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90

【信解差别者,如其次第,应树亲近承事信解,应树希求证得信解,应树和合同一法性共住信解。修行差别者,如其次第,应修供养承事正行,应修瑜伽方便正行,应修共受财法正行。】

  信解差别中,对佛应该去亲近承事,我们对于常亲近的人,在不知不觉当中会受他的影响。现在我们真正要亲近的是佛,亲近他、接受他的教诫。皈依就是这样,相信他能将我们从苦难当中救出来,所以愿意依著他的教诫去学。当我们真正信得过也了解了,应该进一步去亲近承事。是我们心目当中启发了信仰、了解之后应该去做的。后面说要亲近善知识,因为善知识是佛的随顺,亲近他渐渐会靠近佛。
  对法应该有的信解是什么呢?佛是照著法修行而得的,我们现在要解决生死,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照著法去做希求,能够像佛一样地证得。对僧则是和合同一法性共住。真正修行的时候,必须要有同伴一起和合共住。僧团又称为和合僧团,和合有两种:理和、事和。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同证无为择灭之理,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是有为的,一直沦落在生死当中,要透过这个事相修行,将来达到这个目标,所以说事和、理和。事和就是修行当中依身、口、意、见、戒、利这六和而共住,同一法性是理和。有这样的信解以后,照著去修行时该做的事,如其次第,对佛应该承事供养,对法应该修瑜伽方便,努力跟这法相应,僧是共受财、法,财是资养我们的身体,法是我们依著修行然后证得的。
  以上是信解跟修行差别,下面为什么是随念差别跟生福差别?因为修行需集资粮,要集资粮一定要有最好的资粮田,所以要随念三宝的功德。晓得了三宝的功德,以及对我们有这么大的恩惠,我们才会想去供养,供养了才有福,有了福会增长我们的能力,才能够如其次第一步步修行上去,〈决择分〉上面这六种差别的次第安立是有这样的原因。

【随念差别者,谓应别念三宝功德,如云:“谓是世尊等。”生福差别者,谓依补特伽罗及法增上,生最胜福,佛及僧二是依初义,此复依一补特伽罗,及依众多补特伽罗生长福德,以于僧伽定有四故。】

  对于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应该依像《随念三宝经》上所说的那样一一去随念。接著是生福差别。要培植福德,真正重要的是功德田,有了福德才有本钱可以去修行。生福必须要的所缘有二种:缘人和缘法。对佛跟僧,所缘的是人。佛是三千大千世界中独一而出;而僧一定是僧团,所以是众多补特伽罗。依著佛法僧,我们才能够生长福德。
  我们晓得了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及三者不同的差别,这时候内心确信:这才是我真正要皈投依靠的。这种依靠不是人云亦云、人情难却,真正的皈依是内心确实了解,这个才是我要的,就怕自己心念不坚固,因此发下誓愿。所以有了前面知功德、知差别这两个原因后,一定会产生后面的结果--自誓受,自己誓愿一定要去受,所以第三是由自誓受而皈依。

【由自誓受而归依者。谓由誓受依佛为师,依般涅槃为正修法,归依僧伽为修助伴,由如是门而正归依,如《毗奈耶广释》中说。】

  由于知功德,晓得了三宝功德而去皈依;知差别,晓得所皈依的佛是这样的内涵,以佛为师,依照著法去修行,依僧伽为助伴,这是正确的皈依。那为什么还要有第四条“由不言余而皈依”呢?这个很重要,当你正确了解所皈依的对象是如法的,而其他是非法的,那你是决定不会再皈依别的了。

【由不言余而归依者。谓由了知内外大师及其教法,诸学法者,所有胜劣,唯于三宝执为归处,不执与此相违师等,是所应归。】

  除了三宝,再也没有别的皈依处了,这是因为正确了解了内外道的差别。很多外道自称为大师,他也讲很多教法,有很多人跟著他学。由于我们如理地了解,所以分别得很清楚,佛是真正最殊胜的,所讲的法也是如此,照著法去修行的弟子众当然也如此。那个时候会觉得,这才是唯一的皈依处,绝对不会再执其他相违的,所以“不言有余”,除了这个不再皈依别的了。有人问难说:“其他很多外道也是一样,叫人只能皈依他,不能皈依别的,现在佛法也是这样,那有什么差别呢?”行相上面看是没差别,但内涵上面完全不一样。而内涵必须拿法来衡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特点。

