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综合资讯 > 文化 > 佛缘福音 > 正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59

除了我们自己以外,同学之间也都要以这样的心情互相策励。即使是年纪比较小一点的沙弥,我也常常劝他们尽量少开玩笑。不要以为开开玩笑无伤大雅,实际上世间造恶有两种:一种是极大的恶业,譬如杀人放火,这是非常可怕的业,不要说我们修行人不会去造,就是世间人也不容易造;还有一种罪,看起来好像无关紧要,但是我们很容易造,譬如开玩笑好像无关紧要,但是养成习惯以后,你就提不起来了。所以我们要从这种小地方注意起,并策励自己一定要做到。

【又如博朵瓦《喻法》中云:“虫礼、骑野马,藏鱼、梅乌食。”应如是思,发起摄取心要欲乐。】

  下面都是祖师所说的比喻,横说竖说,无非是希望我们无论遇到任何因缘,都要策励自己珍惜暇满努力修行!“虫礼”的比喻是这样的:虫平常都是在地底下的,偶然间花了好长的时间和好大的力气才从地底爬出来,而当它爬出来的时候,竟然有机会遇见三宝,还会礼敬三宝!这是比喻我们长时堕落在三涂之中,很偶然才得到一次人身,得到人身又能够接近三宝,那是应该何等地珍惜啊!
  “骑野马”,是说有一个瘸子也就是跛脚的人,一般跛脚的人根本不能骑马,连走路都不方便。西藏都是高山,有一天他站在高处看到一匹野马狂奔而来,他很害怕,一不小心就跌下来,结果刚好抓到野马的马鬃,他就跨在这匹马的背上,居然骑上了这匹狂奔的马,这在平常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欢喜得不得了,这是在比喻暇满人身是非常难得的。
  下面是“藏鱼”的喻,在台湾,鱼并不难得,但西藏都是高山,鱼就很难得了,所以得到鱼会非常珍惜。有一个藏人得到了一些鱼,他很高兴地拼命吃,已经吃饱了还继续吃,最后吃下去的鱼就涨到喉咙口,很难过,他就把脖子用绳子绑住,不让它吐出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因为太难得了,吐出来多可惜。这说明我们也应该珍惜这么难得的暇满人身。
  “梅乌”就是西藏人吃的糌粑。糌粑是用酥油和的,糌粑和酥油在西藏都非常好,又香又好吃,平常一般人不大容易吃得到。有一位母亲给了她的小孩一把梅乌,这个小孩很贪心,接过来放到后面,伸手再向母亲要,没想到后面来了一条狗,把他藏在后面的糌粑吃掉了,于是他伤心得放声大哭。这是比喻我们非常难得、珍贵的人身,如果不好好利用,有一天消失掉了,后悔就来不及了。我们应该依照前面所说的去思惟,策发起不愿意浪费宝贵的暇满人身,一定要好好努力修行的心。
  总而言之,听了这些道理以后,首先要经过讨论及思辩,把它的内涵弄清楚,下一步就要去思惟。如果只是听过而不思惟,不一定有好处。思惟之后,对这个道理会增长绝大的信心,将来因缘成熟,够条件修行的时候,就晓得要怎么做。但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情况,我自己也是这样,经常对自己的善知识的教诫,听过了就丢在一边,尤其是如果师长加紧一点地策励,心里就会想:“你讲的话是很对啊!可是这是圣人的境界,我是个凡夫啊!”这种心情等于是仗还没打就已经准备逃了。实际上正因为我们是凡夫,所以才更要努力,只要真正地努力,一定会有效果。
  不妨再讲个我失败的经验:出家之前,从来没注意到自己对饮食会很在意;因为一般世俗人平常家里都会有零食,要吃就吃,很容易获得,所以从来也没感觉什么。出家以后觉得要持戒,而戒律规定出家人一天只能吃两餐,零食也不能吃,所以虽然有东西在面前也不能吃。结果慢慢不知不觉中,心里面对食物就会比较好坏、多少,贪心很强烈。我想诸位自己如果观察一下,都能体会到这一点。以前认为应该只有山珍海味才会令人起贪吃的心,平常的东西应该是没什么好贪的;可是等到这个境界现起的时候,自己对眼前的东西就是会很贪著、很放不下。所以出家之后才发现,怎么嘴巴这么馋啊!后来有人告诉我要怎么对治这个贪吃的习气,可是我怎么做都没效,就是拿它没办法,后来因为学了《广论》以后,才知道要怎么去思惟。这是我自己亲身体验到的一个很有趣的经验。
