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74

【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者。如《入胎经》云:“若于现在善能守护,长至百年或暂存活。”极久边际仅有尔许,纵能至彼,然其中间寿尽极速。谓月尽其年,日尽其月,其日亦为昼夜尽销。此等复为上午等时而渐销尽,故其寿命总量短少。此复现见多已先尽,所余寿量,虽刹那许亦无可添,然其损减,则遍昼夜无间有故。《入行论》云:“昼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

  我们的寿命,一旦受生以后就决定了,这是业所感得的,不可能增加,而且反过来,刹那刹那一直在减少,从来没停止过,就算我们现在坐在这里上课,也是一直在减少,没有任何一刹那停得住的,这是实际上的状态,是我们应该知道的。如同《入胎经》说的:就算现在你很认真好好地保护自己,最多也只能暂时存活一百年。就算我们能够活到一百岁,这中间的岁月也很快地在消失当中。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很快一年就结束了;一天一天过去,很快一个月就到了;白天、晚上过去,一天就过去了;上午下午过去,白天又过去了。所以真正算起来寿量是非常有限的,连一刹那都不可能增添,而它的损减,却是从早到晚一刻也不停!《入行论》说:不管是白天或晚上,不管我觉醒、不觉醒,注意、不注意,寿命永远在减少,却没办法增加,我如何能够不死!

【此复应从众多喻门,而正思惟。谓如织布,虽织一次仅去一缕,然能速疾完毕所织。为宰杀故,如牵所杀羊等步步移时,渐近于死。又如江河猛急奔流,或如险岩垂注瀑布,如是寿量,亦当速尽。又如牧童持杖驱逐,令诸畜类,无自主力而赴其所,其老病等,亦令无自在引至死前。此诸道理,应由多门而勤修习。如《集法句》云:“譬如舒经织,随所入纬线,速穷纬边际,诸人命亦尔。如诸定被杀,随其步步行,速至杀者前,诸人命亦尔。犹如瀑流水,流去无能返,如是人寿去,亦定不回还。艰劳及短促,此复有诸苦,唯速疾坏灭,如以杖画水,如牧执杖驱,诸畜还其处。如是以老病,催人到死前。”】

  除了前面这个道理以外,要用我们看得见的实际例子去思惟它。我们的寿命已经这么可悲地在减短,可是我们往往把极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思惟对我们有伤害而毫无益处的事情上,被烦恼所转,这才是真正应该注意的。下面举了很多比喻策励我们:就像织布,每次只用加上一根细细的线,但是很快地就把整块布织完了。又像羊、牛被送去宰杀,它自己并不知道,可是每一步都不断地在靠近死亡。又像江河水的奔流,或瀑布飞快地宣泄而下,我们的寿命也是如此,正快速地走向尽头。又像牧童拿著棍子去赶畜生,那些畜生完全没有自在;现在我们也是被老病等,送到死亡面前,没办法自在。这些道理,我们应该努力从各种角度思惟观察。
  《集法句》里面所讲的,就是前面解释的内涵。前面是喻,后面就告诉我们,我们也被这些各式各样的痛苦逼迫著。“以杖画水”是什么意思呢?如果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线,那个痕迹可以留在黑板上,久久不去;可是如果你用杖画水,才画过,水痕马上消失不见了,我们的生命就像这样,一过去就消失了,而且消失的速度是不停的,老病催我们到死主前就是这样。

【如传说大觉□行至水岸,谓:“水淅淅流,此于修无常极为便利。”说已而修。】

  举一个实际上修行的榜样,大觉□就是阿底峡尊者。对尊者我们是绝对地崇敬,他的理论、修行都足以做为后学的典范,看看他为什么能够成就的。他遇到任何一个境界,都会善巧地利用来策励自己。走到水边看见流水,他就说:“水不断地流,这对修无常极为便利。”讲完以后就在那里修行。我们看见流水或风花雪月,说不定只是觉得很美好、很高兴而已,这就是世间人颠倒的地方。不但是大修行人,就是世间的圣人--孔老夫子看见流水也说:“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生命的逝去就是这样,不管是白天或晚上,也不管你知道或不知道。我们常常觉得不知者无罪,可是无常不会因为你不知道就不来呀!反过来,正因为我们不知道,所以害就害在这里,现在我们要想办法知道,而且要去思惟策励,那才是真正重要的。

