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说,以九种心,亲近承事诸善知识,能摄一切亲近意乐所有扼要。】
现在引经典来证明,《华严经》上面告诉我们要以九种心亲近善知识。如果能够这样的话,就把亲近善知识内心应该具足的条件统统包含了。这是出自《八十华严》的第七十七卷《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在进入弥勒楼阁之前所遇见的善知识告诉他的,这种善知识都是已经进入最高位的十地菩萨。
【即彼九心摄之为四:弃自自在,舍于尊重令自在者,如孝子心。】
这九种心可以归纳为四点来说明:第一、我们在亲近善知识的时候,首先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舍掉自己。平常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的状况是--我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可是要亲近善知识第一个要注意的就是,不是“我要怎么办就怎么办”,而是要把“我要怎么办”放掉,要随顺善知识,善知识要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这就世间的观点来说会显得很荒唐,大家都是为了我、为了自己开心,现在为什么教我不为自己而要为善知识呢?所以假定对佛法没有认识的话,光是这第一点就不可能接受,我们中国古代传统的孝子心,现在这个社会已经说不通了。所以前面曾经谈过,修学《广论》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没有这些条件是不可能的。在宗大师那个时代,真正学《广论》要非常够条件的出家人,在家人根本没机会,现在我们都是种一点善根,出家人固然能听,希望能好好地学,在家人听到了也一样,但愿我们随分随力照著去做。
要“弃自自在”,我们现在真的自在吗?其实一点都不自在。我们自己觉得很自在,实际上是烦恼的奴隶,被烦恼紧紧地系缚,又被烦恼覆盖得什么都看不见。我们真正的状态就是这样。如果什么都看不见、都不能动也还好,麻烦的是被烦恼耍得团团转,一天到晚当烦恼的奴隶,这是我们最可怜的地方。所以如果希望舍掉它,就得跟著善知识学,善知识是智慧眼目,他带给我们光明、带给我们希望,会让我们看清楚事实的真相,帮我们从烦恼的奴役当中解脱出来。这是我们不曾学习过的内涵,所以除了百分之百听他的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好走,后面会很仔细地说明这个道理。所以九心当中第一个就是孝子心。
【谓如孝子自于所作,不自在转,观父容颜,随父自在,依教而行。如是亦应观善知识容颜而行。】
我们要修学佛法,但我们是世间人,对佛法还没有体会,世间有一件事跟佛法很类似,就是世间人讲的孝顺,孝子心是一种与佛法相应的心态。孝子心是不会随自自在--我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孝子一定是父母要我怎么办我就怎么办,会看父亲的容颜,照著父母的心意转,这个特点在佛法也是这样。以世间来说,父母是全心全意为孩子著想的人,他们把全部精神用来照顾孩子、教导孩子,让孩子得到世间最好的东西,所以小孩听父母的,就得到最佳的保护和指导,还可以继续全部的事业;学佛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得到佛陀给我们的最佳保护和指导,乃至于佛陀全部的事业,所以这两者是有共通点的。就像前面的比喻,我们应该随顺著善知识的心意,他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这并不仅仅是听话,而且还要观察、揣摩,心要很细,因为有很多的确不是语言能够表达出来的内涵,要根据经验慢慢观察;再说,也不可能一天到晚讲。所以我们如果真正能够好好地努力去观察、揣摩,渐渐会懂得这个道理。
【《现在佛陀现证三摩地经》中亦云:“彼于一切应舍自意,随善知识意乐而转。”此亦是说,于具德前乃可施行,任于谁前不能随便授其鼻肉。】
