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总括身、口、意三业,“皆当自端”。经云,‘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不要别人来约束,自己要知道检点,要知道用功。用功要重实质,形式没有关系。我也跟诸位同学说过,形式主要的目的,一是表自己的敬意;另一更重要的意义是启发其他的大众,表演给别人看。让别人看了之后,对佛法生起恭敬之心,引诱他入佛门。所以,在大众之中,要讲求律仪;个人修行以戒定慧、觉正净最为重要。这点要晓得,因为个人修行如果也很重视形式,必有一类众生就不能得度。那一类众生?怕约束,怕规矩太多、仪式太繁的,他就不敢来学佛。
所以,佛在《法华经》里讲,末法时期一定要弘扬大乘,才能普度一切众生。现代是开放的时代,思想开放,行为也开放,若约束得紧,大家害怕,都不来了。古时候是封建时代,思想保守,行为也保守,每个人都很拘谨,所以弘扬小乘非常适合。今天的时代,还要用保守的小乘法,只能度一类保守的少数人;多数心胸开放的人,就度不了。佛开示无量无边的法门,是度无量根机的众生,门门第一,不能说这门比那门优越。门门平等,门门都好,只是度的对象不同。有人很重视戒律仪式,固执成见,小乘法就度这一类众生。他一见到就生欢喜心,认为这样严格,才是佛法;而大乘一切开放,以为他们没有修行,不是佛法。大乘心量的人看到小乘人的作法就害怕。佛的善巧方便无机不摄,普度一切众生。
身心净洁。与善相应。
佛在此教诫我们。‘与善’的‘善’就是清净心,就是平等心,就是觉心。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是本经大善的标准,身心要与此相应。
勿随嗜欲。
万万不可随顺自己的贪心,随顺自己的嗜好,那就错了。‘嗜欲’是烦恼习气。不可以随顺烦恼习气。
不犯诸恶。
此句指‘身业’。一定要持戒,一定要守法,不作诸恶。
言色当和。
此句指‘口业’。我们的言语,对人要和颜悦色,如普贤大士之礼敬诸佛。
身行当专。
此句是佛真心全体显露,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苦口婆心劝我们,修行证果,成功秘诀就是身行要专一。
动作瞻视。安定徐为。
此句是讲佛弟子生活的风度。佛经里讲‘威仪’,世法里讲‘风度’。不论是行、住、坐、卧,所表现的仪态要安祥,要缓慢;不要仓促,不要慌张。
作事仓卒。败悔在后。
行持上不稳重,表示心不定。如果心是安定的,行为一定非常稳重,不会表现得慌慌张张。作事仓皇失措,总难免失败与后悔。
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如果所行不慎重、不如理、不如法,我们修持的功夫就丧失。‘谛’是真实。若不是真实的修行,心不真诚,行持言语不真诚,所用的功夫皆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也就是迷惑颠倒,盲修瞎练。
如贫得宝第三七
此品标题是从比喻上说。佛在经文中告诉我们,善因必得善果,劝勉我们努力精进,断恶修善。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此节经文是世尊对我等止作双勖。‘汝等’指当时与会大众。引伸它的意思,凡是后世读到《无量寿经》,听到《无量寿经》的众生,都包含在内。我们每一位同修也都在佛的呼唤之中。“广植德本”。‘广’是广泛;‘植’是种植;‘德本’是四弘誓愿、六度、十愿。如果以净土法门来说,‘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万德之本’。古大德讲得很明白,这一句佛号,不但是正修,也是助修。我们看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在《弥陀经》注解里讲得很详细,在净宗行门中,持名是‘正行’。除了一心专念之外,我们的身体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不能脱离这个社会,不能脱离广大的群众。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处世待人接物?佛在此一再叮咛、嘱咐,苦口婆心告诉我们“勿犯道禁”,不要违背道理,不要触犯禁戒。