【《大游戏经》亦以多喻宣说:“三有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等观戏,众生寿行如空电,犹崖瀑布速疾行。”又如说云:“若有略能向内思者,一切外物,无一不为显示无常。”】

  三有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生死轮回中的我们,不管在哪一界都在无常当中,就像秋天的云。为什么以秋云为喻呢?因为秋天的云变化得特别迅速,容易引发我们的无常感,“众生生死等观戏”,我们都是人生舞台上的演员,而寿命就在扮演的过程当中,像闪电一样,一下就过去了;也像瀑布一样非常快速地消失,总之这些比喻都是形容无常的迅速。如果我们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没有一样例外,所有的东西都在向我们显示无常相,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我们和世间都是无常的,应当策励自己努力修行。

【故于众事皆应例思,若数数思能引定解,若略思惟,便言不生,实无利益。如迦摩巴云:“说思已未生,汝何时思,昼日散逸,夜则昏睡,莫说妄语。”】

  所以对任何事情我们要照这个方法去思惟,不要都想些无关紧要的事,或者忙现世的安乐,这是我们真正应该注意的。目前我们虽然有听闻和研讨,可是欠缺思惟,所以应该努力不断地去思惟,才能引发定解。如果马马虎虎地约略思惟一下,就说生不起定解,这是没什么好处的。这里引一位祖师的话,有很多人会说:“思惟不容易啊,我思惟了半天,就是生不起来呀!”祖师就说:“你说思惟了而生不起来,你什么时候思惟啊?白天放逸,晚上睡觉,你什么时候真正认真思惟?不要说妄语!”换句话说,如果真的努力去思惟,一定可生起定解。这是祖师以他的经验策励我们,只要我们能够锲而不舍去做,一定会产生应有的效果。

【非但寿边为死所坏,而趣他世,即于中间行住卧三,随作何事,全无不减寿量之时。首从入胎,即无刹那而能安住,唯是趣向他世而行,故于中间生存之际,悉被老病使者所牵,唯为死故导令前行。故不应计于存活际,不趣后世安住欢喜,譬如从诸高峰堕时,未至地前空坠之际,不应欢乐。】

  我们的寿命不仅最后会被死主所坏而趣他世,即使活著的时候,行住坐卧,不管做什么事情,寿量都一直在减少。(我们的生命,从入胎那一刹那开始),就一直被老病所牵,最后走向死亡,从来没有停止过。这里所说的老、病是指身体,假定把心理也加进去的话,我们刹那、刹那都在改变,这就是老化的状态,所以无论是身体或心理都是无常的,我们应该对这一件事情深深地认识,并产生定解,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绝对不要执著眼前世间的东西,安住于眼前而觉得很欢喜,就像从高山掉下来是非死不可的,绝对不能因为还没有掉到地上,还没死就很高兴。在座预科班的沙弥是最幸运的,不过因为年纪小思惟的能力还没有成长,所以往往对这种道理不清楚,不过至少不像世俗的人,完全在错误的概念当中,那种错误是荒唐到绝顶。

【此亦如《四百颂释》引经说云:“人中勇识如初夜,安住世间胎胞中,彼从此后日日中,全无暂息趣死前。”《破四倒论》亦云:“如从险峰堕地坏,岂于此空受安乐,从生为死常奔驰,有情于中岂得乐。”此等是显决定速死。】

  《四百颂释》引经典上的一段文说:“人中勇识如初夜”,就是指刚刚入胎的那个时候,从此以后,就没有暂时能够停止地一直走向死亡。《破四倒论》也说:就像从非常惊险的高峰掉下来一定会跌死,在掉的过程当中尚未落地之前,你怎么可能还觉得安乐呢?我们在生死当中也是一样,正在非常迅速地趋向死亡,在这个当中我们怎么可能把它看成是安乐的呢?以上这些道理都告诉我们不但一定会死,而且是非常快速地死。
  前面是说人一定要死,而且死得这么快,只是暂时还没死;以下是第三个因相,告诉我们就算在活著的时候,也很少有时间去修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74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