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无上”,这一句劝你发愿,也就是劝你发无上菩提心。无上的志愿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如果我们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志愿无上,那是常寂光土的上上品往生,这就真的是无上。这一生要把目标定在这里,就完全正确,丝毫错误都没有。
“净定安乐”,现前就得到的受用。一直到成佛,‘净定安乐’的程度愈来愈深,境界愈来愈广。这是学佛人跟世间人讲求享受不相同的地方。学佛人的享受是‘净定安乐’,世间人享受的是物欲,五欲六尘,他不懂得净定安乐。‘净定’就是如如不动。不但在世法不会被诱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起心不动念;在出世间法,无量的法门摆在面前,我今天已经选定了《无量寿经》,选定了持名念佛,其他的法门、经论,我也不起心不动念,一切放下。
有人疑惑,就依一部经行吗?靠得住吗?还是多学几部比较可靠!应知不是不能多学,四弘誓愿里教我们‘法门无量誓愿学’,我在讲席里讲得很多,也讲得很明白,广学法门在什么时候?必是在烦恼断了以后才学。烦恼没有断,智慧就不开;没有开智慧,学许多法门,学的都是邪知邪见。经上讲的还是邪知邪见吗?经上是正知正见,你学了就变成邪知邪见。为什么?好像醍醐,醍醐是好的;你的杯子是盛过毒药的,不干净,有毒;醍醐装到你的杯子里就变成毒药。不是佛法有毒;烦恼是毒。贪、嗔、痴是‘三毒’。一定要先断烦恼,然后再接受佛法。烦恼断了,佛门称之为‘法器’。你是法器,才有资格接受如来大法。我的杯子洗得很干净,确实是消过毒了,我现在来盛醍醐,即能得到醍醐的受用,才真的是好东西。道理即在此。
我们今天选择一部经,一个法门,主要是断烦恼。断烦恼是修功,愈简单愈好,愈精纯愈好,功夫容易得力。因此,根性利的同修,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烦恼轻,智慧长,这一生中就可以涉猎一些大乘经典。我们自己根性利不利,不要去问别人,自己仔细反省就知道。人贵自知,自己要知道自己,要认识自己。如果根性差一点,妄想多、烦恼习气很重,就必须一门深入。广学多闻,等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来学习也不迟。当知有生之年岁月甚短,把力量集中起来断烦恼,专修一心不乱,这就对了。一心不乱修不到,至少也要修到‘功夫成片’,这个目标,可以说是人人都做得到。
所以,古人以这个目标来衡量,称念佛法门为万修万人去,就是‘功夫成片’是人人可以得到的。虽然说人人能得到,为什么我们得不到?我们念佛念了这么多年也没得到,这不是你根性的问题,而是你在方法上出了差错,你没有把万缘放下。你要想真正做到‘功夫成片’,必须把世缘看淡,必须把它放下,你就会得到。世缘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上放下,心里放不下,一点用都没有。是要你心上放下,事上不放下没有关系,事不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最怕的是心上放不下。事放下是错的,反而给人毁谤佛法的机会。
所以,佛弟子做事比一般人更认真,更负责;事情做完了,心里决定没有牵挂,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这就对了。这是讲真正的修行,即是‘志愿无上,净定安乐’。心安,身就安。‘乐’是法喜充满,喜乐是滋养身体最好的养分。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人有喜事,精神格外的好,很兴旺的样子。法喜充满,精神就饱满,所以‘净定安乐’,我们现前就应当得到。
这四个字,前一是因,后一是果。心不清净,就得不到定。你看经题上清净、平等,‘定’是平等,心不平等怎么可能有定?对于一切万法,皆能平等看待,心就定。心定之后才安,心安,身也安,才有快乐。
所以,你要想得到真正的快乐,要从清净心做起,这是讲功夫。前面两句是讲‘自性’,接著两句是讲‘功夫’。‘志愿无上’是发菩提心,‘净定安乐’是真实的功夫,真正的受用。功夫纯熟就开悟,就像大势至菩萨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一旦开达明彻。
