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71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二)

                日常法师 释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下士道

    念死无常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一、于共下士道次修心,二、于共中士道次修心,三、于上士夫道次修心。初中分三:一、正修下士意乐,二、发此意乐之量,三、除遣此中邪执。初中分二:一、发生希求后世之心,二、依止后世安乐方便。﹞

  对道的总体认识清楚以后,接著进一步要趣入细部,也就是第二正取心要所要讲的内涵。透过前面的总体建立,我们已经晓得,要达到成佛必须从下士开始,然后中士再到上士,循著这个次第渐进。下士又分三部分:第一是正修下士意乐,我们内心的认知及心理状态要改变,第二说明修这个意乐必须达到的程度;前者是讲质,后者是讲量。第三“除遣此中邪执”是令我们避免或去除错误。简单说个比喻,我们每天要吃饭,烧饭时要注意几件事,第一个需要米,而且一定要拿到足够的量。所以第一质要对,第二量要足够;第三是预防里边的错误,例如稻田里长了很多稗子,稗子跟稻子长得很像,往往会分不清楚。或者有时吃饭会咬到小石子,因为混在白米里边,你看不见,诸如此类的很多错误,我们要把它去除。修行也是一样,所以下士分成三部分,照著次第来说明。
  第一是正修下士的意乐,这个“士”跟世间的无知之士有个根本的差别,现在一般的人都是只图眼前这一世的安乐,学佛法的人不一样,我们要努力的是未来,不是这一世。简单地说,这是因、果的必然性,我们了解之后,真正重要的是种因,眼前现起的都是果,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真正要改变是在因地当中,现在努力种因将来自然感果。因此现在我们跟随佛菩萨以及祖师们的引导,真正了解世间的真相之后去修行,从下士或者共下士开始,第一是修意乐,要改变内心当中只求现世之心,转成希求后世;第二部分依止后世安乐方便,了解了以后,重心是从果认得因,依止使得我们后世得到真正安乐的正确方法。

※﹝初中分二: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二、思惟后世当生何趣二趣苦乐。初中分四:一、未修念死所有过患,二、修习胜利,三、当发何等念死之心,四、修念死理。 今初﹞

  怎样才能生起希求后世之心呢?第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忆念必死”,我们没办法长久住,一定要死的,这一部分就告诉我们要修念死。这又分四点来说明:第一是“未修念死所有过患”,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念死呢?此处告诉我们不修念死,有什么害处;第二“修习胜利”,反过来说,修了念死有什么殊胜的好处。《广论》上说的胜利,不是指打仗打胜了,而是说最殊胜的利益,这个胜相当于前面所说的大,是绝对的而非相对的。晓得了不修的害处及修了的好处,那要发什么样的念死之心呢?如果我们不懂内涵,念死会念错的,所以先说明要什么样念死的心才对。最后再告诉我们修念死的方法、轨理。

【如是于其有暇身时,取心藏中有四颠倒,于诸无常执为常倒,即是第一损害之门。】

  要修行先要依止善知识,这是外缘,而我们必须得到暇满的人身,要内外配合。我们所忙的事情当中,有很多是虚假的,或不重要的,得到了暇满人身真正该做的是“取心藏”,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不要说一般的人不知道,就算我们跨进佛门了,仔细想一想,心里面真正缘的,到底是应修的心要,还是在空忙。这不是从事相上看,而是在认知上面。比如拜佛,有人说拜佛会健康,只是为运动而拜,那就完全错了。又如吃饭,修行人如果只为了口腹之欲而吃饭是不对的,但是修行必需藉重身体,所以吃饭时要食存五观,“为成道业,方受此食”,如果你能够存著这样的心去吃那就对。修行人做任何事情,内心要怎样才是跟法相应?修行过程当中的中心是什么?辅助的是什么?这些都是在“道总建立”和“正取心要”里告诉我们,这才是我们得到了有暇身,应该真正努力照著去做的精要。
  在整个修行过程当中难免会有错误,原因是由于我们认知的颠倒,而最主要的颠倒有四种--常、乐、我、净。首先我们应该认识的就是世间的真相,佛告诉我们世间的真相是苦谛,真真实实是苦的。为什么是苦的呢?因为是无常的。真正进入修行,第一步要修的就是三十七道品当中的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我们总把身体看成是干净的,其实这是最脏的东西;然后我们所贪图的快乐的感受,实际上都是苦的,这到后面会细说,所以这里不讲。四颠倒当中,最严重、也是我们应该先对治的,就是执“常”的颠倒。明明世间是无常的,可是由于我们无知,执著它以为是常的,这是第一个颠倒,这就是损害我们最严重的。