  现在我们因为经济富裕、受用具足,几乎要什么有什么。三十年以前我刚出家的时候,一般饮食都还可以饱足,但是富裕还谈不到,所以要得到好一点的东西不容易。那时候的水果只有土产,如香蕉、木瓜、橘子,至于其他的苹果、梨子、桃子等都不大可能有。特别是桃子当中有一种“水蜜桃”,在江浙一带是非常有名的,我将近二十岁就离开故乡,之后就再也没见过那种桃子。后来却在洛杉矶又看到了,一尝那味道实在是美不可言,所以不知不觉中,它对我就产生一种很强的系缚力量,紧紧地绑住我的心。那时候我正在学《广论》,觉得这样不对,就叫自己不要去贪著,可是偏偏怎么放也放不下。后来我就依照《广论》所说的方法去思惟,头两天没什么效果,但是我没放弃,继续做。怎么做呢?其实这办法不足为取,这必须有老师指导。我只是要告诉大家,像我这样笨的人,拿著书本,也没有人指导,但真正肯去思惟都有效果,何况是有老师的引导和正确的方法,一定有效。
  有一天吃过了饭,我想吃饱了应该比较能挡得住,所以就把洗好的水蜜桃,拿几个放在面前,然后看著它,不断地想:“这东西害我、这东西害我!”因为在这个境界当中,比较容易体会到内心被它绑住的相状。思惟之后,内心当中就感觉到对这个东西深恶痛绝。如果平常,我一定很珍惜它,假定有客人来,我一定想办法把它藏起来,不要让客人吃掉,就会有这么奇怪的心理。那一天这个觉受生起来以后,我感觉无法忍受这个东西放在我面前,就把这几个水蜜桃拿出去打烂,丢在地上给蚂蚁吃,回来心里一点也不后悔。我只是随便举自己做过的诸如此类的事,如果你们真去做,确定会产生效果。我很高兴自己做到了,可是第二次吃的时候,一拿起水蜜桃,又大吃特吃,我就想:“唉!上次怎么把那些水蜜桃丢掉了,真可惜!”幸好已经把它们打烂丢给蚂蚁吃了,否则我说不定会把它们捡回来。那个时候我就体会到《广论》告诉我们,要改变嘀哒大树,一滴两滴的糖水是没有用的,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
  又比如修念死,本来也不会念,看了《广论》以后,我就试著去念。刚开始的时候,横念竖念,还是不会念。但我绝不放弃,不断地去想,想不出什么道理来,就暂时放掉,下次再来。有一天我再翻开《广论》,并没有翻到念死,只坐在那里想,那“死念”就起来了。实际上我晓得是因为之前已经经过蛮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就像我们走路一样,譬如你应该走十里路,已经走九里半,快要到了,只是你之前没有去过,不晓得那个地方的情形,所以说不定你再跨出去一步就到了。那一天我才刚刚开始想,这个死念就起来了。当时我不懂,假如了解的话,认真去思惟,效果就很大了。当“死”念起来的时候,我不想翻书,怕死的心非常强烈,我赶快把书放下,跑到佛堂拼命拜佛、念佛。这样的心情一直维持了好几天,心里好高兴。
  几天内只要那个念头一起来,内心就非常警惕。睡觉之前如果忘记了,就呼噜呼噜地睡,睡到天快亮的时候,一想到会马上起来。如果睡前想到这个念头,就睡不安稳。而且这种心很容易起来,平常做事的时候虽然这个心没有生起,可是这个力量很强盛,稍微提一下它就起来了。在我周围很少有这种经验的人。后来有一次,我遇见一位在家居士,偶然跟他谈起这个经验,因为那时候也偶尔会跟人家介绍《广论》,又因为体会到这个念死的心,很高兴,于是就跟他讲。他说:“法师!你这个经验我也有过一次。”然后他就叙述他的经验。那位居士家里很富裕,他宿生是个修行人,但因为其他因缘不具足,虽然得到了念死的觉受,却让它消失掉了。他那个觉受持续了三个月,但因为那时候他才刚刚接触佛法,还不懂,实在无法忍受,不晓得怎么办是好,因为没有其他的助缘,最后这觉受就消失了。一直到我在洛杉矶跟他谈起这个经验,他才恍然,原来佛法中说的“念死”是这样的,他也只是粗枝大叶地想一想而已。
  这就说明一个特点,只要我们真正能够锲而不舍地去做,确定有它的效应。如果你条件够的话,像《广论》这样的书,它真的就是一个教授;如果条件不够的话,的确还需要师长的指导。或者等你稍微有一点经验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会发现《广论》上所讲的,都是非常实在的。
  前面已讲了第一部分什么是暇满,和第二部分思惟暇满义大,现在第三部分是思惟暇满难得。了解这三点以后,我们就会非常珍惜!

