都没有,永嘉大师说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世界都没有了,因为妄想断了。‘觉心离念’,真正觉悟的心,心里没有妄念,有念皆妄,觉心没有妄念。当知想什么,变什么。想好,还是不想好?想多了,太复杂,太麻烦,太苦了;想得愈少愈单纯,生活愈舒适。十方一切众生,想得最少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除了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想,所以世界名为极乐,一切万象真常不变。
  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这就是常说的‘因果不虚,必受其报’。大乘经上常讲,‘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是觉悟的人,他怕造不善之因。众生迷惑颠倒,不晓得是非善恶,天天造作恶业,果报现前,虽害怕也来不及了,害怕还是要受。“虽不即时暴应”。‘暴’与果报的‘报’是相通的。此经是汉朝时翻译的,当时文字少,有许多字是通用的。后来造的字多了,才分开使用。‘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要谨慎,要觉察,决定不能迷惑。迷心就糟了,造的业,不论是有心造的,无心造的,都要受报。无心造的是过,报得轻一点;有心造的是罪,报得就重,没有不报的。
  佛法讲‘果报通三世’。第一、‘现世报’。现在这一生受报,这是善恶造得重大的,这一生就把命运转变,就得到报应。第二、‘生报’。指来生受报,果报不是在一生。第三、‘后报’。后报就不定是那一生那一世,也许是千万亿劫以后。因为果报一定‘因缘具足’,才会有报应。现在造的是因,若缘不具足,果报不会现前。但业因存在,早晚遇著缘,果报就现前,所以佛门常讲‘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我们过去生,必然是善恶业都造,这一生很难记得。从小到现在,我们起心动念造了些什么业,自己心里都有数,都明了。
  读经知道事实真相后,就要真正忏悔。忏悔有理忏、有事忏。‘事忏’是断缘,不能断根,就是从今以后再不作恶,在这一生中的恶缘断了。纵然有恶因,没有恶缘,这一生不受恶的果报。有恶的因,这一生还继续不断的造恶,缘就有了。因缘具足,这一生恶报就现前,非常快速。我们有善根,这一生断恶修善,恶的缘断了,善的缘天天增长,天天修积,善报就可以提前。最善的报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生世世的恶业都转过来。过去生中的冤家债主,欠他命的也好,欠他债的也好,都不在乎。要不要还?当然要还。怎么还法?作菩萨去度他,去教化他。因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切皆是性德流露,还钱很容易。自性中有无量的财宝,可以加很多倍还他,令他生欢喜心。到西方极乐世界才有这个本事;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行,没有智慧,也没有能力。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淫骄纵。任心自恣。
  这段经文是讲‘盗戒’。盗的范围非常广大,与贪欲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贪心,没有欲望,决不会犯这种过失。所以,经文一开端就说“不顺法度”。‘法度’含有佛的教诫以及世间法律规章、风俗习惯,乃至道德观念,都包括在这两个字中。简单的说,‘法’是法律;‘度’就是衡量的意思。也就是常讲的‘分寸’,不超过,也不能不及,要有一定的度数,这就如理如法。如果‘不顺法度’,就产生两种现象:一是超过,超过的现象就如我们世间所讲的谄媚巴结;一是不及,不及就显得傲慢。举例来说,现在国家规定的礼节,最敬礼是三鞠躬,这就是‘度数’。若我要表示特别恭敬,行四鞠躬,这就超过,显得谄媚巴结。或者,以为我的诚心到了即好,何必要三鞠躬,两鞠躬就可以,这就显得傲慢。所以,超过与不及都是‘不顺法度’。
