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上有很多这种典型的例子,其中一例是:有人喝醉酒了,跑到祗洹精舍要求出家,寺里的大比丘乃至阿罗汉,一看,知道他喝醉酒了,看看他有没有善根,上座一个个都说没有,他就吵、哭、闹!等到佛回来了,就问他:“你有什么事?”他说要出家,佛就把他带进来,让他出家,他高高兴兴地剃了头,出了家。酒醒后,他才发现自己怎么出家了!就逃回去了。后来弟子就问佛:“世尊,你不是说出家需要条件吗?为什么你这样轻易让他出家呢?”世尊说:“这个人从来没种过善根,他今天幸好喝醉酒跑来,给他种个善根,种了善根,他将来就有很好的果报!”所以不管怎样,真正地比较起来,就算出了家下地狱,也是值得的。我绝对不是鼓励大家出了家做坏事下地狱,对我们已经出家的人来说,知道犯戒的后果这么严重,应该策励自己不要犯戒,而不是因此而不敢受戒,因为只有佛法可以救我们,世间是没有路的。
【敦巴仁波卿云:“较依正法所起罪恶,十种不善,是极少恶。”现见实尔。】
比起普通世间人造十恶业,出家人造恶的话,由于所依门力大,所造的恶是非常非常可怕,特别是现在末法的时候。反过来说,末法的时候持戒很难,但是如果认真去做的话,哪怕持小小的戒,其功德是绝端地大,比正法的时候还要大,这一点对我们是极大的鼓励,但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很认真地策励自己。
【由事物门故力大者。施有情中正法布施,供养佛中正行供养,较诸财施财物供养,最为超胜,此是一例,余皆应知。】
事物是指我们布施、供养的东西。所有的布施当中,以正法布施为胜;诸供养中,以正行供养为胜。正行供养前面已经说过了,法布施到后面会讲。正法布施是最最超胜的,因为正法布施是兼财施的,而财施不能兼正法布施,而且财施是有限的,法布施是无限的。现在有很多人误解法布施,认为法布施是指口头上宣讲佛法,其实不只是这样,当然,讲道理确实是法布施,布施的是教量,但还要实际上的行持才能真正帮助人家,何况讲法若要真的讲得圆满,自己也应该要有实践的经验,这一点我们要知道。否则我们嘴巴上面讲一讲,虽然有功德,实际上这样还是很遗憾。有太多这种典型的例子,有很多人能说善道,但因为自己条件不够,结果变成三世怨,这非常可惜。听的人如果如理地听,当然是会受用的,所以他的功德还是在,不过对他自己来说变成三世怨,那是很划不来的。我曾听过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前世是个修行人,他讲法讲得非常好,能说善道,很多人受用,很不幸,因为积了功德,下生再来的时候,就变成条件很好的世间人,造了很多恶,死后三恶道无处不去,这样的结果实在太严重、太可怕!
【由意乐门故力大者。《宝蕴经》说:“较三千界一切有情,各建佛塔,量等须弥。于此诸塔,复经微尘沙数之劫,以一切种可供养事,承事供养。若诸菩萨不离一切智心,仅散一华,其福极多。”】
《宝蕴经》说,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有情统统各建佛塔,而且那些塔都大得像须弥山一样,而且还经微尘沙数劫这么长的时间,拿所有最好的东西去供养,这个福德是不得了的大。前面讲供养的时候说,乃至喝水,我们观想供养,都有这么大的功德,何况现在这么多有情供养这么多东西。假定菩萨以一切智心(这就是他的意乐),哪怕只散一朵花,这个福远远超过前面的。什么是不离一切智心?就是希求成佛之心。佛的功德无量无边,我们先看八地菩萨的功德。以我们的了解,修道要进入资粮位都很困难,然后加行位、见道位,到初地菩萨的功德就不得了,然后从初地到八地还要一大阿僧祗劫,到八地是彻底跟二空相应了,这时候哪怕供养一朵小花,这个福德之大,前面七地所有菩萨,乃至所有有情的一切功德全部加起来,都不如他供养一朵小花的功德。佛的功德更是无量无边,菩萨小小的供养就有这么大的福德,我们了解以后,如果能常常去思惟发菩提心的功德,就不会被眼前小小的利害所阻碍。
我们最严重的障碍是只看见自己眼前的一点利益,一般来说,讲共下士很容易,但是我们很难看见共下士应该看见的。下士是共通的,共下士是透过下士应该走上去的共道,可是我们只能看见下士,看不见共下士。换句话说,我们应该有深远的目标,才不会被眼前这种小小的利害所障碍。因此这里就是告诉我们,要想累积福德、净除罪障,理论了解了,就要多多去思惟、观察,扩大我们的心胸,没有第二条路,因为这都不是我们凭过去经验可以得到的东西。
【如是由其攀缘所得,若有胜劣,及缘自他利益事等意乐差别。此复由其强盛微弱,恒促等门,应当了知。又于恶行,若烦恼心,猛利恒长,其力则大,其中复以嗔力为大。《入行论》云:“千劫所集施,供养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坏。”】
以这个例子来说,我们内心当中,所缘的是好是坏,是为自己或是为他人,由于这个意乐的差别,结果就相差很多。通常只要是为自己,不管你做什么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要把为自己扩大为为他人,而且是要把他救到成佛。我们平常很容易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真的要为别人这就很难了,但为人著想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而且要慢慢地扩大所缘。
除了这个以外,还有心力的强或弱、恒常跟短暂等,都会影响业力的大小。善的固然是如此,恶的也是这样,恶的当中又以嗔心为最严重。《入行论》说:我们以一千劫行布施、供养善逝等,做很多善行所积聚的功德,发一念嗔心就能够整个毁掉,嗔心就是这么可怕!