“一旦开达明彻”即是禅宗的‘豁然大悟’,净宗的‘理一心不乱’。‘净定安乐’是功夫成片以后的享受,直到事一心都是这样的境界。开悟就入理一心不乱。‘达’是通达,‘明’是明了,心开悟之后就一切都明了通达。‘彻’字用得好,有了这个字,‘悟’才是究竟圆满的觉悟。‘圆觉’就是经上讲的‘无上正等正觉’。通常是正等正觉,有‘明彻’就决定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时候,宇宙人生的真相才完全通达明彻。
自然中自然相。
“自然”是自性清净本然中,自自然然流露出无量无边的事相。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现象从那里来的?是自性自然变现的。既然万象是自性自然变现的,现象原来就是自性,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古人所谓‘当相即道’,‘相’是法界依正森罗万象,‘道’是自性。性在那里?相即是性,性即是相,这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即事而真,事就是理,那一法不是?法法皆是!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可是要真正悟入这个境界才是;不入这个境界,你迷在里面,十法界苦乐情形完全不同。悟入这个境界之后,十法界还有没有?有。苦乐有没有?没有,就是五种受,苦、乐、忧、喜、舍,都没有。
菩萨契入此境界时,十法界的感受是平等的,称‘正受’。由此可知,没有入这个境界,你的一切感受是不正常的。正常的感受里面没有苦、乐、忧、喜、舍,连舍受都没有,这才是‘正受’。这个时候,菩萨法界里称‘一真法界’,而凡夫眼里则是‘十法界’。澈悟的人看是一真法界。十法界跟一真法界不是两样的,是一样的。我们觉得十法界是十种不同的感受,苦乐相差很大。菩萨一真法界是平等的感受,没有苦、乐、忧、喜、舍的时候,才是平等的。此是迷、悟不相同。
所以,迷悟在心,不在境界,境界没有迷悟。‘自性’没有迷悟,‘现象’也没有迷悟;‘理’没有迷悟,‘事’也没有迷悟。迷悟在我们一念之间。这是看出‘自然中自然相’,看出这一切万物,十法界依正庄严跟自性的关系。此是世尊为我们一语道破事实真相。
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这两句就是现代科学家所研究探讨的宇宙来源。万法从那里来的?人到底是不是猴子变的?科学家研究这么多年,还没有结论;而佛法里却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是讲宇宙万象;‘根本’是讲真性本体。万法讲自然,不是外道讲的自然。佛法讲因缘生法;外道说一切法是自然生的。佛法不讲自然,讲因缘生的,因缘生法。因缘是破自然的执著。因缘生法正不正确?也不是真正的正确,佛法不得已用它作为破执的。
从近处看,因缘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从深远一层观察,因缘也不能成立,因缘也讲不通。《楞严经》说到真相‘非因缘非自然’,《中观论》讲‘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这些皆是讲真话,就是此处‘自然之有根本’。你了解事理的真相,才知道‘全妄即真,全真即妄’,就在妄相上,就在一切世法里,就能证得清净的本性。‘根本’就是宇宙万象的本体—真如本性,就是自性。
禅宗里(禅宗根性是真正上根利智)所契入的境界,往往就是即事而真,就在大自然现象里澈见真心,见到自己本来面目;正是《楞严经》里讲的‘常住真心’。
“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前‘自然之有根本’,是讲万象必有能现的性体。所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随顺有情的业力(妄想执著)生起变化,千变万化,这就是‘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性能现,识能变。能现的是性体,能变的是情识。好像我们电视的萤幕一样,能现相的是一种能力,现相生起变化的又是一种能力,这两种能力都属于本能。明了通达这个道理,才知道佛法修学用功有真实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就是此地讲的‘转变最胜’。所以,佛在金刚般若会上教人‘应无所住’之后,仍要教人‘而生其心’,理即在此句。
什么动力让他转变?‘念头’,所以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这个原理,即知若天天想佛,必定变成佛。转变最胜,就变成佛境界。你想菩萨,就变菩萨。想什么,变什么。这不是诸佛菩萨主宰的,也不是上帝主宰的,更不是阎罗王主宰的,是你自己念头在主宰。