【第三思惟极难得者,如是暇身如《事教》中说:“从恶趣死复生彼者,如大地土;从彼死没生善趣者,如爪上尘。从二善趣死生恶趣者,如大地土;从彼没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尘。”故从善趣恶趣二俱难得。】

  《事教》通常指的是戒经,就是经、律、论之中的律。戒经告诉我们,从恶道中死了以后继续生到恶道的,像大地土那么多,能够离开恶道生到善道的,就像爪上的一点点灰尘,爪上的灰尘与大地简直不能比。同样地,从善趣死了以后堕落到恶道的像大地土那么多,能够继续保持在善趣的像爪上的灰尘那么少,所以不管从恶道或从善道死没,要生善趣都是非常困难的。

【若作是念,彼由何故如是难得。如《四百颂》云:“诸人多受行,非殊胜善品,是故诸异生,多定往恶趣。”谓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非胜妙品,由是亦多往恶趣故。】

  或许有人会问:有这么难吗?为什么会这样难呢?如《四百颂》所说,一般人身心所受、所行,也就是我们内心所想的,及身、口的行为,包括外面听来的,都是不善的;既然都是恶的,感得的果一定大部分都会堕落到恶趣当中。恶道的众生当然是没有机会造善业,就是在善道中的人,也还是都在造作十不善业,这种情形很普遍,也都可以看得很清楚。这特别是在说明造恶容易行善难!

【又如于菩萨所,起嗔恚心,一一刹那,尚须经劫住阿鼻狱。况内相续,现有往昔多生所造众多恶业,果未出生,对治未坏,岂能不经多劫住恶趣耶。】

  造作堕落因是这么容易啊!如果我们对一位菩萨生一刹那的嗔心,就要堕落阿鼻地狱一劫。更何况通常嗔心生起来会持续一段时间,乃至很久都消不掉的。对一位菩萨生起嗔心是这么可怕,麻烦的是,你怎么晓得周围没有菩萨呢?菩萨并没有把“菩萨”两个字写在脸上,根本不知道谁是菩萨。而且佛、菩萨都是以世间普通人的面貌示现。在很多感应故事或者佛经当中,都可以看见佛菩萨为了要救我们而示现种种身,不但是示现普通的人,甚至也有示现在畜生道当中的,我们怎么能够晓得!也就是说,我们造恶是这么容易。
  了解了佛法以后,知道一切苦乐都是业所感,而业是我们自己造的,任何一个行为做了以后,对我们会留下一个影响,这个业将来一定会感果,除非在业还未感果之前用正确的方法去对治它。想想看我们无量劫以来造了多少业,一生当中、一年当中、一天当中,都造了很多恶业!而一个业甚至有可能会感得多生的果报,我们这一生中造了这么多的恶业,再加上过去无量劫所造的恶业,所以确定有太多、太多的恶业还没有感果,而我们也没有对治!当然如果对治了,它就不会感果,既然未对治,岂能不多生多劫往恶趣?

【如是若能决定净治往昔所造恶趣之因,防护新造,则诸善趣虽非希贵,然能尔者,实极稀少。】

  或许有人会说:那么就对治呀!可是要能对治又非常困难。先要生起决定的信解,然后真正努力去对治以前所造的恶业,把以前的恶习拿掉并且防护不再造新的恶业。若能如此对治,是可以不堕落的。我们往往有时候会警惕一下,可是只维持三天,第四天又做了,那样没有用!真正对治一定是要下决心以后不能再做,在后面的四力忏悔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叫遮止力,就是说如法去对治,把以往造的恶业忏清净以后,千万不能再造,如果你再做的话,这个忏悔是没有用的。所以一方面要把恶业对治掉,一方面要努力保护不要再造恶业,若能如此,善趣的确是可以得到的。这不光是理论,如实照著去做是千真万确可以达到的,可是能够照著这样去做的人很少、很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59

赞 (0)
分享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