【其中有二,谓粗及细,于其粗劣死无常中,分别不死是损害门。此复仅念今后边际,定当有死,虽皆共有,然日日中,乃至临终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终执不死方面。】

  无常有两种,一种是粗的,一种是细的。粗的无常是我们看得见的,例如这个身体是会死亡的,是会变坏的。细的无常是心理状态,四念处当中有观心无常,现在并不马上去观,但是我们了解心的特征是刹那生灭。刹那并不是真的有这样一个时段,实际上这是形容它永远在生灭变化当中,根本找不出任何停住的时段,这个才是真正细的无常相。现在我们只讲粗的,先有了粗的认识,照著去修行,一定能够步步深入,体会到细的。粗的无常就是我们的死亡,平常因为颠倒不了解,总以为我们是恒常不变的,也不会想到死,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损害。
  我们会说:人人都会死啊!哪有不知道的!但这样不算念死。虽然知道人生最后的结局一定要死,但是实际上我们平常每天都不会想到会死,即使老了或生病快死了,心里面还是不会想到会死,总是执著「今天不会死”,这就是我们平常的实际状态。想一想我们好像并没有执著不会死,可是都很执著眼前的快乐,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今天不会死”这个常执的缘故,所以它对我们的伤害是很大的。

【若不作意此执对治,被如是心之所盖覆,便起久住现法之心。于此时中,谓须如是如是众事,数数思惟,唯于现法,除苦引乐,所有方便,不生观察后世、解脱、一切智等大义之心,故不令起趣法之意。设有时趣闻思修等,然亦唯为现法利故,令所修善势力微弱。复与恶行罪犯相属而转,故未糅杂恶趣因者,极为希贵。】

  心中执著不死的这种习惯性的颠倒,如果不去对治改变它,自然还是被这个颠倒心所引导,结果把应该认识的都盖住了,因此我们总觉得好像可以永远安住在这里。由于这一种心理,会希望住的地方要舒舒服服,觉得这个不好就换一个,一天到晚都是忙这些生活上的事情,我们起心动念数数思惟的,就只有眼前的快乐。要特别注意,这数数思惟是个关键问题,我们在生死轮回当中,业是决定一切的,造业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思,思是业的主宰,因此如果平常不断地去想怎样使生活改善,怎么让钱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高,都是忙这些名利,不会想到后世,死的时候会非常后悔。事实上我们真正要求的不是现世,而是后世。
  修行人要思惟观察:怎样才真正能够种离苦得乐的正因,达到解脱乃至于究竟成佛。我们该求的分成三部分:第一、希求后世安乐,就是现在种乐因,将来得乐果,这是增上生;第二是得解脱,因为增上生也不究竟,故要跳出生死轮回;第三、跳出生死轮回也不圆满,所以要成就一切种智。这才是我们该要的,也才有真正绝对的意义,然而由于执无常为常的颠倒,偏偏只忙眼前的安乐,不会动脑筋想办法去修行。即使有时候也会生起想要修行的心而去闻思修,但是目标还是为了现世。我们现在很多人由于常颠倒没有破除,被它所覆盖,即使修行仍旧是为了现世,所以修善的力量很弱,而且还夹杂著其他的罪恶业,能不混杂恶趣因而纯粹修善的,实在非常少,这就是没有念死很明显的过患。

【设能缘虑后世而修,然不能遮后时渐修延缓懈怠,遂以睡眠昏沉杂言饮食等事,散耗时日,故不能发广大精勤,如理修行。】

  就算能够想到后世安乐而修行,也只是三分钟热度,时间久一点就慢慢地塌掉了,总是拖延懈怠,不好好认真地修,不是想睡觉就是散心杂话,或为饮食而忙,不能策发广大的精勤,如理修行,于是就毫无意义地把最珍贵的暇满人身消耗掉了。