六道轮回,十法界从那里来的?从心想生。佛心清净,没有杂念,所以他看十法界都是佛法界。宇宙万象随众生心变,凡夫妄想纷飞,看到诸佛菩萨也是凡夫。一个心地纯善之人,看到这个世间人,个个都是善人,没有一个不是善人。心胸险恶的人,看这个世间没有一个是好人,是同样的道理。
佛教我们修行,理论的基础就建立在此,所以教你‘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为什么不想佛,为什么不念佛!常常想人的好处,这个人将来一定生‘三善道’;常常看别人的坏处,这个人将来一定堕‘三恶道’。善、恶两道皆从心想生。你明白事实真相,善恶两道都不要,就一个目标想成佛,志愿无上。劝你念佛好,人人做得到;你也不知道怎么好,也未必能相信。什么原因?不明了宇宙人生的道理与事实真相。真正清楚明白,没有怀疑,断疑生信,信心才能建立。
这句经文不但包括外面自然事相的千变万化,也包括一切有情众生的心念变化。转变更不可思议,佛经上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外面的事相环境;‘正报’即是人心。今天我们晓得这个世界人心在变,尤其是这几年,变化太大。不是向善方面变,是向恶的方面变,后果实在不堪设想!为什么有这种情形?这是教育的宗旨方向出了问题。世间这几十年的教育,把德行、人文、人本疏忽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是来做什么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晓得,造成这个社会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乱,人民要受苦难。如果要恢复孔孟的教育,我们从今天做起,要能收到教育的效果,至少也要三十年之后,不是眼前就能见效的。而效果最快速的、最有效的,则无过于佛法。
所以,佛弟子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晓得现实状况,自己努力修行,再把佛法介绍给你的亲戚朋友,普遍的推广,就能挽救一个地区的劫难。在一切法门里,效果最殊胜的、最快速的无过于《无量寿经》。我们今天读的这个经本,因为字数不多,分量上来讲非常适中,不太长、也不算短,经文里面对于性相、事理、因果,都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这是难得的一部好经!所以,古德赞叹这部经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这是大乘经,一乘经的精华、精髓。我们这一生能得到,是真正有福。没有遇到这个法宝,大的劫难都过不去!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真正圆满达到止于至善。它的道理能贯穿一切法,尽虚空遍法界都不出这个理论。这两句是讲万物都从自然性德里流出来的。
“郁单成七宝”。‘郁单’是北俱卢洲的别名。佛讲我们这个世界,中央是须弥山,须弥山的四周各有一大洲,郁单越又名北俱卢,北方大洲名,其中人的福报很大,无须工作,衣食自然,所以他们很幸福,而且寿命很长,不生病,没有短命夭折的。那个地方七宝是自然生长的。经上举这个例子,说明极乐世界一切万物成就的自然,就像北俱卢洲一样。我们此间的生活,要很勤苦的耕耘,吃的五谷杂粮要去种,衣食住行皆须艰苦经营。北俱卢洲则不需要,甚至于树上都结面包,拿下来就可以吃,用不著去处理。他们的福报多大?几乎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西方极乐世界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吃什么,东西都摆在面前,不需要经营,不需要造作。北俱卢洲人的福报也是如此,当然比起西方世界还差得很远。这是佛在此就近举喻。
“横揽成万物”,这是说一切万物依正庄严,都是从自性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光精明俱出”。‘光’是光明;‘精’是精美;‘明’是明净。我们常讲真善美,到底有没有?有,真有!但是在我们这个世间却是有名无实,没有真善美之实。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真善美。‘光、精、明’三个字,可以用真善美来解释。
“善好殊无比”。‘殊’是殊胜。十方世界都不能为比,极赞西方世界的依正庄严之乐。此品题为‘寿乐无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