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72

【《四百论》亦云:“若有三世主,自死无教者,彼若安然睡,岂有暴于此。”】

  《四百论》这个偈是说,三世当中根本没有人能做得了主的,只有一样东西可以做主│-“业”。在生死轮回当中,唯一能主宰的是业,而业是每个人自己造的,一切都是业所感的。所以这里告诉我们,世间是个无常相,而唯一能做主的是业,业又是我们自己造的,所以“自死无教者”,业缘成熟时,死主不请自来,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或教唆。我们得到了暇满的人身,真正唯一该做的就是好好努力修行,现在我们居然不去做,还高高兴兴地吃饭睡觉,天下再没比这个更糟糕的了。如果能真正了解这一点的话,就不会再追求世间的东西。就世间的享乐而言,现在我们是进步了,但以佛法来说是彻底的错误,不过这是以深一层的概念去看,一般世俗不大容易了解。

【《入行论》亦云:“须弃一切走,我未如是知,为亲非亲故,作种种罪恶。”】

  《入行论》也说一旦无常到来的时候,没有一样东西保得住的,所有的东西都要舍弃,但是我们并不了解,因此一直忙世间的事情,爱的就贪,不喜欢的就嗔,而造种种恶业。这里引用祖师、佛菩萨的论,重新再点醒我们,不修念死有这么大的害处。但光知道不修念死的过患还不够,还要进一步了解修念死会产生什么效果,修念死是有好处的,而且是绝对的好处。

【第二、修习之胜利者。谓若真起随念死心,譬如决断今明定死,则于正法稍知之士,由见亲属及财物等不可共往,多能任运遮彼贪爱,由施等门乐取坚实。】

  现在看修念死无常有什么好处,假定我们心里真的能够想著快要死了,譬如确定明天或今天就会死了,请问在这种状况之下,你还会去忙世间的东西吗?没有一个人会去忙了。通常世间人晓得要死了,慌张得要命,非常苦恼,这个不是我们所要修的念死。修行正法的人,如果真正了解了一定会死,就会发现一个事实--死的时候周围的亲戚朋友乃至所有的财物,没有一样能带得走,所以对这些带不走的、对我们死的时候毫无意义的事情,就不会去贪爱了,因为它们对我们一点用处都没有,可是布施有很大的好处,于是本来非常贪爱拼命追求的,现在不但不会贪爱,反而愿意舍出去,这就念死的特点,让我们自然会这样做。
  讲个小故事,这是世俗一个讥讽的笑话。有一个人欠人家债不肯还,有一天债主找上门来,实际上他有很多钱,但他不肯还,两个人就吵架。正在那个时候来了一个强盗,他知道身上的钱保留不住了,就马上把钱全部还给债主。这个故事多可笑!因为他晓得放在身上根本留不住,现在还掉了,就不欠债了。说不定他还要放债,如果被抢了是抢别人的,会不会这样啊?
  这虽是个笑话,但是可以告诉我们,假定我们眼光看得远大的话,应该会这样去做。世间人以为学佛法的人是迷信,实际上佛法是有正确的道理的,只是我们的眼睛被蒙住了,看不见事实的真相;当真正看见真相的时候,一定会照著这样的方法去做,不但能遮止贪,还会进一步去布施持戒。“施等”就是从布施开始,还有持戒、忍辱、精进等等,这些才是真正坚固的、实在的利益,世间的都是虚假的、骗人的、不实在的。

【如是若见为求利敬及名称等世间法故,一切劬劳皆如扇扬诸空谷□,全无心实,是欺诳处,便能遮止诸罪恶行。】

  当我们看见世间所有的东西都是虚假不实的,没有什么意思,就像“扇扬诸空壳”。现在的人可能不太了解这句话,因为现在是工商业社会,而大师写这本书的时代,主要的是农牧社会,即使住在城市里的人,也晓得民间的生活情形。民间收割稻子的时候,有的谷子是很实在的,但有些谷子里边是没有米的,农家会用自然的风,或者是用一种人造的农具来吹,凡是这种空壳的,一吹就吹走了。这个比喻世间的名利,就像那没有米的空壳一样,表相是有的,里边根本没有实质上的东西,都是欺骗我们的。了解了这个,眼前的种种坏事情我们就不会去做了,而且会如法去修行。

