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21

下面四点是从外表上面去讲的,“种性下劣”是说这位法师出身不好。比如我们常说某人出身很好,像阿底峡尊者,他的家庭背景很好,表示这个人的前世因缘很好;而现在这位法师出身背景不好,种性就是指出身背景。然后又长得很丑,讲起法来又是文辞鄙恶,不文雅,声音又很怪、很粗!实际上这些跟法的内涵没有直接关系,就以我刚才举的比喻盛甘露的碗来说,我们现在要饮用的是甘露,不是碗;假定要吃碗,那当然这个碗要好,现在我要吃碗里的甘露,这个碗的好坏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常犯的毛病--不听法师讲的法,却在外表上面批评他,这是一个最大的错误。由于我们之前有了不好的概念,所以直觉地只去注意他的缺点,而不去注意听他所说的法,这是最大的损失。举一个比喻来说,你病得非常厉害,这个药是一定能够把你的病治好的,结果你一看装药的碗不好你就不吃了,对你的结果就是一条死路。又如这个屋子里一片漆黑,里边有很多有毒的、害人的东西,只要点一盏灯,你看见了就能避开了。当然现在是用电灯,以前用灯笼,也许那是个破灯笼,看起来一无是处,你会不会因为破灯笼而不要这个光明?不管我们用什么比喻来思惟观察这件事情,主要的关键就在这上头。了解了这一点,对我们障碍的,使我们不能跟法相应的毛病就去掉了。仅仅去掉障碍够不够?不够,还要具足下面的条件。

【如《本生》中亦云:“处极低劣座,发起调伏德,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起敬专至诚,善净无垢意,如病听医言,起承事闻法。”】

  我们要非常谦恭,处在非常低下的位置,这个“低劣”是用有形的东西说明我们内心中的谦恭。譬如中国古代的传统(到现在也还有),老一辈的法师都知道这个礼节,现在年轻的人不懂得了,很可惜!无论任何人来说法,法座一定要很高;还有,如果我们去听闻,一定要比他坐得低。在藏系,凡是正法所在之处,哪怕正法没有了,是像法,只要法没有毁掉,就一定还会尊重这些仪轨,尊重这个法。所以外表上面自己坐得很低下,内心当中更是非常地谦恭。外表处在低劣坐,内心发起调伏德,听了法拿这个法来调伏自己的烦恼,这个才是真正的功德,才是我们要的。所以这样一来不管内心、外表我们都做对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告诉你:“这个事情不对,你不要贪;这个事情不对,你不要嗔。”平常这个话我们会听不进去而发嗔恚,现在不是,“以具笑目视,如饮甘露雨”,心里好高兴,“对!把我这个烦恼病指出来!把我调伏了。”所以心里面非常欢喜、非常高兴,用这种欢喜的笑容来看法师,就好像我们饮了甘露一样。甘露是民间传说的不死之药,服用之后能把我们最严重的痛苦去掉。现在我们在生死轮回当中,修学佛法就像饮甘露,由此而调伏烦恼,让我们去除生死轮回之苦,所以应当“敬专至诚”,恭敬、专心、至诚,内心一点杂染都没有,是善净的。平常我们说要造善业,这里不但是善而且清净,是丝毫没有杂染的。所以就像病人听医生的话,听了以后我们去承事,照著法告诉我们的去做。之前要思惟闻法胜利跟于法、法师发起承事,这两个准备好了,下面才正式听闻。

※﹝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二、依六种想。今初﹞

  下面是正听轨理。正确的听闻方法分二方面:断器三过、具六种想。正听的时候要把自己错误的地方改正。器是器具,就是我们平常用来装东西的。听法时我们就是个法器,我们平常装的都是烦恼,现在把它弄干净,这样才可以装佛法,使得我们成为装佛法的法器。人家说“这个人是一个法器”,就表示他是宿生有善根的,也就是说他以前已经净化了,已经慢慢地装了佛法了。欲成为法器有三种严重的过失必须拿掉,其次再把应该具足的六种条件加进去。