【如是由希身命久住所欺诳故,遂于利养恭敬等上,起猛利贪。于此障碍,或疑作碍,起猛利嗔。于彼过患蒙昧愚痴。由利等故,引起猛利我慢嫉等诸大烦恼及随烦恼如瀑流转。】

  这就是执常的过患。由于我们不知道无常的特点,被“常”的颠倒所蒙蔽,以为可以恒常住在世间,所以就对名闻利养这些东西生起很强盛的贪心;万一自己得不到,被别人障碍或者怀疑别人障碍,便生起强烈嗔心;这些对我们有绝大的害处,而我们对这种种的害处却蒙昧愚痴,看不见真相。对自己的长处,就生起猛利的我慢,处处瞧不起别人。贪、嗔、痴、慢、疑都是根本烦恼,由于这些根本烦恼,下面嫉妒等随烦恼就跟著来了。在法相上把烦恼分成根本烦恼和随烦恼,根本烦恼有六种--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不正见分开来又有五种,下面会细说。由根本烦恼所引生的叫随烦恼,随烦恼有二十种,分大、中、小,这里就不细说,诸位如果要了解,可以去看唯识法相、百法明门,上面有很明确的说明,后面在中士的地方也会讲一些。

【复由此故,于日日中渐令增长,诸有胜势,能引恶趣猛利大苦,身语意摄十种恶行,无间随近,谤正法等诸不善业。又令渐弃能治彼等,善妙宣说甘露正法,断增上生及决定胜所有命根。】

  又因为被种种的烦恼所使而造恶业,由于烦恼跟恶业每天不断地增长,将来一定会在三有当中感果。所以总说“诸有”,这个“有”就是我们轮回生死的因,也就是十二因缘当中的“有支”。我们由于颠倒,明明是无常的,却执著为常,所以不会如法去修行,由烦恼所使而造种种恶业,造了业,就会感得生死轮回的果报,这个叫“有”。这里为什么不讲十二因缘当中的“有支”而讲“诸有”呢?因为三界轮回有各种名称,或者叫“三有”,或叫“四有”、“九有”、“二十五有”,这里不细说,眼前我们也没有了解这个的必要,诸位如果将来深入的话,对这些都会有正确的认识。
  由于被烦恼蒙蔽,以致我们造了在诸有轮回生死的业,这是很强盛的力量,由于这股业的力量,一定会引发将来感生恶趣,受猛利的大苦。由于烦恼的驱使,我们身语意不但会造十恶业,也会趋近造作“谤正法等诸不善业”。正法告诉我们世间的真相,是无常、苦、空、无我,可是我们现在颠倒了,坏的(恶业)拼命造,好的(正法)反而舍弃它。好的方面是我们应该照著这个正确的方法去做的,这个正确的方法另外有一个代名词叫做甘露。甘露是不死之药,在世间是不可能有甘露的,实际上只有佛法才能够使我们真正从生死轮回当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称它为“甘露正法”,这个才是好的、妙的。修学佛法,我们才能够获得增上生跟决定胜,这个最殊胜的命根。可是现在由于常颠倒,把这个唯一能对治烦恼及业的正法放弃了,这是多么地可惜,这都是不念无常的过患。

【遭死坏已,为诸恶业引导,令赴苦痛粗猛,炎烧非爱诸恶趣处,何有过此暴恶之门。】

  我们现在得到了这个前世造善净之业所感得的暇满身,应该好好地努力,但是我们却被常颠倒所蒙蔽,所以造了在诸有轮回生死的业,如果增上生及决定胜的命根一旦断了,就会被这一生所造的恶业牵引到三恶道中。“炎烧非爱”是形容地狱里的极端痛苦,绝对不是我们喜欢去的。所以说“何有过此暴恶之门”,再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了。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应该了解无常,古人也一再告诫我们“痛念无常”,不但要念,而且是要痛念,因为当我们感觉到痛的时候,就会逼迫我们,不痛就不会有逼迫感;如果我们真正了解无常的话,实际上这的确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平常有很多痛苦的事是痛一下停一下的,但是无常从来没有停过,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现在被常颠倒盖住了,如果不努力的话,还有比这个更严重的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71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