【由其恒常殷重精进,修集归依及净戒等诸微妙业,遂于无坚身等诸事取胜坚实。由是自能升胜妙位,亦能于此导诸众生,更有何事义大于此。】

  这么一来的话,就不会常忙无关紧要的诸有的事情,而是很认真、精进地修善法。真正的微妙善法就是佛法,所以从皈依开始,这一切才是真正的、微妙的善净之业。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是不坚固的,应以这个不坚固的身体去修实在坚固的事业。由于这样努力的结果,就能够使我们步步地向上,生生增上,一直到真正最奥妙的、最殊胜的佛果,不但救自己,还能够以这个道理去帮助、引导所有的众生,试问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意义的事情?能念死就有这么殊胜的利益;不念死有这么大的过患,两者一对比就比出来了。内容了解了以后,下面再以佛经来证明这个道理,因为佛弟子真正确信的是佛,能够衡量的最标准的内涵是佛经,理论我们已经了解了,还要有正确的标准去衡量这个内涵。

【是故经以多喻赞美,《大般涅槃经》云:“一切耕种之中,秋实第一;一切迹中,象迹第一;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由是诸想能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我慢。”】

  经里边以种种的比喻来赞美念死,现在就引《大般涅槃经》,这是大乘经典,而且是世尊最后要走时所说的经,通常涅槃前所说的经典是最精要的。经上说耕作者,所有的忙碌,无非是为了秋天的收成;一切的足迹当中,象的足迹是第一,这是用外境来比喻:一切的思惟观想当中,最重要的是无常死想,因为由于这样的想法,能使我们不造种种恶业。恶业是来自对三界当中的一切贪爱。烦恼的根本最主要的是无明,在无我之上执著我是真实有的,也因此自然就会生起慢心,对喜欢的就会去贪,贪不到就嗔,而不了解真实相就是痴,因此造作恶业;然而只要无常想生起来,这些都可以挡住。

【如是又以是能顿摧一切烦恼恶行大椎,是能转趣顿办一切胜妙大门,如是等喻而为赞美。】

  “死念”就像是一根大铁椎,可以一下子把我们想了半天没办法解决的东西敲破;虽然我们的烦恼非常重,这个死念一旦提起来,就能把它破除。不但恶的破除,而且能够当下使我们造种种胜妙的善业,所以以种种的比喻来赞美它,这是《涅槃经》所说的。

【《集法句》中亦云:“应达此身如瓦器,如是知法等阳焰,魔花刃剑于此折,能趣死王无见位。”】

  《集法句经》是很多圣者把世尊平常教诫的话,一点一滴集录起来的。这部经也说:我们的身体就像瓦器一样,随便一碰就破掉了;所有一切世间的东西也都如同阳焰一般。阳焰就是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你到马路上向远处看去,会觉得好像有水在流动,实际上根本是虚假的。世间所有的现象,无论你觉得快乐或痛苦的,实际上根本是虚假的,这个道理我们要了解。而这些犹如魔花、刃剑,或者呈现好的相状来引诱你,或者用恐怖来威逼你;假定你死念真正生起来,它们就骗不了你。既然不被这些所引诱,就“能趣死王无见位”,业是我们自己造的,我们造了善业、净业就能跳脱生死轮回,死王(就是阎罗王)就找不到你了!这就是念死真正殊胜的利益。

【又云:“如见衰老及病苦,并见心离而死亡,勇士能断如牢家,世庸岂能远离欲。”】

  世间的真相就是生、老、病、死,“生”我们自己看不见,但是衰老以及病苦我们看得见,这是每一个人绝对无法避免的痛苦。当然有的人年轻就死掉了,虽然不必受衰老之苦,可是年轻就死比老苦更痛苦。在死的时候,不管你心识怎么执著不肯走,你也必须离开这个世界。既然看见了世间的真相,我们当然要想办法去断除,可是断除要有条件,脑筋不好或愚痴的人是做不到的,必须脑筋好还要勇健才行,所以说勇士才断除得了。古人也说“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要有这种条件才能出家,所以有机会出家,的确是宿生种了非常殊胜的善根。大家总以为家是好得不得了,实际上是最可怕的牢狱。

【总之能修士夫义时,唯是得此殊胜暇身期中,我等多是久住恶趣,设有少时暂来善趣,亦多生于无暇之处,其中难获修法之时。纵得一次堪修之身,然未如理修正法者,是由遇此且不死心。故心执取不死方面,是为一切衰损之门。】