【若器倒覆,及纵向上然不净洁,并虽净洁若底穿漏;天虽于彼降以雨泽,然不入内,及虽入内或为不净之所染污,不能成办余须用事,或虽不为不净染污,然不住内,当泻漏之。如是虽住说法之场,然不属耳;或虽属耳然有邪执,或等起心有过失等;虽无上说彼等众过,然听闻时,所受文义不能坚持,由忘念等之所失坏,则其闻法全无大益,故须离彼等。】

  这三种,第一是器具倒过来,这不行;第二种虽然不倒过来,是向上的,但里面是脏的,也不行;第三种虽然向上,里边也干净不脏,可是有个洞,那也不行,会漏掉的。在这些情况之下,如果器具是倒过来的话,虽然下雨,根本装不进去;把容器放正了,但是里边不干净,虽然雨水可以进去,但是进去以后变得又黑、又脏,还是不能用;第三种情况容易了解。以上是比喻,以下就分别说明。
  当我们在说法的地方,第一个要竖起耳朵全心全意去听,这个也就相当于把器具放好;如果人坐在这里,心里面却胡思乱想、打瞌睡,法就听不见,所以第一件事要“属耳”,把全部精神贯注在闻法里头。第二种是虽然听了可是有邪执或等起心的过失。邪执是什么?我说一个实例,《新世纪饮食》这本书上说,现在大家以为最好、最有营养的是肉、奶、蛋,可是,实际上这些都是对我们有害的。这本书的作者在美国是很有名的人,而且他拿出来的证据得到世界科学家一致的证明,所以这是非常权威的一本书。有一次我拿这本书去劝一个人:“你看看这本书,现在不谈佛法,就以健康来说,吃这东西不好。”他嘴巴说:“是!是!是。”把书拿过去之后,我听见他对旁边的人说:“这个人我才不听他!”结果他还是要吃肉。这种心理是什么?他有他的执著,而这种执著是错误的,我们很多人犯这个毛病。他倒不是先对你有什么成见,可是对你所讲的道理却不能很心平气和地依理决择,而以他错误的执著来否定你,这是一种邪执。什么是等起心有过失呢?就是说我们来听闻佛法,须以什么样的心来听闻呢?应该发起为了要救一切众生求无上菩提的心。为了要做这件事情,所以要知道正确的方法;为了要知道正确的方法,所以来听闻,这样的动机才是纯正的。再不然的话,至少是为了跳出生死轮回,我没有方法,所以我来听法。如果心平气和地想一想,实际上我们现在来听的动机已经有了问题了,只是想听听他到底讲些什么,然后去挑剔他,这个就是等起心的过失,相当于器具里不干净。
  此外,即使没有上面两种状况,但是听完了以后,对于“所受文义不能坚持”,所听受的文字跟文字所讲的内涵不能认真地坚持,听过就忘掉了,对所听的法还是没有正确的受用,这就像漏器一样。我们应该离开上面这三种错误。

【此三对治,经说三语,谓善谛听闻,意思念之。此亦犹如〈菩萨地〉说:“希于遍知,专注属耳,意善敬住,以一切心,思惟听闻。”】

  下面就引经论来说明。这三种过失是听闻佛法最大的错误,所以佛经正对著这三样而对治,经论上面都有这几句话,汉文经典写的是“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好好地认真地听,听完了以后,再努力去思惟、忆念。〈菩萨地〉上面也这么说:“希于遍知”是第一个,因为希于遍知,所以听的时候一定很认真地善听--就是说我之所以来听闻,是为了求无上菩提;要得到无上菩提,就应该遍知一切,真正地能够彻底了解一切法。“善”跟“希于遍知”乃是对治器具不干净(有邪执或等起心有过失);第二个是“专注属耳”,这对应于前面的“谛听闻”,很认真全神贯注地听,这是对治器过当中的器覆;最后“意善敬住”,就是不要忘失,对治器过的第三个,以全部的精神认真地去思惟所闻的法义。
  把我们自己这个听法的法器弄干净了以后,还要具足一些条件,这些条件一共分六项,很多经论上面都有说明,比如《华严经》里面特别讲这六项当中前面的四个,本论再加上后面的两样。我们现在一样一样很认真地看:看看我们器过有没有?如果有,要想办法断掉;断掉了以后应该具足的条件是否具备?如果不具备,应该努力。平常我们说“净罪”的那个罪,就是这里所说的器垢,把器具里面的脏东西弄干净;“集资”就是我们欠缺的地方,要把它努力地补足,这是非常重要的。前面谈到听闻了佛法能够增长俱生慧,当俱生慧增长的时候,俱生的烦恼就净化了。我们也有俱生带来的东西,我们的本性跟佛性是无二无别的,可惜为烦恼所覆,要透过这样来转化。现在看六想中的第一想:

【依六想中,于自安住如病想者。如《入行》云:“若遭常病逼,尚须依医言,况长遭贪等,百过病所逼。”延长难疗,发猛利苦,贪等惑病,于长时中,而痛恼故,于彼应须了知是病。迦摩巴云:“若非实事,作实事修,虽成颠倒。然遭三□,极大干病之所逼迫,病势极重,我等竟无能知自是病者。”】

  我们应以什么态度去听闻佛法?就是要把自己看成一个病人。《入行论》上面说:假定我们受到平常的病苦所逼迫,尚且要照著医生的话来治疗,何况我们长时(无始以来)犯了“贪等百过病”,那是非常严重的贪嗔痴三毒病,又由于贪等三毒的根本而引发了其它各式各样的病!延长是指时间漫长,长到什么程度?无始以来,这个时间之长我们根本无法计算;而此病非常难治,并且会引发极大的痛苦。那是什么病呢?就是三毒等烦恼病,它恒常持续地使我们身、心痛恼。“痛”是指身体上面的,“恼”是指心理上面的,实际上这两样是互为因果的增长,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了解自己是有病的。我们总算还不错能得到人身,脑筋很好,最可惜的是脑筋都用错了,得到最好的脑筋,该知道的不知道、该想的不想,有这么大的病却不管,管的都不是该管的,而所有忙的事情却都是增长我们的病,这是世间的颠倒,也是最可怜的地方。下面引一位祖师的话,“若非实事,作实事修”,如果我们弄错了去修,这是颠倒的;不过虽然颠倒,至少晓得要修,只是修错了。我们无始以来遭到三毒这种非常严重的病所逼,而且病得很厉害,居然连自己生病都不知道,这是最严重、最可怕的。这一点告诉我们,应该要晓得自己在病当中。
  这一段话非常容易讲,也很容易听懂,但是听过了以后我们是不是能够用在身心上面观察自己,而且能正确地看见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的问题。如果能够多少看到一点,那我们就有一点希望。整本《广论》无非都是告诉我们,希望我们看见自己的病。我觉得很惭愧,我自己犯这个毛病,今天在这里讲《广论》,我只能说跟著大家切磋琢磨。同样地,我看见周围的同学都有类似的情况,自己很严重的病都看不见,别人一点点小毛病却看得很清楚;当我们看别人的时候,自己的病不但看不见,而且还不断地加重,这是我们最严重的问题。我们都有很好的脑筋,总算没像畜生、像狗那样愚痴,但这好脑筋反而增长我们的烦恼,这是最可惜的。
  有了病怎么办呢?要找医生,那么谁是医生呢?生病找普通的医生,现在是烦恼病,那一定要找法师。医心病要依佛法,而法师能够开示佛法,就像医生一样。

【于说法师住如医想者。如遭极重风胆等病,便求善医,若得会遇发大欢善,随教听受恭敬承事。如是于宣说法善知识所,亦应如是寻求,既会遇已,莫觉如负担,应持为庄严,依教奉行,恭敬承事。】

  这里分成两段,前面一段是比喻,后面一段就是比喻所指的我们所要学的佛法。就像我们患了风病、胆病(这个是藏地、印度对疾病的分类,这是非常严重的大病),生这种病绝端地痛苦,一定会去找最好的医生。当我们遇到了好医生,一定会非常欢喜,愿意听医生告诉我们的,而且很认真地去奉守它,这是比喻。我们可以想像自己或者周围的人,当很痛苦的时候,一心想要解决这个痛苦,所以赶快找医生,听说有位好医生,心里好欢喜,赶快去找他,医生告诉我们怎么做,乃至于要花很多代价,我们都很乐意听他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21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