【此二所有差别之中,师差别者,谓佛圆满无边功德,所余大师与此相违。《殊胜赞》云︰“我舍诸余师,我归依世尊,此何故为尊,无过具功德。”又云:“于余外道教,如如善思惟,如是如是我,心信于依怙。如是非遍智,宗过坏其心,心坏者不见,无过大师尊。”】

  “此二”是指内、外道,内就是佛、法、僧三宝,外就是跟三宝不相应的。我们的大师是佛,佛已圆满无边功德,一切过失都彻底净除了,所有的功德究竟圆满。外道也有被称为大师、教主的,但他并未具足圆满功德,我们当然就不要去皈依。
  《殊胜赞》的由来是在佛世时有一位弟子,他本来皈依外道,后来转皈依佛,在比较二者以后写出:我舍掉外道师而皈依世尊,因为只有他是把所有的过失彻底尽除了,而且具足究竟圆满的功德。此外,对于其他外道所教的这些道理,我仔细、善巧地去思惟观察,在比较后确定我心里真正信仰、可以依靠的就只有佛。其他的外道导师“非遍智”,并没有正确而全面地了知一切,他本身的宗旨既然有错,那内心所执持的也就错了。“心坏者不见”,因为见解错了,所以根本看不见正确无过的大师--佛。

【教差别者,谓佛圣教,由安稳道得安乐果,息生死流,净诸烦恼,终不欺罔,乐解脱者,唯一善妙,清净罪恶,外道教法与此相违。如《殊胜赞》云︰“何故由尊教,安乐得安乐,故于说法狮,尊教此众生。”】

  内外道的教差别是,佛所教的教法是安乐道,因为因正,所以照著这正确的因去修道,能得到安乐的果,把整个痛苦的生死流息灭断除,将生死流的根本因烦恼净除,绝对不会欺罔。所以是真正好乐解脱的人唯一的善妙方法,它能清净罪恶,这是佛告诉我们的教法,外道则与此相违,所以这是教差别。就像《殊胜赞》说的:世尊的教法是由安乐的因,行安乐的道,得安乐的果,所以是说法当中的狮子。狮子有一个特点,它一吼,百兽脑裂;佛一说正法,所有邪见统统被摧破了,世尊就是这样,以正确的方法来教一切的众生。

【《赞应赞》亦云:“谓应趣应遮,清净及杂染,此是雄尊语,与余言差别。此纯显真如,彼唯欺罔法,尊语与余言,除此须何殊。此专一妙善,彼唯障碍法,尊语与余言,除此有何别。由彼染极染,由此能清净,此即依怙语,与余言差别。”僧伽差别由此能知。】