【此复若嗔同梵行者,及嗔菩萨较前尤重。《三摩地王经》云:“若互相嗔恚,非戒闻能救,非定非兰若,施供佛能救。”《入行论》中亦云:“如此胜子施主所,设若有发暴恶心,能仁说如恶心数,当住地狱经尔劫。”】
嗔普通人已经很可怕了,假定嗔同梵行就更可怕,同梵行就是我们的同行,其中如果有发了菩提心的,你嗔他就更糟糕。但我们怎么会晓得周围的人有没有发菩提心呢?至少我们所对的都是出家人,所以更应该好好地努力观功念恩,千万要注意防止观过心。眼前我们虽然不太了解,可是努力去做一定做得到;反过来说,除了努力去做没有第二条路。如果懂得了道理而不去改的话,即使经过久远劫,一对境这个习气仍然马上又现起。所以我常常以《前世今生》那些公案策励诸位,多少劫以前或者几千年以前的事情,一旦对境的时候,他那个老毛病全部现起,跟当初一样,一点都没改变。除非你对治以后它才会改变;否则只是境界不现起而已,那个习气还是在。今生既然有学习的因缘,真正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法地去正行供养,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
《三摩地王经》中这一偈特别是指我们出家人,或者至少是修行人,假定同行当中你讨厌我,我也讨厌你,那么无论持戒、多闻、学定、在安静处修行、供佛那都救不了我们。所以不要以为做了很多事情,就很有功德,我们常常因为做了功德,憍慢心就生起来,看不起别人,接著嗔心等等就来了,这点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
“胜子”就是胜者之子,也就是菩萨,如果我们对他发暴恶心(就是嗔恚),世尊说你发多少恶心,就会感得那么多劫的时间在地狱受苦。平常我们嗔心发过以后,好像不现起了,可是心里还在嘀咕,老放不下这件事情,这虽然不像当时很大的嗔心,可是也一直在增长恶业,这是最可怕的事情。我们常常为了一件小事情,经年累月地记在心里面,那就是不断地在增长它。前面说随喜别人做一件好事情的功德非常大,如果做了恶事情你去随喜它,或者老是去惦念它,也是一样会增长扩大,这个我们要注意。
显示黑业果当中,第一个是正显示黑业道,然后决择轻重,下面就讲果报。
【第三其果分三。异熟果者。谓十业道,一一皆依事及三毒上中下品,有三三等。〈本地分〉说,此中上品杀生等十,一一能感生那落迦,中十一一感生饿鬼,下十一一能感旁生,《十地经》说,中下二果与此相违。】
异熟果就是前面造了业以后感得的果报。为什么称它为异熟呢?因为造的因跟所感的果之间有几个相异之处。第一是造因的时候有善有恶,但是感果报的时候,这个果报体无所谓善恶;第二个时间一定不同。所以因的类别是善恶,感得无记的果报;时间是因在前面、果在后面。所以是异时、异类、变异而成熟这个果报,这就是所感得的正报。
十恶业的异熟果报,要看你造业时所依的事及内心意乐。以杀为例,所杀的对象譬如小虫最小,大的旁生是中等的,人是最大的,所以事有上、中、下;然后造恶的时候心中的三毒也有强、中、弱,所以有三个三等。“上品杀生等十”,如果是最上等的,那就会感生到那落迦(地狱)当中,中品的感生到饿鬼,下品的感生到旁生,这是〈本地分〉当中所说的。《十地经》所说的不太一样:上品下地狱是一样的,中品感得旁生,下品感得饿鬼。其实这个本质上并没太大关系,每一部经有它的宗,从不同的特征上面去说。前面曾经讲过,就所受的苦来说,畜生比饿鬼好,就智慧来说的话,饿鬼比旁生好。以上说明异熟正报,下面讲等流,分为两种。
【等流果者。谓出恶趣,次生人中,如其次第,寿量短促,资财匮乏,妻不贞良,多遭诽谤,亲友乖离,闻违意声,言不威肃,贪嗔痴三,上品猛利。】
恶趣苦报尽了以后,从恶趣出来生到人道中,“如其次第”就是根据杀、盗、淫等的次第:杀生感得寿短;盗是贫穷,钱财缺乏;淫感得家室不贞;妄语则会常被毁谤;如果离间人家,此生自己的亲友就不和合;造了恶口业的话,感得会常听人家说这种不可意的话;宿生多绮语,现在讲话就不威严,人家不听;至于贪嗔痴三种,因地当中这样,今生感得的等流果是三毒又很猛利。等流果以前翻译为“习果”,“习”就是指习惯。这跟异熟不太一样,异熟是变化的,等流是跟他以前造的因相应的,同等的情况又相续而来。前面这十种都是〈本地分〉讲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资讯 » 《菩提道次第广论》-日常法师110