这里引经来证成,经中的意思很容易懂,不过下面有一个特别的注解,这个注解很重要。就是我们要有孝子心,以世间来说是对自己的父母亲,因为没有一个父母亲不要孩子好的。我们修学佛法要找的善知识跟世间人有什么不一样?学佛最好的善知识就是佛,或者至少具体而微。佛的特点就是:他全心全意地救度一切众生,把一切众生看成自己的儿子一样;还有,佛具有最完整的智慧,把事情看得最清楚;佛也具有最完整的功德,能够给我们最大的加持和最大的事业。而善知识就是佛陀的缩影,所以孝子心一定要在这个条件之下去做的才对。也就是说具相的弟子要找到具相的老师,然后才能完全跟著他。跟著他要到什么程度呢?要像他的一头牛、一匹马一样。通常牛的鼻子上穿了一根绳子,主人牵它怎么走它就怎么走,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现在我们这个“我”的想法都是愚痴、畜牲的因。所以这个比喻是说,我们遇到了这种善知识,就要跟著他学,然后把我们畜牲的因转变成成佛的因。所以如果找到了具相的善知识,我们一定要这样做,找不到则慢慢来。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习判别这个。
【谁亦不能离其亲爱能坚固者,如金刚心。】
九心摄为四种:第一、如孝子心,当你找到善知识了,就要敬信承事。第二、如金刚心,在任何情况之下,不管谁都不能破坏你跟善知识的良好关系,要非常坚固,如同金刚。“金刚”有个特点,在我们看得见的物质当中,它最硬,不但不会被任何东西所破坏,反而可以破坏任何东西。换句话说,我们亲近善知识的心,要坚固到不被任何东西所破坏。有时候人家会说:“你这位老师可能有些问题喔!”遇到这种情形,在我们还没有拜他为师之前,应该仔细观察,一旦认定他为师长以后,不管人家说什么离间语,都不能为其所破,而且要有力量破掉它,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脑筋很好,如果只是很机灵、很灵巧,这个不是智慧。具智慧者应具有的条件,第一个是要会选择师长,选定后不管人家说什么,不管自己看到什么过失,都一定要破斥掉它,说:“我错了,不能看老师的过失。”
【谓诸魔罗及恶友等,不能破离。即前经云:“应当远离,亲睦无常,情面无常。”】
除了世间的恶友以外,还有各式各样的魔,在我们修学佛法时会来干扰,特别是天魔。通常这种天魔不是普通人,他以前也是修行人,由于修行不得法而变成天魔,想控制所有的人;又因为修行的人可以跳出他的魔掌,他不愿意,所以他要专门扰乱。如果你能很坚固地亲近善知识,你就能跳出他的魔掌,因此他要来破坏你。所以除了世间的恶友以外,天魔也会用种种的方便来扰乱你。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对善知识的信心要非常坚固,这个坚固的程度绝对不是短暂的今天坚固,明天就不灵光了,如果这样,就叫情面无常,应该是要永远坚持下去。所谓“亲睦、情面”,这些都是世间法,这种东西没有用,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跟法相应的事,不应像世间一般反覆无常。这是第二个依止善士的心,也就是发了“舍自自在、舍于尊重令自在”的这种心,在任何情况之下,不被外界所动摇。那么亲近了以后要怎么做呢?应该如下面第三所说的大地心。
【荷负尊重一切事担者,如大地心。谓负一切担,悉无懈怠。】
我要承担师长一切事业的担子!由于我们内心中的认识不足,所以要照著善知识的眼光--他告诉我们的道理,还有照著他教我们做的去做,愿意把一切担子承担起来。真正的大乘善知识要做的,就是要把佛法撑起来,要学佛把一切众生救起来,这是大乘师长共通的特点。我们既然依了师,心里也要这样想:“我要把佛法撑下来。”不是有人去做了就可以,这个叫增上意乐,要救一切众生,不仅是慈悲喜舍,还要我亲自去救,而且现在我要承事善知识,这个事业就由我来做。所以平常不要把事情推给别人,让别人去做;我们往往是碰到叫我做时,就想偷偷摸摸地溜掉、推掉,现在应该改变这样的心态,譬如大家轮流负担职务,当我看见别人做时,我就随喜,就像我做的一样。也可以缘念,我们共同努力在这里做这件事情,正是承担师长事业,现在我条件不够,所以我在这整个大团体中扮演我相应的那一部分,每个人相应的部分配合起来就变成一个整体。当我们这样努力去做的话,内心的所缘自然会扩大,扩大到最后,就等于可以一个人承担起来。
为什么叫大地心呢?因为大地真了不起,能承载任何东西,所谓“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连最大的山、最深的海它都能担负起来,反之,最小的灰尘它也愿意承担;不论大小、好坏、轻重,所有的东西都不拒绝。现在我们亲近善知识、学佛,也要有这个条件。