  这段非常重要,这里特别说明世尊的教法跟外道教法的差别,让我们知道依止世尊教法的真正原因何在。我们称世尊是大雄大力,他是世出世间最了不起的人。世尊所讲的内涵跟其余所有外道根本的差别是:世尊告诉我们什么是清净的,应该趣;什么是杂染的,应该遮。我们学佛最主要的就是要了解这一个特点。为什么说佛讲的法是清净的,外道所讲的是杂染的呢?因为世尊所讲的法纯粹没有一点垢染地显出世间的真相,世间的真相本来就是如此,所以佛语纯显真如。除了世尊以外,外道所讲的法都是有错误的,有欺罔的。除了这个以外,哪里还需要其他不同的差别!只有佛说的才是纯粹的妙善之法,不但善而且妙,其他外道则是有错误的障碍法。
  那些外道由于因地上面错了,所以染污辗转增上。经上说一般众生包括所有外道都是“以苦欲舍苦”。我们受到很多的痛苦,希望解决这问题,但是所用的方法却都是错误的、痛苦的因,也就是这里讲的“染”,世尊讲的才是真正无垢、清净的,才是我们真正应该依靠的,所以唯一真正的依怙就是世尊,这个才是世尊的教法与外道教法的差别,我们佛弟子应该注意这样的特点。有些学佛的人很相信奇迹感应,这些当然佛一定有,我们不讲是因为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因的话,感应是很容易迷惑人的。实际上真正的、最究竟的神通我们也看不见,肤浅的神通外道鬼神都有。假定要讲神通(就是超越我们平常的某些力量)的话,岂不见苍蝇比我们厉害,苍蝇能飞;狗也比我们厉害,狗的鼻子好;另外鬼神是属于饿鬼道的,他们好像比我们能看见更多东西,所以应该辨别得非常清楚。也因此这里特别说明佛陀教法与外道教法真正的不同点。
  归依以后要知功德、知差别,六种差别里前一、二两点是从佛那方面讲,说明佛的体用,后几点是从我们弟子这方面来说;既然了解了而要皈依,那应该怎么去皈依,所以进一步说信解、修行。三宝有这样庄严的体,接著讲他的作用,而我们真正应该趣入的是信解,先从见解上面来策发,然后根据这个了解去修行。最后是随念跟供养,这是我们一般人的下手处。总结起来这是皈依前面非常重要的几个特点,有了这些,自然会步步增上,否则后面的道次统统说不上。所以在前面讲述了佛功德以后,特别讲必须要转变我们的心意,了解是从哪里做起。
  以上是简单地总说皈依的方法,在知道三宝的功德、差别后,启发我们内心当中真正的好乐。由于知苦要求脱,那个时候是真的感觉到唯一救护我们的就是三宝,所以是自己誓愿要皈依的,誓就是最强烈的愿望,一定要达到的意思。因为了解了这个原因,就绝不再皈依其他的,所以后面就特别把为什么不皈依其他外道的真正原因指出来。对这个理路很清楚的话,皈依对我们才有真正的帮助。从理论上面趣入乃至步步实践,一定会得到我们所希望的、所愿求的。

※﹝第四、既归依已,所学次第分二:一、摄分中出,二、教授中出。今初﹞

  皈依了以后应该怎么学呢?佛是因如法修行而成佛的,所以佛是果,他的因在于如法修行。我们既然羡慕佛,也应该像佛一样造正确的因。“法”实际上是佛成了佛以后告诉我们的,这个辗转的因果后面会谈。既然佛是这样成佛的,那我们也一样照著学,所以皈依了佛,就要照著佛告诉我们的道理--也就是他的法去做,这就是皈依以后应该要学的。这部分跟后面步步深入的部分不同,这是初学者应学的,这又分两个不同的传承:先看《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所说的。

【初中有二四聚。初四聚中,亲近善士者,谓如前说,善知识者,乃是一切功德依处,观见是已而正亲近,由归依佛即是归依示道大师,随顺此之正行,即是亲近示道师故。听闻正法,及如理作意者,随其所应,谓当听闻若佛所说,若佛弟子所说,法教诸契经等,及若作意何种所缘,能息烦恼,即应作意。由归依法,于教证法应当现证,此即是彼随顺行故。法随法行者,谓应随顺般涅槃法,而修正行。由归依僧,于趣涅槃补特伽罗应执为伴,其随顺行,谓应与诸趣解脱者,共同学故。】

  其中提到二个四聚,第一个四聚是: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对于亲近善士,我们一路学过来,用种种不同的方式去谈论这个问题。前面说善知识是一切功德的根本依处。既然样样东西都是因缘所现起,无始以来我们造的业当中,从来没有如法的,所以功德不会自己生起,除了依靠善知识,相信他并听闻正法以外,没有其他的路好走。所以善知识是一切功德的根本依处,他将佛所指示的“道”的法则告诉我们。佛是示道的大师,归依佛的随顺行,就是亲近为我们指示“道”的师长,所以我们应该亲近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是要从他那里听闻正法及如理思惟--听闻佛或者佛弟子所讲的正法,也就是那些经、论的教授;听完了以后要去思惟。我们所造的业都是从思惟而来,只有缘著法去思惟才真正能够静息烦恼,所以了解了以后,我们应该在这上面作意思惟。前面一再告诉我们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是因,证是果,亲近善知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听闻教法、如理思惟;先从善知识那里获得我们应该了解的,弄清楚了之后去思惟就变成自己的,当生起决定的见解以后,以这个正确的因再如理去修证,就会证得。最后的“法随法行”,就是随顺般涅槃法而去修行。皈依僧以后,对于照著这个正确的方法修行趣向涅槃的补特伽罗要执为助伴,这个的随顺行,就是应该和趣向解脱的人一起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90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