  总之,无论我们从任何角度去看,要想解决生死轮回中的种种痛苦,都必须要修行,而修行必须要的条件,不但是要得到人身,而且必须是暇满的人身,所以暇满人身有非常殊胜的意义,也非常难得。一般来说,我们轮回六道,极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恶趣当中,就算偶尔暂时生到善趣(人、天、修罗),也不见得有暇修行。有暇一定是人,但人并不表示有暇,这一点我们要清楚。假定得不到暇身,就算在善趣当中还是没办法修行,暇身是这么难得,又有这么殊胜的利益,怎能不珍惜!我们好不容易得到了,但是往往没有如理去修行,就是因为觉得还不会死,所以还有很多世间的事情要忙,一切的衰损都是由此而来的。

【其能治此忆念死者,即是一切圆满之门。】

  能够对治执取不死这种想法,就是忆念死。我们平常心里根本不会现起我会死这个念头,总是处于认为自己不会死的这种习惯状态当中,一天到晚忙世间的事情。能够去思惟会不会死已经比较好了,我们是连想都没想过,比他说的这个状态还更差一等。因此,我们必须要设法针对这个问题去加以解决,这个正对治的方法就是念死,所以说念死是获得一切圆满的门。

【故不应执,此是无余深法可修习者之所修持。及不应执,虽是应修然是最初仅应略修,非是堪为恒所修持。应于初中后三须此之理,由其至心发起定解而正修习。】

  通常我们总觉得好像有很多高深的大法要修,实际上修念死才是真正最重要的。如果我们认为念死是没有什么深法可修的人才修的,那就错了!念死是根本,如果修不好的话,去修再深广、再大的法都没有用。藏地有一位了不起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他说过一句话:“低处修时高处到,慢慢修时快快到。”低处是指基础,你能从基础一步一步上去,这样一定能修到上面。平常我们都会急求果报,所以他叫我们慢慢修,这个慢并不是拖拖拉拉的,而是不要急求果报,照著次第修,结果反而到得快,原因就在这里。
  那么应该怎么修呢?并非因为它是基础,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修一修就好了,而是必须永远、恒时地修持。我们看《密勒日巴尊者传》就知道,他从基础一步一步地上去,到后来很有成就了,他仍旧是随时想到:我什么时候死不知道,我要马上去修。平常我们会习惯性地心里就懈怠下来了,不知不觉地忙这个又忙那个,要睡觉、要吃饭、要聊天……,但一想到死,马上所有的东西都能够对治掉了。所以在修法的仪轨当中,就算已经修起来了,下一座再修的时候,还是得从头把前面的再提一下。如果觉得前面的基础不够,要常常提策再加强它,一旦基础够了,稍微一提马上现起。念死是最初策发我们修法的主因,中间还是靠它策励,后面还是如此,所以是一直用得上。对于这个道理,要以全部精神去思惟,发起对念死的定解,有了这个定解去修的时候,自然能够照著次第一步不差地渐次增上。

【第三、当发何等念死心者。】

  已经了解不修念死有什么坏处,修了有什么好处,接著必须了解要发什么样念死的心,如果不了解这个道理还是不行。我遇过一位学《广论》的同学,他也蛮想修行,可是他很怕死,一想到死就害怕得要命,这就是不了解应该发什么念死之心。我们第一步是要策励自己去念死,偏偏他一想到死就怕得要命,在这种状态当中,他当然不敢修了,关键就是不了解我们要发什么样的念死心。假如你们自己或者周围的人也有这种错误的话,就更能体会道次第对我们是何等地重要,以及宗大师对我们无比的恩德。没有人像宗大师具备这样的功德,他能够层层推进,丝毫无差,委屈婉转地把我们该修的指出来,并把可能发生的错误一一先告诉我们,这样我们修行的时候才不会走错。

【若由坚著,诸亲属等增上力故,恐与彼离起怖畏者,乃是于道全未修习畏死之理,此中非是令发彼心。若尔者何?谓由惑业增上所受一切之身,皆定不能超出于死。故于彼事虽生怖惧,暂无能遮。】

  一般人对于我们眼前所有的东西--财物、亲友、名闻利养,乃至于自己,都非常执著,唯恐这些东西会消失,因此对于死是非常害怕的。这种情况就是对于我们真正要修的念死的道理根本不了解,实际上我们所要修的念死,并不是去害怕死了以后要离开这些东西。而是要了解我们现在所感得的果报--这个身体以及我们身体所依的世界,都是由于我们无明,不了解事实的真相,于是生种种烦恼,进而造种种业所感的果,这是因果必然的法则,一旦感得这个身体以后,要想不受生死轮回的苦是不可能的,所以对“死”这件事情,你恐怖也没有用,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72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