  由此可知,‘顺法度’即是‘持戒’、‘守法’、‘守礼’。在佛门里,还保留著一些古礼,世间已经没有了。佛门古礼中最普遍的是五体投地的礼拜,这是世间看不到的。我讲经的时候,也曾多次讲过,佛教若不能现代化、本土化,对于佛法弘扬推展一定有障碍。世人看佛教徒见到法师要行跪拜礼,于是他就不学了。这是古礼,把现代人学佛的意愿打消了,这是过失。我们是要人家来接受佛陀的教育,而不执著这些形式。这是古代的形式,我们是现代人,所以见佛像,拜佛可以;见到法师,无论是什么地位的老法师,名气再大的法师,问讯就好;而且一问讯就好,不必三问讯。这是现代的礼节,合掌还保留一点古风,古今合璧,不必跪拜。
  还有一点,即使是跪拜,要看在什么场合。有些场合中我们是在演戏,演给没有学佛的人看,让他们看了觉得佛法这样隆重,诱导他来发问,这是制造机会教育,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便,一种手段。所以,拜佛三拜;拜人只有一拜。我们可以说‘礼拜法师三拜’,法师必说‘一拜’,就行一拜;不说也是一拜。这是佛门一般的礼节,我受戒时,戒和尚道源老法师告诉我们的,拜师都是一拜,没有三拜的。
  ‘法度’是法律、风俗习惯,都要遵守。我们到一个地区,要遵守某个地区的法令规章、风俗习惯,才有利于佛教在那个地区弘扬,在那个地区顺利的发展。‘不顺法度’,当然在心理上就不正常。不顺法度的事太多,说之不尽。譬如,‘奢淫’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奢侈。‘淫’字不一定指男女,譬如雨下得太多,称为‘淫雨’。凡是事情做得太过分,都叫做‘淫’。无论是那一方面,这种风气在社会上是非常不好的。近几年,几乎经上所讲的这一段,就是我们台湾社会的现状。读了之后,确实要认真反省。“骄纵”。‘骄’是骄慢;‘纵’是放纵。丝毫的约束,都不愿意遵守,这是目前社会动乱的现象。
  “任心自恣”。现前的台湾社会,外国人常常批评我们,台湾实在是太自由、太民主。民主自由过了头,就变成社会不安,社会动乱,变成无政府的状态,这是很可怕的现象。我问他们,为什么到外国来?外国生活很苦,生活相当艰难,赚钱不容易。差不多十个中就有六、七个告诉我,对台湾社会不安感到恐惧。这是他们移民到外国的理由,实在很值得我们深深的反省。‘任心自恣’就是过分。台湾过分的自由民主,是我们在全世界任何国家见不到的。
  居上不明。
  这是说在社会上作领导的人,无论团体大小。佛门的寺院道场,住持就是‘居上’的。‘明’是智慧,洞明事理因果之谓。领导人没有智慧,没有深远的见识,眼光短浅,后来一定有严重的问题发生。无论是世间或者出世间法,这也是我们普遍能见到的。
  在位不正。
  这是指领导人所任用的干部,前句是说长官,此句是指部属。中国俗话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领导的人没有智慧、没有眼光,他手下的部属就很难做到奉公守法、负责尽职。做不到还不要紧,恐怕还有更不好的事情发生,如古时宋高宗和秦桧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陷人冤枉。损害忠良。
  宋高宗居上不明,秦桧在位不正,为一人之名位利益,不顾国家人民的利益,陷害岳飞之事,人人皆知。这些事从那里发生的?前面讲的贪嗔痴、嫉妒障碍。见到贤能的人,不但不知道尊敬,不知道效法,反而设法把他除掉。这些事,古今中外皆有,但没有现在这么多。现在的社会现象,几乎全世界每个地区都能见到,所谓贪污分子、特权阶级皆是这一类。今天世人都知道,台湾是全球最富有的地区,可是富而不乐,我们有许多忧虑、困苦不能解决。当然,归根究底是‘教育’的问题。所以,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是要整体往上提升,不能偏在一边。经济提升,道德下坠,其结果就是‘富而不乐’;不如道德提升,经济衰退一些无大妨害。古人讲‘贫而乐’,现在我们生活是‘富而不乐’,这很冤枉。所以,教育确实是要全面调整,全面求进步,决定不能偏在一边。历史上,无论中国、外国,国家强盛的时候,无不是文化经济普遍的提升,人人明理守法,遵从伦理道德,人民才真正得到安和乐利,真正享福。今天教育失去平衡,造成社会混乱的现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226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