学佛的人,第一要‘守法’。佛教给我们的教诫,必须遵守。‘道禁’不仅是指‘戒条’,戒条范围太小。凡是佛在一切经论里的教诫,我们都要遵守。除了佛的教训之外,世间的法律、规约、风俗习惯,都要遵守,都不可违犯。世出世间的禁戒很多。为什么有这么多禁戒,无非是维系社会秩序,世界和平。人人守法,社会自然就和睦,所以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今天这个世界,国与国之间有许多条约,都在道禁范围里。要想把前面两句做到圆满,以下三句就很重要,定要忍辱,定要忍耐。为什么会触犯道禁?因为忍不住烦恼,情绪控制不了,就触犯法令规章。所以,一定要学忍辱,凡事都能忍,都能让。菩萨六度里就特别强调忍辱、精进。唯有忍辱的人才能精进,他有耐心,样样守法,样样守规矩,心就定。唯有清净心,学道功夫才能得力。无论修学那个法门,把握这个原则,那有不成就的。修净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
精进的‘精’是专精。善导大师在《观经上品上生章》注解里开示提醒我们,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因为现前的社会,几乎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有一些人来告诉你:学这一部经,念佛法门不能成功,你要广学多闻。说这些话的人引经据典,我们听了怎么办,是不是再去学很多法门?祖师也引经据典告诉我们:即使是阿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各个人也引经据典,尽虚空遍法界的人都来劝你,说念佛法门不能成就。你怎么办?你一定要肯定佛讲的话是究竟了义,决定不错。你要有智慧分析给他听:你引的经典不错,我也很尊敬,那是佛对某一类根机的人说的,某一个时代说的,某一个地区说的;说得对,没错,对那些根性的众生有用。我不是那个时代人,也不是那样的根机,我还是老老实实依此经学念佛法门。一门深入,决定不改,绝不动摇,你这一生就成功,这是‘精进’。
更进一步,就是十地菩萨来跟你讲、等觉菩萨来跟你讲,人数也是尽虚空遍法界,都引经来劝你:你学净土法门不能往生,不可靠,要广学多闻。你也要照前面的话来说,增长自己的信心。即使诸佛菩萨来劝我们,也不动摇。这个心就真正定了,决定不动摇。不但是祖师大德苦口婆心的劝勉,教诫我们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细想,是有道理。即使我们在眼前看到的,不要说过去,就是最近这些年往生的,只受持一句阿弥陀佛,都能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这些人是现身说法。他们只依一句佛号都能成就,依一部经怎么不能成就?你把这个事实真相真正搞清楚,才决定不会动摇。
善导大师的《四帖疏》必定要读,黄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注解里引用不少。这是我们讲的‘精进’,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念佛的秘诀,‘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三句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的‘净念相继’。只要做到‘净念相继’,自自然然就‘都摄六根’。不要再分别,我要怎样摄受六根。愈想,妄念就愈多;愈想,心就愈散乱。只要记住一句‘净念相继’,就成功。‘净念相继’就是此处讲的‘精进’、‘专一’。
佛说给与一切众生乐是‘慈心’,拔一切众生苦是‘悲心’。慈、悲可以连起来讲,因为拔苦,就与乐。‘与乐’当然就‘拔苦’。‘慈悲’是一体的两面,一个得到,两个都得到。慈心就是爱心,佛门里不讲爱心。因为爱是感情的,是情识生的;慈是理性的,是理智的。爱一个人,若不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教他离苦得乐,来生怎么办?依旧搞轮回,还要堕三途,这就不是与乐。要给他生生世世得究竟乐,这才是真正的慈。要想使众生真正能生生世世离苦得乐,不是我们能力可以做到的。这话是真的,但是念佛的人则不然。
我们为什么念佛,还不是希望生生世世永脱苦海,得究竟圆满之乐。目的在此。今天我们知道这个方法,把这个方法再教给别人,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这与诸佛如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能力,可以说是无二无别。修学别的法门那有这个能力;修学念佛法门就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的‘慈心’。我们能教一切众生,无论他信,或者不信,给他作增上缘,使他在这一生中有缘见到阿弥陀佛的形像,听到阿弥陀佛的佛号声。这就是慈心,就是大慈大悲。
