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24

【譬如欲知面上有无黑污等垢,照镜知已即除其垢。若自行为有诸过失,由闻正法现于法镜,尔时意中便生热恼,谓我相续何乃至此。次乃除过,修习功德,是故须应随法修学。】

  譬如要看看我们脸上有没有脏垢,就拿镜子来照,看清楚了以后,就把脸上的脏垢擦干净。在大众中如果面上又黑又脏,不是教人家一看就讨厌吗?我们的身心也是如此,烦恼本身就是又黑又臭又脏的东西,怎么办呢?拿法来反照自己、净化自己,前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很不幸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很重,被习气所覆,听不到别人要告诉我们的内涵,刚开始时即使听到了,也很容易又增长烦恼,这点我们要特别注意。
  一般人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种种错误,你仔细观察一下,就很容易发现这个事实,可是平常我们都不大会认真去看这件事情;我说容易,实际上是在僧团中比较有机会看到。如果很快就能发现自己看不见自己的错,那已是高人一等,很了不起的。很坦白地说,我自己也看不见,我还是因为教了大家,看见别人有这个问题,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才发现自己原来犯同样的毛病。譬如我讲话常常太利了,不知不觉让同学听了不太好受,有一次一位同学很严厉地指责我:“你这种话你可以说别人,要是我的话,根本理都不理你。”当时我听了心里愣了一下,可是我还是心平气和地听下来。照理说,我听了应该仔细地去观察自己的内心,但我没有,我只是想:“会这样吗?”后来想想,是,我可能有,再仔细反省果然有,但是我并没有听了这个话之后努力改善自己。后来想想,改变习气真是不容易。不过很有趣的,因为这位同学说了我,我就会注意观察他,结果发现当他自己有了一点地位时,他训斥别人也是非常利,我在旁边也听不下去。从这件事情我学会了,原来我们一般人都有这种类似的情况--看不见自己的毛病。唯一的机会是我们在修行的团体中,大家能够真正了解这个团体的好处,彼此间不断地切磋琢磨,才有机会提升。
  我讲这段故事是希望你们从这里边慢慢观察自己。平常我们的确看不见自己的毛病,所以需要用法镜来照自己。条件最好的人,学到了法就能看见自己的错,实际上还要一个条件--“友”,所以我们归依三宝是佛、法、僧。佛,对我们而言可以说就是师;法就是我们学的《广论》;友就是团体中的同学。真正的同学是要以法来互相切磋琢磨,不断地增上。儒家也很重视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或者说“诤友”,当我们有错时,周围的人会告诉你:“某人!你错了。”而且会很实在地说。有的时候这种话我们听不进去,这是事实,但这种话对我们真的有好处。
  “由闻正法现于法镜,尔时意中便生热恼”,由于听闻正法而看见了自己,内心会产生热恼,这里的热恼是由于惭愧,这很重要。平常别人纠正我们的错误时,我们也会生起热恼,心想:“好家伙!你来说我啊!你自己呢?”这样的热恼是嗔恼对方,这就错了。碰见这个情况我们应该内心生起惭愧说:“我的身心怎么这么差呢!”
  所以第一个是认识自己,其次认识了以后还要除过,要想除掉它还要修习功德,并不是知道了就能做到,不那么容易。现在这个时代很容易犯一个毛病,总觉得听懂以后马上就要做到,就算不是马上做到,三天、五天、三个月、五个月应该做到了,所以我们称这个时代叫作“即冲咖啡时代”。不妨以喝茶来说吧!喝茶要先烧开水,然后把茶叶放进去,过一会儿,再慢慢地喝,可是现在这样太慢了。西方人怎么做呢?把咖啡经过提炼做成粉末,开水一冲马上可以喝。我们样样向西方看齐,修行本来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受即冲咖啡时代的影响,希望修行也那么快:“你赶快告诉我,这样我就知道了。”好像知道了就成佛了,这在佛法当中是绝无可能。知道已经不容易,知道了还非要对境去历练不可,而对境历练还要有很多条件。如果没有知道道理、对境练心这二个条件,修行不可能;如果可能的话,那以前那些佛都错了,所有的佛菩萨无一例外,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这是我们要深深体会到的。另外有一种是知道了以后,不一定要去对境练心的,“二乘”即如此,知道了以后,急著赶快解决自己的问题。问题是会解决的,可是到法华会上就会后悔了,所以我们务必要对这条菩提道的整体有所认识。这里讲的“随法修学”是很广义的,从听闻开始就要从相应的地方随分随力地去做。