【如博朵瓦教示慬哦瓦诸徒众云:“汝能值遇如此菩萨,我之知识,如教奉行,实属大福,今后莫觉如担,当为庄严。”】
这一段是博朵瓦告诉慬哦瓦的弟子们的话。博朵瓦是敦巴尊者的弟子之一,敦巴尊者有三位主要的弟子:博朵瓦、慬哦瓦、朴穷瓦,换句话说,慬哦瓦跟博朵瓦是师兄弟。博朵瓦告诉慬哦瓦的弟子们说:“你们来修学佛法,能够遇见像我的师长这样的菩萨,是最大的福气,千万要依教奉行。”前面说过“莫觉如担,当为庄严。”祖师再提醒一次,意思是要我们常常注意,善知识在教导我们时,自己内心中的情况。我们常会觉得:“唉!一直叫我做,真是!为什么不叫别人做?”这是我们最大的错误,最大的损失。应该这样想:“对!这是我的庄严。”这样就不是一个担子了。假定我们觉得是担子的话,那就应该回家去,到寺院来干什么!但这也并不是教我们马上就做到,但要常常在心里这样练习。这一点很重要啊!内心要不断地练习,事相上则随分随力,无论做什么事就趁那个机会去加强它。
【荷负担已应如何行,其中分六:如轮围山心者,任起如何一切苦恼,悉不能动。慬哦住于汝巴时,公巴德炽因太寒故,身体衰退,向依怙童称议其行住。如彼告云:“卧具安乐,虽曾多次住尊胜宫,然能亲近大乘知识,听闻正法者,唯今始获,应坚稳住。”】
现在是归纳为四点中的最后一点,前面说要把尊长的事业整个承担起来,有了承担心以后,以六种心态去做。这六个当中第一是如轮围山,如果以九心来说的话,就是第四个。要像轮围山那样,不管碰到任何情况、任何苦恼,绝对不动摇。轮围山是什么样子呢?根据佛经上说,我们现在住的地方是个小世界,中间是一座最高、最大的须弥山王,周围有海,海的外面就是轮围山,一圈一圈地围著。现在我们依止善知识,要负荷这事业担,就要像轮围山,因为轮围山一定是整个围绕著须弥山,所以我们承事善知识也一定是围绕著我们的师长转。这个山有一个特点,不管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动摇;这是比喻弟子不管遇到什么苦恼,绝对不能动摇,永远绕著善知识、趋向著善知识。须弥山很高,轮围山比较低,就表示作弟子应有谦下的德行等等。
下面就举祖师公案,以阿底峡尊者的传承来说,博朵瓦、慬哦瓦都是他传承当中的祖师。慬哦瓦住在汝巴,公巴德炽、依怙童都是慬哦瓦的弟子,有一天,师兄弟之间对话,公巴德炽就说:“这个地方太冷了!实在受不了。”依怙童告诉他:“卧具安乐这些生活上的物质享受我们都曾拥有过,乃至于富贵得像古代的皇宫或天上的宫殿,无始以来我们不知道已经住过多少次了。(如果真的了解轮回的特征,就会相信我们固然曾经长劫堕落地狱,也曾经长劫上过天堂。但是一点用场都没有。)而亲近大乘善知识,能够听闻正确的佛法,照著正确的方法修行,跳出生死轮回,却是现在才碰到。所以应该坚稳住,不管受什么苦恼,要安住下来绝对不能动摇。”坚固稳重,这个就是我们承担师长事业第一个需要的心。
【如世间仆使心者,谓虽受行一切秽业,意无惭疑,而正行办。昔后藏中,一切译师智者集会之处,有一泥滩,敦巴尽脱衣服扫除泥秽,不知从何取来干洁白土覆之,于依怙前作一供坛。依怙笑曰:“奇哉,印度亦有类似汝者。”】
这是第五,就像世间的仆使(就是佣人),一切都是为了侍候主人,不管主人要他做什么,他都觉得是自己该做的,即使是最脏的事情,他都没有任何惭愧、怀疑地去做。现在我们亲近善知识也是这样,内心当中要无愧、无疑,如果我们做低贱的工作,觉得心里很惭愧,这就错了,因为佛法是没有贵贱的。实际上那些尊者们很多都是王种出家,不但是最高贵、最权威,而且最有钱,但他们对做最下贱的事情,一点都不觉得惭愧,也不怀疑。现在我们做一点点,心里就嘀咕:“怎么跑来做这个?”这就是我们跟法不相应的地方。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事就是积聚资粮,无论扫大殿或扫厕所,就想:“这是三宝所在之处,我在侍候三宝,我今天能够有机会来庄严道场,那是最了不起的事情。”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如果我们不断地学习,一方面把自己的耐心提高,一方面把福德增长,然后事情看得清楚,智慧增长,这样不断地增上,我们才真的有机会感得佛菩萨亲自示现的善知识来摄受我们,那时我们要想成就就有希望了,这一点很重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