我们印小张的阿弥陀佛像,到处跟人结缘,尤其是海外与大陆。这是慈心的流露,事虽然很简单,用心可不容易!佛在经上常常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要是能信,依照这个方法修学,他一生中决定能成就。他若不信,不能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在阿赖耶识里落下金刚种子。将来,也许后世,也许多生多劫以后再遇到念佛法门,这个种子就起现行,起作用,他就能欢喜接受,毕竟得度。所以,不能看轻我们送人一张小佛像,劝人念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大事因缘,不是小事。世间一般无知的人,看这是小事,没有什么。其实这一生中,没有比这桩事更大的。这是真正的慈心,真实的慈心。
我们明了这个事实真相,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人,或是对一切众生,我们常常念阿弥陀佛,使他能听见。这都是慈心帮助他离苦得乐。我们在生活中能节俭一点,把多余的财力用来弘扬净宗。末法时期,最契众生之机的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所以大家听起来特别欢喜,比听其他经论欢喜多了,这就是很好的证明。不但中国人欢喜,跟外国人讲,他们也欢喜。我们知道,这一部经典普度末法一切众机,正如经上所说的,将来佛法在此世上灭尽,这部经最后灭,还能在世间住世一百年。
今天要把佛法介绍给广大群众,介绍什么法门好?自然是净土法门。所以,这部经典要多印。世界有四十亿人口,中国大陆就有十二亿人,我们才印了几十万本,不够分配。一定要发心!目前这个社会,真的证实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讲的‘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说明现代人喜欢听的多,读的兴趣没有听的那么浓厚。录音带的流通比经书收的效果更大,但是两样都重要。因为录音带的寿命毕竟不能长久,听几十次之后,音声就变质。我们这次到大陆,很多听了录音带的同修们来告诉我,翻录次数太多,都不清楚,希望我们能有清晰的带子再送他们一套。而经书就不会随著时间磨损,可以常住在世间。两样工作,我们都应当努力做,真正帮助人念佛,鼓励人得到这一部无上的法宝。这几句都是从原则上讲的。
佛又告诉我们一桩事,我们可不能发生误会。“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因此,我们不能小看娑婆世界,这个世间虽然不好,但是对真正修行人来讲,也很不错。因为在这个地方修行一天,超过在西方世界修行一百年。要是不相信,我举一个例子给大家作为参考:我们这次到大陆观光参学,看到大陆上的修行人,觉得他们修行一天应该胜过我们一月;百年、一年不敢讲。你们去过大陆,他们虽然生活在苦难中,但道心却比我们真实恳切。我们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修不修无所谓,不肯认真。他们在那个环境里修行认真。譬如,我们今天得到经书,不算什么,没瞧得起;而他们得到一本经书,如获至宝。我们今天听录音带,稍微有一点杂音就不听了;他们的音带杂音很多,听都听不清楚,还是当作宝贝,还在聚精会神的仔细听。印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是我们比不上他们的。
同样的道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学的环境一帆风顺,永无障碍,则不及此地精进,突破障难,受尽苦难。这是在此世界真精进的难能可贵处,退缘极多而能不退,故曰胜过极乐。既然修行一天胜过无量寿国一百年,为什么我们还要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寿命短促,诱惑的力量太强大,虽一时精进胜过西方,但是自己终究是保不住自己,再得人身有隔阴之迷,前生所修的功夫退失得干干净净。怎么晓得?我们在座的每位同修,过去生中都很努力修行,想想现在怎么样?岂不是都退得干干净净。如果不退转,大家早就成佛了。佛在本经上说得很多,也作了证明,末法时期,接触到这一部经典能生欢喜心的,都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可见这个法门,我们过去生中修过不少次。为什么没往生?原因是临命终时,还是有牵挂,还是放不下,就被这事误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静平等觉经》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