【《本生论》云:“我鄙恶行影,明见于法镜,意极起痛恼,我当趣正法。”是如苏达萨子,请月王子宣说法时,菩萨了知彼之意乐,成闻法器而为说法。】

  这里引《本生论》的话:自己这种错误的行为,透过佛法的法镜照出来了,内心觉得很惭愧、很痛恼(这个痛恼是对自己的反省来说的),策励自己要“趣正法”,努力改善。平常我们也有痛恼,但往往是随顺烦恼;好不容易宿生积了一点善根而遇见佛法,结果由于听见人家的规劝而起了嗔心,毁掉了前面的基础,这不是《本生论》要告诉我们的意趣,我们要弄清楚。文中的公案就不细说了。

【总之应作是念发心,谓我为利一切有情,愿当成佛,为成佛故,现见应须修学其因,因须先知,知须听法,是故应当听闻正法,思念闻法胜利,发勇悍心,断器过等而正听闻。】

  最后总结起来说,我们内心当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意乐来闻法呢?应该是为了要利益一切有情。而要真正利益一切有情,我们凡夫做不到,只有成佛才能够真正地利益一切有情,所以为了利益一切有情必须成佛;成佛要很多条件,也就是必须修成佛的因;这个因必须先了解;要了解必须听法。所以从我们现时发的这个愿开始,为了满这个愿,一步一步照它正确的因推上去,最后找到必须听闻正法。
  听闻正法,首先要思惟闻法的殊胜利益,能够认真思惟才会策励我们认真去听法。否则平常我们做别的事情都很起劲,对听闻佛法最没劲。我自己的经验也是这样,叫我讲给别人听很起劲,听别人讲实在很容易打瞌睡,什么原因呢?我就欠缺在对闻法的殊胜利益没有真正努力去思惟。讲给别人听,讲一千遍不会厌烦;听别人讲大概最多听一遍,听第二遍就会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很容易生起这种念头。实际上我有时候是错的、有时候是对的,经过不断地试验以后,才发现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如法去做的话,会有一种有趣的改变,你对听闻佛法会渐渐地提升兴趣,关键在后面会讲到。最主要的还是要随分随力照著去思惟观察,那效果一定会产生,否则弄来弄去总在习气上面转。有了这个之后,还要发勇悍心,这个非常重要,没有勇悍心的话,即使听到了法,要想断器过还是很难,因为这必须在自己的身心上“开刀”,这是最难的事情,但这样才是正确的。

    说法轨理

※﹝第二、说法轨理分四:一、思惟说法所有胜利,二、发起承事大师及法,三、以何意乐加行而说,四、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今初﹞

【若不顾虑利养恭敬名等染事,而说法者胜利极大。】

  思惟说法的殊胜利益有一点非常重要--不是为了利养、名闻而说,这种动机都是错误的、染污的。真正正确、清净的是要发大菩提心,依法自利利他,也就是前面说的,我们真正要自利利他必须成佛,要成佛必须要发菩提心,不管听、讲都以这样的意乐去做,好处就很大。

【《劝发增上意乐》中云:“慈氏,无染法施,谓不希欲,利养恭敬,而施法施。此二十种是其胜利。何等二十,谓成就念,成就胜慧,成就觉慧,成就坚固,成就智慧,随顺证达出世间慧,贪欲微劣,嗔恚微劣,愚痴微劣,魔罗于彼不能得便,诸佛世尊而为护念,诸非人等于彼守护,诸天于彼助发威德,诸怨敌等不能得便,其诸亲爱终不破离,言教威重,其人当得无所怖畏,得多喜悦,智者称赞,其行法施是所堪念。”于众经中所说胜利,皆应至心发起胜解。其中成就坚固者,新译《集学论》中,译为成就胜解,诸故译中,译为成就勇进。】

  世尊特别对弥勒菩萨说:真正纯净的、没有染污的法施,是有非常大的利益的。怎么样才是不染污的呢?就是不是希望得到利养、恭敬,纯粹是为了利益他人,为了佛法流传在世间。如果这样做,就能得到二十种殊胜利益。第一是成就念,说法者透由一再讲述法,能将法的内涵牢牢地记在心里,比较不容易忘记法的内涵。第二成就胜慧、第三成就觉慧、第四成就坚固,也可以说是闻慧、思慧、修慧。说法者透由说法,能在内心生起闻思修三慧。第五成就智慧,智慧是烦恼的正对治;智慧有两种,世间的及出世间的。前面这些就是从集聚资粮到加行。成就智慧是指资粮道、加行道时之世间慧。最后能够随顺证达出世间慧,那是真正见道。这样真正的做到的话,对生死的根本人法二种我执认识了,也能够把握得住,那由它生起的贪嗔痴三毒慢慢地就减轻了;所以下面说贪欲、嗔恚、愚痴渐渐地减少,要顺著这个次第一步一步来。其中“成就坚固”这一项,新旧翻译的名词不同。除了《劝发增上意乐》外,其它很多经典也都提到说法的殊胜利益,我们对这一些都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思惟听闻所有的胜利跟思惟说法所有的胜利,诸位好好去思惟、观察这两个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各位同学自己来体验。当初我看这部分的时候有一个错误的感觉,好像听闻难,说法比较容易,这是绝大的错误。其实听闻容易,说法非常难;原因是假定我们听法不是为了净化烦恼,那么的确听闻难,讲容易,因为我们无始以来习惯就是这样;假定我们要以佛法净化自己,那么听闻容易,讲法是非常难的,但愿各位同学把这件事情好好地放在心上。我们现在好像是属于学教的,其实不是;真正的学佛要教、证具足,为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所以要修行,因为要修行所以要听闻。可是我们常常听闻了懂得很多的道理以后,增长我慢,然后到处讲给别人听;若是没有机会讲,就拿那个法当照妖镜照别人,因此感觉上好像讲很容易,因为我们随顺著习气都看别人的不是,这是真正的原因。所以把这两样在这里比较一下,当然也没有一定的定则,只能说是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惭愧、忏悔,将它供养各位同学,但愿你们不要走上这个错路,跌这个筋斗。下面第二:

【发起承事大师及法者。如薄伽梵说佛母时,自设座等,法者尚是诸佛所应恭敬之因,故应于法起大尊敬,及应随念大师功德,及其深恩起大敬重。】

  薄伽梵就是世尊,佛是从法生的,因为一定要听闻了佛法如理修学才能够证得佛果,所以法是佛之母,因此称“般若”(也就是《大般若经》)为佛母。这里说世尊讲法亲自设座位,就是出于对法的尊敬。诸佛尚且恭敬法,何况现在我们是凡夫,请问我们除了恭敬以外,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好做?这是我们务必要注意的。
  前面讲听闻轨理时,说到要于法、法师发起承事,要恭敬听闻法,你内心真正很恭敬地去学一件事,跟马马虎虎去学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真正懂得了这一点,自然会生起最相应的恭敬心。所以为什么要不断地多去听闻、思惟、观察、决择,原因即在此。观察跟决择很重要,必须拿这个道理在自己身心上去看,那时我们才能够分辨得出来。决择之后还要进一步去努力做,不努力的话,无始的习气非常重,还是不能改善。前面虽然如理听闻了,若不能改过,还是很可惜,等于前功尽弃。所以我们对法应该生起非常大的敬重。而法是从说法师而来,一层一层向上推则是大师、佛,所以他们对我们有最重的恩,我们要思念这个恩德。藏系佛法很重视这个,平常我们觉得好像要恭敬、供养的只有佛,说法的法师跟我们没什么关系,实际上,我们恭敬佛是为了法,法是使我们受用的,那么请问法哪来的?是不是透过师长传递下来的?这是它的特点。这里边还有一个很特别的意义,我们称为加持。等到把《广论》学完再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对我们会有更深切的影响。在我们集资净罪的过程当中,这也是最重要的。所以听法的时候对师长要念恩生敬,说法的时候要忆念大师的功德。

【以何意乐加行而说中,其意乐者,谓应安住《海慧问经》所说五想,谓于自所应起医想,于法起药想,于闻法者起病人想,于如来所起善士想,于正法理起久住想;及于徒众修习慈心。】

  正讲的时候,心情应该怎么样,讲的方式又应该怎么样呢?内心应该安住在《海慧问经》当中所说的五种想上。实际上这五想跟前面的六想内容是相应的,只不过前面的六想第一个是于自作病想,因为自己是听法者,所以要把自己看成是病人,现在讲给别人听,则应把自己看成是医生。这个医生治的是心病,所以用的是法药,对象就是听法的那些人。后面二个跟听闻轨理时所说的一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24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